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2022-05-20 11:00:34   來源: 中國文化報

陜北民歌是陜西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對當地人民而言,是記載生活經歷、承載思想感情的重要方式。內容豐富、體裁多樣的陜北民歌的藝術價值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但其影響式微、人才斷代等傳承與發展問題不容忽視。高校教育不僅具有傳承藝術的天然優勢,而且具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責任,理應在陜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中進一步做出努力和探索。

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傳承

注重陜北民歌的風情表達。保留陜北民歌的原生態是體現陜北民歌風情的重要途徑,而方言作為陜北民歌的重要特色,在表達陜北民歌質樸、鮮活的原生態風情方面具有重要意義。高校在聲樂教育實踐中,既要注重發揮方言的語言作用,又要凸顯方言的情感表達功能。陜北民歌中的方言源自黃土高原特殊的語言環境,但其發音和生活中的發音并不完全相同,聲樂教師要重視向學生闡釋方言在生活語境和藝術語境中的差異,尤其部分對發聲腔體與狀態具有明顯影響的吐字、咬字,需要實現從生活語言向藝術的轉變。同時,學生作為陜北民歌的演唱者,必須掌握方言的正確發音,這是保證陜北民歌演唱的基本前提。學生需要對陜北民歌中的方言有深入的了解,使方言對情感的承載和表達更加準確、集中。比如經典信天游曲目《罵媒婆》中的“倒灶鬼媒人兩頭扇”,“倒灶鬼”與“兩頭扇”是典型的陜北方言、土語,在該曲中強化了陜北民歌的地方特色,形象地表達了對勢利眼媒人的憎惡,所以掌握方言發音技巧、了解方言情感色彩,是高校聲樂教育中傳承陜北民歌的重要方面。

強化陜北民歌的民族特征。民族是民歌的鮮明特征,民歌傳承必然以其背后的民族特征為基本脈絡,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傳承同樣以強化民族為基本遵循。從陜北民歌演唱專業的培養目標來看,高校要培養能掌握陜北民歌演唱技巧、具有一定舞臺表現力以及科研能力的專業聲樂人才,要求所培養的人才能勝任演唱工作、擔任教學工作,能對陜北民歌進行初步的整理分析,也能為陜北民歌的傳承發展提供建設意見。不難看出,陜北民歌演唱方向的人才培養,是演唱型人才和研究型人才的復合培養,民族特征的強化也體現在這兩個方面。在社會生活深刻變化之下,陜北民歌的原生環境遭到破壞,生存空間不斷被擠壓,陜北民歌演唱方向的學生,首先是以演唱者的身份活躍于各大舞臺,這就保證了當前環境下演藝傳播層面不至于出現人才斷代,陜北民歌的民族表征能夠得以傳承。在此基礎上,陜北民歌演唱方向的學生還要會教學、能調研,可以剖析陜北民歌的肌理、考察陜北民歌的生存環境、創新陜北民歌的發展路徑,這是將陜北民歌的民族置于時代發展背景下、聲樂理論框架下,對廣大師生提出的更高要求。

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發展

取長補短,豐富音樂表達形式。原生態是陜北民歌的典型特色,高校在音樂傳承中必須對此予以保留和保護,不過高校的聲樂教育中也需要積極借鑒科學規范的現代唱法,使陜北民歌更易被認同和傳播。盡管當前傳承和發展陜北民歌的重要已得到廣泛認同,很多高校也為此做出諸多探索,但與其他民歌傳承一樣,陜北民歌傳承所面臨的體系匱乏問題也十分突出,這就導致現有的聲樂教育教學體系及模式難以為陜北民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對此,高校在聲樂教育中還需做出更多嘗試與努力。一方面,高校可結合陜北民歌高亢、激昂的演唱特點,適度借鑒民族聲樂教學中的吊嗓、喊嗓、念白等戲曲化發聲方式,以形成更規范、更豐富的陜北民歌發聲方式。另一方面,高校在聲樂教育中應積極借鑒西方美聲唱法的優勢,將美聲中的發聲訓練、聲區理論、共鳴腔體理論引入陜北民歌之中,從而規范陜北民歌的發聲系統、擴展陜北民歌的演唱音域、調節陜北民歌的歌唱音色,使高校陜北民歌的聲樂教學盡快形成科學化、系統化、理論化、規范化的體系。

交流溝通,助力民歌積極發展。早在2011年,西安音樂學院就決定增設“陜北民歌演唱方向”表演專業,并于次年正式面向社會招生,這意味著高校開始從人才培養、教學模式設計等角度深入挖掘陜北民歌的價值與意蘊。與此同時,部分高校在教育實踐中定期組織學生深入陜北地區,引導學生切身體會孕育陜北民歌的文化與土壤,不定期邀請民間藝人進校園、進課堂,為學生提供不同尋常的理論講座和藝術示范。陜北民歌的傳承與發展并沒有局限于一方水土和聲樂教育,而是通過多樣化的藝術活動,為陜北民歌的持續發展和交流互動注入活力。不僅西安、榆林的各類高校積極舉辦“陜北民歌進校園”主題活動,豐厚陜北民歌的傳承土壤,西安音樂學院也赴北京、新疆等地舉辦陜北民歌音樂會,進一步推動陜北民歌走出家門、走向全國,武漢音樂學院也以陜北民歌為載體開設音樂黨課,在深入挖掘陜北民歌紅色基因的基礎上,生動傳唱百年黨史的經典故事。所以在高校音樂教育中,陜北民歌實現了從聲樂教育素材向演唱方向的進階,進而實現了與文化交流、教育發展的廣泛聯動。

(作者系南京藝術學院博士研究生)

標簽: 陜北民歌 高校聲樂教育 傳承與發展 弘揚優秀傳統文化

相關閱讀

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

陜北民歌是陜西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對當地人民而言,是記載生活經歷、承載思想感情的重要

2022-05-20

厚植法治文化沃土涵養高校法治精神

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是崇尚法治、以法治為內核而形成的一種現代法律文化。

2022-05-20

新媒體技術在戲劇舞臺中的應用價值 戲劇舞

文化

新媒體技術是以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為基礎,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媒介手段。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戲劇舞臺

2022-05-20

廣東東莞:“博物館小鎮”呼之欲出 讓博物

文化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面積雖小,文化底蘊卻很深厚。近年來,為弘揚本土文化,傳承石龍精神,石龍鎮積極推動文博事業繁榮發展。石龍博物館、石

2022-05-20

營造公共文化數字“宅”基地 在群眾中間建

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公共文化服務理念不斷轉變。近期,受疫情影響,北京暫停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的線下服務。但線上服務不斷線

2022-05-20

陜北民歌在高校聲樂教育中的傳承與發展

文化

陜北民歌是陜西地方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民歌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對當地人民而言,是記載生活經歷、承載思想感情的重要

2022-05-20

厚植法治文化沃土涵養高校法治精神

文化

法治文化是一個國家或地區對于法律生活所持有的以價值觀為核心的思維方式與行為方式,是崇尚法治、以法治為內核而形成的一種現代法律文化。

2022-05-20

新媒體技術在戲劇舞臺中的應用價值 戲劇舞臺更具感染力與吸引力

文化

新媒體技術是以現代化的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為基礎,向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媒介手段。新媒體技術的應用范圍十分廣泛,在戲劇舞臺

2022-05-20

廣東東莞:“博物館小鎮”呼之欲出 讓博物館“活”起來熱起來動起來

文化

廣東省東莞市石龍鎮面積雖小,文化底蘊卻很深厚。近年來,為弘揚本土文化,傳承石龍精神,石龍鎮積極推動文博事業繁榮發展。石龍博物館、石

2022-05-20

營造公共文化數字“宅”基地 在群眾中間建起公共文化服務的高樓大廈

文化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后,公共文化服務理念不斷轉變。近期,受疫情影響,北京暫停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的線下服務。但線上服務不斷線

2022-05-20

山東青州:探索公共服務機構文旅功能深度融合

文化

著眼構建適應市民需求和游客需要的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山東省青州市創新融合理念,按照突出重點、先易后難、分步實施、整體推進的工作

2022-05-20

三部門聯合開展紅色講解員進校園活動 打造一批紅色旅游研學線路

文化

為深入貫徹關于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培育時代新人的重要論述精神,緊緊圍繞迎接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工作主線,廣泛開展好強國復興有

2022-05-20

全國各地“中國旅游日”活動精彩紛呈 加大惠民力度提振行業信心

文化

近期,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為中小企業紓困解難,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強對中小企業紓困幫扶力度。為幫助包括旅游業在內的困難行

2022-05-20

2022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舉辦 推出六大類近5000條旅游惠民措施

文化

5月19日,2022年中國旅游日主會場活動在線上舉辦。今年的中國旅游日以感悟中華文化 享受美好旅程為主題,主會場活動選址山西平遙歷史文化

2022-05-20

劉同保:揚長征精神鑄英雄形象 把中華優秀傳統技藝傳揚下去

文化

一草一木一忠魂,一山一石一豐碑。湘江戰役是紅軍長征中最為慘烈的一役,當地至今流傳著三年不飲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魚的說法。2021年4月

2022-05-19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