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知識產權已成為國家創新發展的戰略性資源和國際競爭力的核心要素,是大國利益博弈的重要工具。2021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2021-2035年)》,要求完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機制,加強相關高校二級知識產權學院建設。
科技部《中國科技人才發展報告2020》顯示,我國現有科技人力資源總量超1億人。按照國際慣例,知識產權人員占科技人員的比例為4%,據此計算,我國約需要400萬名知識產權從業人員。但目前我國的知識產權人才總量僅為65萬名左右,人才缺口在300萬名以上,人才培養成為制約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的瓶頸。
知識產權涉及理學、工學、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情報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具有交叉學科屬性。從實踐需求來看,理工科知識背景是知識產權人才的基本門檻和最佳第一學歷,同時具備理工背景、精通法律、知曉經管、外語基礎較好的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在人才市場中最受歡迎。知識產權貫穿創新鏈的全過程,技術研發、創新管理、創新成果的轉化和運用,對應知識產權的創造、保護、管理、服務和運用。因此,知識產權人才需要具備六種能力,包括知識產權創造能力、保護能力、管理能力、信息能力、服務能力和運用能力。如何又好又快地培養一流的復合型知識產權人才,滿足國家和社會發展對知識產權人才的需求?構建什么樣的知識結構,才能培養出具備知識產權六種能力的人才?圍繞這些問題,南京理工大學開展了理工文復合的新型知識產權人才培養體系研究與探索。
自2005年起,學校秉持“理工為基、交叉為要、實務為本”的人才培養理念,圍繞高層次、復合型和國際化培養目標,采取學科融合、課程融合、師資融合、學生融合等多維融合舉措,加強推進知識產權與理工法經管的融合,培養一流知識產權人才。
學科融合方面,采用多種模式開展“理工+知識產權”“知識產權+經管法”本碩博貫通的一體化學歷教育,實現新工科與新文科的交叉融合。一是在全國率先創設本碩貫通的“3+1+2”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模式,“3+1”即本科階段以機械工程、電子信息工程兩個國家一流專業人才培養為基礎,全過程嵌入知識產權和經管法知識學習,“2”即碩士階段以知識產權管理為主要培養內容,重點培養知識產權研究和創新能力。二是在全國較早開展知識產權第二學位和雙學位教育,招收理工科背景的本科生,培養面向產業、服務機構一線的復合型知識產權應用人才。三是在管理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下自主設置知識產權碩士點和博士點,培養知識產權與經管學科融合的高層次人才。
課程融合方面,設計“以理工法經管融合為主線,以六種能力培養為支撐”的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橫向融合、縱向遞進的課程體系,構建知識產權創造、保護、管理、服務和運用全流程的復合遞進式課程體系。一是加強跨學科課程資源的整合與開發,知識產權學院與機械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協同探索跨學科課程重組改革,合作共建的“發明創造學”入選學校跨學科交叉融合課程重點建設項目。此外,還建設了“專利大數據挖掘與分析”等新工科與新文科融合課程,實現知識和方法的重組及學科集成的知識創新。《發明創造學理論、方法與應用》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十四五”規劃教材,《知識產權創造學》入選科學出版社“十四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規劃教材。二是構建產科教協同的知識產權全生命周期實踐教學平臺,包括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知識產權大數據綜合應用平臺等16個校內實踐教育平臺,江蘇知識產權研究院、江蘇知識產權發展研究中心等10個校內科研訓練平臺,以及華為公司、中興公司等31家校外實踐基地,建成江蘇省唯一的知識產權創新實踐教育中心,覆蓋從創造、運用、保護到管理全生命周期的實驗課程,完整支撐知識產權人才實務能力培養。這些平臺不僅滿足專利檢索、文書撰寫、知識產權代理等基礎實務能力的訓練,同時可開展跨國知識產權訴訟、專利導航預警和挖掘布局等高端實務能力培養。三是牽頭成立江蘇省知識產權人才培養戰略聯盟和江蘇省人才學會知識產權人才專業委員會,整合江蘇省知識產權科教資源,打造知識產權產學研共生共贏平臺,實現課程、教材和實踐基地共享。
師資融合方面,一是知識產權學院引進和培養具有理工法經管復合知識背景的專業師資,具有多學科復合型專業背景的師資比例達到60%,專業知識背景涵蓋機械、電子信息、計算機、自動化、能源工程等多個理工類學科,以及法學、經濟學、管理學、情報學和社會學等多個人文類學科。二是學校拓展教學開放與合作思維,在知識產權學院、機械工程學院、電子工程與光電技術學院、經濟管理學院打造高水平師資融合教學團隊,創新跨學科組織結構,建立多學科交叉、以需求為導向的矩陣式組織結構,共同完成《專利文件撰寫》等教材編撰、案例收集與定制、教案編寫及課程講授等工作,加強不同學院、不同學科師資之間知識的交叉融合。在教學過程中采用“雙師制”,同時配備理工人文導師、校內校外導師,實現學生理工素養與人文素質的無縫對接、交叉滲透。
學生融合方面,一是在課堂內,理工科、法律、經管等不同知識背景的學生組建跨學科學習小組,利用理論和實踐知識,共同解決科研創新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檢驗跨學科交叉融合課程建設的成效。二是在課堂外,學生通過參與“發明創造學研究與應用”“知識產權保護志愿者協會”等社團,利用科研訓練、學科競賽等實踐方式,進行跨學院、跨學科有機融合式學習。
截至目前,學校累計培養5000余名復合型知識產權精英人才,培訓各類知識產權人才5萬余人次。知識產權創新實踐班出國/升學率達到70%,畢業生就業率接近100%,其中2/3進入知識產權一線服務領域,10%成為法官、檢察官,就業單位滿意度達90%以上,學生滿意度達95%以上。一批畢業生創業成功,成為知名知識產權服務機構創始人,多名校友打贏多起跨國知識產權訴訟糾紛案,在中美貿易摩擦中維護了國內企業的權益。
(作者系南京理工大學黨委副書記)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在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10所在京高校的創新創業
2萬余名學生,1600余名教師,61所學校(幼兒園)分散在湖北省鶴峰縣的崇山峻嶺間。全縣教育管理成本高、難度大、效率低,該如何深化教學改革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校企資源融合共享的樞紐平臺和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5月
北京作為我國的首都,擁有豐富的高校資源,在京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2021年,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對10所在京高校的創新創業
2萬余名學生,1600余名教師,61所學校(幼兒園)分散在湖北省鶴峰縣的崇山峻嶺間。全縣教育管理成本高、難度大、效率低,該如何深化教學改革
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是根本保障。如何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培養社會所需的高質量應用型人才,這是新時代地方本科高
經過30多年的建設發展,大學科技園已經成為我國創新創業的核心載體、校企資源融合共享的樞紐平臺和支撐創新驅動發展的重要力量。2021年5月
政府有人才難題找到高校,學校當即創設一所新學院供應政府人才需求,這樣的事真實地發生在安徽信息工程學院。2016年,安徽省首個政務云計算
近日,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再次向各省(區、市)發出提醒函,要求進一步鞏固義務教育教師平均工資收入水平不低于當地公務員平均工資收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家庭教育促進法》的實施,鄉村家庭教育日益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在日前舉辦的關注鄉村家庭教育
日前,帶著頂配防疫通行證,兩輛載著11家企業面試官的面試大巴開進了南京工程學院,為畢業生帶去150個崗位、500余個用人需求。通過面試大巴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