不久前,一出名為《物歸原主》的小戲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這是安徽省淮南市文藝作品首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這部從全國308個申報項目中遴選而出且唯一來自縣級院團的小戲,將業內人士關注的焦點引向稀有劇種——鳳臺推劇。
推劇是衍生于花鼓燈后場小戲而形成的獨立劇種,與淮南市鳳臺縣花鼓燈一起,深受淮河中游一帶群眾的喜愛。2006年,鳳臺推劇入選安徽省首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全國唯一的國有推劇專業表演團體,近年來,鳳臺縣推劇團在傳承、傳播推劇藝術的過程中,一手抓創作演出,一手抓普及提高,著力打造貼近時代主題、百姓生活的精品力作,將推劇“推”向當代生活,使其綻放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創新創作 用作品觀照時代
“胡之光烈士的英勇無畏之舉,深深感染了大家,讓我和身邊的觀眾都掉下了眼淚。”觀看革命歷史推劇《永恒之光》的觀眾表示,該劇情節跌宕起伏,革命精神催人奮進,使其加深了對革命歷史的了解。以頌揚革命先烈、傳承紅色精神為主題的《永恒之光》是鳳臺縣推劇團為獻禮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而創作的劇目,該劇很好地融合了推劇特有的表演藝術精華,行腔舒緩頓挫、委婉曲折,凸顯了推劇唱腔的特色、內涵,是對推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自上演以來備受好評。
“為了排好這部繼承、傳播紅色基因的作品,我們組織創作人員查閱、了解、研究、分析地方革命史料,邀請專家講解鳳臺地區革命史,并讓主創到板張集革命烈士紀念教育基地聆聽英雄事跡,感悟先烈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革命精神。”鳳臺縣推劇團團長蘇武介紹,同時,為適應新時期觀眾的視覺要求與品位,該劇編導人員創作了大量群眾喜聞樂見的、弘揚和歌頌新時代新面貌的劇目,讓推劇在傳承和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創新和與時俱進。
近年來,鳳臺縣推劇團立足“眼界向上、眼睛向下”的原則挖掘創作素材,把身邊人、身邊事搬上舞臺,強化了節目的鮮活性、可信度和感召力,創作出高水準的精品劇目。該團積極開展推劇創作,推劇小戲《物歸原主》曾入選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廳2021年度戲曲劇本孵化計劃項目。《永恒之光》《幫扶情緣》《一封家書》《雞毛蒜皮》4部作品參加了安徽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新創優秀劇目展演。其中,《幫扶情緣》還參加了中國民間藝術家協會主辦的“中華頌”第十二屆全國小戲小品大展,榮獲“最佳劇目獎”和“優秀編劇獎”“優秀演員獎”。
建團70多年來,鳳臺縣推劇團緊跟時代步伐,創新發展,經過幾代推劇人的不懈努力,創編上演了傳統劇目190個、現代劇目96個,并多次參加國家級、省級小戲調演,榮獲多項大獎。
送戲進萬村 唱響“暖心工程”
2月23日,鳳臺縣劉集鎮高潮、前進等村的農民文化廣場上格外熱鬧,村民早早趕來,觀看由鳳臺縣推劇團送來的文化下鄉文藝演出。2022年鳳臺縣文化惠民工程“送戲進萬村”演出活動也在當天啟動。據悉,今年鳳臺縣推劇團“送戲進萬村”將推出157場次演出和100場次瀕危劇種公益性演出。
當天上午,鳳臺縣推劇團分別為村民送去了推劇大型古裝戲《換命兄弟》、現代推劇小戲《幫扶情緣》《一封家書》和花鼓燈舞蹈表演等精彩節目,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傳黨的方針政策,豐富農民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小強今年二十六,談婚論嫁到時候,訂婚的彩禮湊不夠,心里急得像火澆油……”3月1日,推劇《張老西嫁女》在鳳臺縣桂集鎮福鎮村剛一謝幕,年過六旬的劉佩記老人就連聲叫好:“好久沒聽到這么正宗地道的四句推子了,真是過足了戲癮。”
蘇武表示,為使今年的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更受農民歡迎,鳳臺縣推劇團組織編創演人員創作排練了一批反映現代農村改革、脫貧攻堅和移風易俗的精品節目,在全縣農村巡回演出,讓農民群眾在感受推劇這一傳統地方戲曲魅力的同時,積極弘揚時代新風、助力鄉村振興。
文化惠民,潤澤民心。近年來,鳳臺縣以“送戲下鄉”惠民演出活動為出發點,深入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鳳臺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及鳳臺縣推劇團立足優勢,大力開展“推劇藝術送農民”等惠民活動,確保每個村的群眾在家門口就能欣賞到優質演出,讓文化惠民工程成為群眾滿意的“暖心工程”。
傳承與發展 讓推劇走向大眾
一手抓創排,一手抓演出。鳳臺縣推劇團在創作新劇目的同時,對多部傳統保留劇目進行復排。在每年近200場送戲下鄉演出中,新戲老戲同臺競艷,相得益彰。“《幫扶情緣》《一封家書》等傳統劇目和現代小戲,融入地方戲曲傳統唱腔、花鼓燈舞蹈元素和方言對白,通俗易懂,鄉土氣息濃郁,受到群眾的普遍喜愛。”鳳臺縣推劇團工作人員說。
此外,鳳臺縣推劇團還加工整理古裝戲《狀元與乞丐》劇目,將其作為瀕危劇種開展進校園演出活動,備受師生歡迎。2021年,派青年演員分別到河南商丘夫子山景區、云南西雙版納景區進行戲劇及歌舞表演300多場,在更大范圍內打響了鳳臺推劇的知名度。
鳳臺縣文化體育和旅游局局長王標表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民族文化藝術的瑰寶,隨著時代的發展需要不斷注入新思想、新內容,才能為人民群眾所喜愛和傳承。鳳臺縣推劇團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唱響時代主旋律,堅持好中求優,淬煉精品,孵化劇目,創、編、演了一批好劇目,提升了推劇的影響力。”
推劇雖然是全國稀有劇種,但生旦凈末丑行當齊全,唱念做打文武皆備,鼓鑼管弦板式多樣。因推劇的演唱程式易學易唱、便于普及,故而唱推劇成為廣場上休閑人群的首選。“作為專業表演團體,推劇的普及與提高、繼承與發展,始終是我們鳳臺推劇團的使命與擔當。”蘇武說。(本報記者 裴秋菊)
5月19日,第14屆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開幕。應塞方特別邀請,中國開設專門展區,舉辦主賓國展覽。塞內加爾總統馬
崢嶸歲月稠,星火燎原終不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數風流。1942年5月, 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簡稱《講話》)。從
不久前,一出名為《物歸原主》的小戲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這是安徽省淮南市文藝作品首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這
隨著《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的出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胖胖靈動的唐俑舞者還是高貴典雅的青綠畫卷,都
5月19日,第14屆達喀爾非洲當代藝術雙年展在塞內加爾首都達喀爾開幕。應塞方特別邀請,中國開設專門展區,舉辦主賓國展覽。塞內加爾總統馬
崢嶸歲月稠,星火燎原終不朽,指點江山,激揚文字,揮斥方遒數風流。1942年5月, 發表了《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簡稱《講話》)。從
新媒體技術是以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為基礎,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媒介手段。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戲劇舞臺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面積雖小,文化底蘊卻很深厚。近年來,為弘揚本土文化,傳承石龍精神,石龍鎮積極推動文博事業繁榮發展。石龍博物館、石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公共文化服務理念不斷轉變。近期,受疫情影響,北京暫停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的線下服務。但線上服務不斷線
著眼構建適應市民需求和游客需要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山東省青州市創新融合理念,按照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工作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