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作為西部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經濟中心,更是西部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希望西安圖書館能夠購買中文期刊數據庫、碩博士論文數據庫、EI數據庫、SCI數據庫等專業數據庫,方便讀者查找使用論文……”這是2021年2月陜西西安圖書館收到的一位讀者發來的電子郵件。館領導看到后非常重視,要求在工作中開拓思路,緊貼讀者需求,積極開辟新渠道,提高文獻資源多樣性與質量。西安圖書館數字資源建設部旋即作出安排,開通了“學術期刊郵件咨詢平臺”,并且增訂了“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相關業務,以數字之力服務廣大讀者。這是西安圖書館順應數字化浪潮、提升數字化服務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安圖書館緊跟智能化發展趨勢,以打造無門檻“口袋圖書館”為切入點,高質量推進圖書館建設,把優質服務送給廣大讀者。
從網友習慣入手,讓線上服務更便捷
“西安圖書館的讀者只要關注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就成了,甚至都不需要注冊。”陳女士是一位全職媽媽,她搜集了許多育兒方面的線上資源,而西安圖書館線上資源的易用性和親民性,讓她印象極為深刻。
線上數字資源服務豐富快捷,但繁瑣的登錄過程,以及對密碼設置的種種要求,讓許多人都遇到過注冊、找回密碼的麻煩。“開始閱讀前繁瑣的登錄過程對操作不熟練的老年讀者、小朋友,以及還未辦理讀者證的人不太友好。”西安圖書館數字資源部主任李渤表示,服務群眾就要貼近群眾的習慣和需求,暢通終端與圖書館數字資源的連接,提升讀者的閱讀意愿。
數據顯示,每天有10.9億用戶打開微信,有7.8億用戶進入朋友圈,有3.6億用戶讀公眾號文章,4億用戶使用小程序。對此,西安圖書館把微信作為紐帶,將近300萬種電子文獻,10萬小時的音頻、視頻數據庫,統統放在西安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新增設的《數字資源》欄目中,實現了海量優秀資源與群眾的便捷連接。
“任何微信用戶只要關注西安圖書館的微信公眾號,沒有繁瑣的登錄和驗證,馬上就能成為西安圖書館的讀者,隨時隨地享受閱讀。”西安圖書館館長胥文哲表示,擴大讀者群、提高服務效能是圖書館數字資源服務工作的重點,也是他們不斷努力的方向。
以多彩活動帶動,增強數字館用戶黏性
“小紅帽、白雪公主、灰姑娘等生動有趣的人物和故事,讓小朋友在閱讀中領悟做人的道理……”侯若菁小朋友雖然年齡小,卻是數字圖書館的老讀者了。2021年,她不僅參與了由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西安圖書館承辦、西安市13個區縣公共圖書館協辦的第二屆西安市公共圖書館百萬數字資源尋找“閱讀達人”活動,還作為“薦書人”向讀者推薦圖書,這也進一步激發了她的閱讀興趣。
為更好地宣傳推廣公共圖書館的數字資源,在全社會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在2020年成功舉辦首屆“西圖邀你來尋寶 把你喜歡的說出來——西安市公共圖書館百萬數字資源尋找‘閱讀達人’活動”的基礎上,2021年4月至10月,第二屆西安市公共圖書館百萬數字資源尋找“閱讀達人”活動再度舉辦。活動聯動多家媒體,對優秀閱讀故事進行同步刊登,發文150余篇,總點擊量超過350萬人次,取得了不錯的效果,擴大了數字圖書館的“朋友圈”。
此外,為了增強互動性,西安圖書館還針對此次活動開通了優秀稿件線上投票功能,鼓勵讀者將投票鏈接及文章轉發。“線上投票的開通,不僅達到了為圖書館‘吸粉’的效果,提升了圖書館的影響力,而且在互動中為今后更好開展活動征集了意見,讓活動更具公信力。”西安圖書館的一位工作人員說。
線上內容越豐富,關注量就越大,從而形成良性循環。為此,西安圖書館專門設置了《E閱怡讀》推文欄目,不定期發布推文。除注重內容外,圖書館注重用地方特色明顯、時長較短、流量需求小的圖文及音頻資源打動讀者,真正讓讀者感受到樂趣,建立起閱讀習慣。
從加強數字資源保障入手,通過采用信息工具拓展線上服務、延伸服務空間、強化線上宣傳等一系列工作,西安圖書館的線上讀者群穩步增長。2021年,該館數字資源訪問量已經突破1380萬人次,比2020年同期增長339萬人次,同比增長20%以上,服務效能不斷擴大。
強化資源建設,讓線上服務更有保障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為更好地引導廣大讀者參與黨史知識學習,幫助西安市各單位推動黨史學習教育深入人心,西安圖書館設立專區并開辦了獻禮建黨百年華誕主題書展。同時,在線上設立了“初心館”,方便無法到館的讀者查找資料、開展學習,更好地傳承紅色基因。
“初心館”是3000余種黨史圖書、期刊及音頻、視頻資源匯聚在掌上的黨史學習資源庫,推出后受到廣泛關注。“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黨史,通過豐富的讀物了解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光輝歷程及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成就,真的很方便。”一位讀者說。
數字資源保障是數字化服務有效開展的基礎。西安圖書館堅持遵循緊貼讀者需求的原則強化資源建設。目前,西安圖書館館藏數字資源達110TB,可供讀者使用電子文獻近400萬種,音頻、視頻資源達10萬小時,已經形成資源種類齊全、訪問形式多樣,可滿足各類讀者群的數字資源庫。
在促進地方特色資源建設方面,西安圖書館積極聯系西安市政協文化文史和學習委員會辦公室,并于2021年獲得《西安文史資料》網絡信息傳播權。1.5萬頁近1TB的西安地方文獻《西安文史資料》系列,為更多讀者在線上了解西安的地方人文和歷史提供了便利。
(本報駐陜西記者 秦 毅)
西安市作為西部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經濟中心,更是西部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希望西安圖書館能夠購買中文期刊數據庫、碩博士論文數據庫、
安徽博物院多年來大力推進融合創新,將文博事業與文物保護利用、文創開發、旅游、社會活動相融合,實施項目、開展活動,在黨史學習教育等方
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山東青島西海岸新區文化和旅游局著眼培育文化和旅游新業態、完善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體系、深挖鄉村文化和旅游資源
近日,黑龍江省出臺貫徹落實《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具體措施。本報特摘編適用于文化和旅游業的政策,供市場主
為提高公共圖書館科學化、專業化建設水平,提升館藏文獻信息保存質量,充分發揮館藏文獻信息使用價值,有效利用公共圖書館館舍空間,文化和
為發揮科技創新在文化建設和旅游發展中的支撐作用,加強文化和旅游部重點實驗室研究能力建設,文化和旅游部近日發布《關于申報2022年度文化
在湖南省岳陽縣張谷英村,至今保存著1732間明清民居,這個江南地區迄今保存面積最大的明清古民居建筑群,被稱為民間故宮。從600多年前張氏
近年來,昆曲的創演呈現出熱鬧景象,各昆劇院團紛紛排演新戲,諸如《瞿秋白》《世說新語》《靈烏賦》《顧炎武》《半條被子》《自有后來人》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