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高校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當前我們必須自覺貫徹 相關重要講話精神,肩負強農興農時代重任,強化有組織科研和產學研協同攻關,以更加卓越的科技創新力和組織力推進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有力支撐我國農業農村現代化。
準確把握農業科技發展新態勢
當前,農業科技處于歷史變革期,既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又面臨激烈競爭的嚴峻挑戰,必須科學研判、準確把握農業科技發展的新態勢。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始終堅持把科技創新作為引領農業農村發展的第一動力,在廣大農業科技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我國農業科技創新實力持續提升,整體研發水平與發達國家的差距逐步縮小,水稻等基因組學研究及應用國際領先,在生物育種、耕地保護、農業綠色發展、智能農機等方面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并已在我國農業實踐中得到廣泛應用,科技強農作用愈發凸顯。與此同時,我國農業科技還存在部分前沿交叉領域基礎研究和底盤技術的原始創新能力不足,農業重要種源、核心算法、現代農業裝備、綠色投入品等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和產品自主可控能力不強,創新鏈與產業鏈融合不夠,高效集成的科研攻關組織模式亟待構建等明顯短板和薄弱環節。
在當前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科技創新成為大國戰略博弈的主戰場,生物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前沿領域科技制高點的競爭空前激烈,發達國家圍繞未來農業發展開始了新一輪科技戰略部署,著力保持領先優勢,俄烏沖突又為全球農業和糧食安全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面對新的發展趨勢和挑戰,保障國家糧食安全、農業生物安全和重要農副產品有效供給,迫切需要建立起農業科技攻關新型舉國體制,強化有組織的科學研究,加快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走新時代中國特色農業科技現代化之路。
聚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新要求
要發揮農業高校學科特色優勢,主動對接糧食安全、生態安全、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需求,圍繞農業系統價值鏈、農業產業生態鏈、農業產品健康鏈,強化科技創新頂層設計,面向真問題,把自由探索與有組織科研結合起來,匯聚力量、協同攻關,產生突破性、原創性成果,提高科技硬實力。
要樹立“大食物觀”,聚焦生物育種、動植物重大疫病防控、農業綠色低碳發展、智慧農業、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等主攻領域。堅持“藏糧于技、藏糧于地”,加快攻克制約農業產業高質高效綠色發展的“卡脖子”技術,突破國外技術壁壘,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在確保糧食供給的同時,保障肉類、蔬菜、水果、水產品等各類食物的有效供給。在確保“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飯碗主要裝中國糧”的同時,進一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在戰略必爭的前沿科學領域,持續開展原創性探索與前瞻性研究,勇闖創新“無人區”,突破農業科學重大基礎理論和前沿技術,打造原始創新策源地,奮力實現更多“從0到1”的創新成果,搶占世界農業科技制高點,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構建科技創新團隊建設新模式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實現高水平農業科技自立自強,必須在農業關鍵核心技術領域擁有一大批戰略科技人才、一流科技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活力和潛能。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不斷深入,科技創新的綜合性、復雜性日益增強,高校以PI(項目負責人、學術帶頭人)制為主體自由探索式的傳統科研組織形式和實現方式難以適應新時代需要。
當前,必須聚焦國家和區域發展戰略布局科技創新團隊,在主要科技領域培養一批領跑者,在新興前沿交叉領域培養一批開拓者,克服單打獨斗、資源分散的弊端,優化創新人才配置,構建重大任務牽引下多學科力量協同作戰的科研組織模式,實現重大核心關鍵技術突破、戰略性重大技術創新和前沿性重大基礎研究發展。必須堅持“四個面向”,以培植高水平科技創新團隊為抓手,以建設一批國家實驗室和新型研發機構、發起國際大科學計劃為載體,在國家農業領域重大科技攻關任務擔綱領銜者中,培養一批長期奮戰在科研第一線,具有前瞻性判斷力、跨學科理解能力、大兵團作戰組織領導能力的農業科技戰略科學家。必須加強青年科技人才培養,把培育國家戰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全鏈條培育制度,建立職稱晉升綠色通道,鼓勵青年科技人才敢于打破定式思維和守成束縛,支持青年人才在農業科技創新重大任務中挑大梁、當主角,助力優秀青年人才快速成長。必須形成并實施有利于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創新的評價體系,優化項目團隊遴選機制,大力倡導協同創新的團隊文化,增強學術共同體意識,倡導協同合作、資源共享,發揮“1+1>2”的聚力效應。
營造鼓勵多維協同攻關新生態
良好的創新生態是強化有組織科研的前提。要落實好中央“三評”改革精神,完善科技人才培養與評價體系,對處于創新鏈、產業鏈和價值鏈不同位置的人才制定分類評價制度,重點評價其科技活動的創新度、與產業的關聯度和對產業發展的貢獻度,充分調動農業科技創新全鏈條人才的積極性。
要發揮農業高校基礎研究主力軍和重大科技突破生力軍的作用,強化高水平大學建設、科學研究探索同國家發展戰略的對接,將基礎研究深厚、學科交叉融合的優勢融入到國家和人民真正的需求中去。
要持續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并創新管理服務模式,抓好戰略、抓好布局、抓好組織、抓好集成,提升服務能力,同時賦予科學家更大技術路線決定權和經費使用權,針對不同性質的科研任務需求,積極推進“揭榜掛帥”“賽馬制”等不同科研項目組織管理方式。動員更多研究真問題和真研究問題的專家來承擔國家科研任務,讓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領軍人才為國掛帥出征。
要克服科技平臺協同不夠的弊端,推動優化農業領域重大科技創新基地布局,圍繞國家重大戰略,在農業高校系統化布局國家實驗室、國家重點實驗室、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形成高效的組織動員體系和統籌協調的科技資源配置模式,避免無效重復建設和低水平的重復研究,打造農業領域高質量、高效能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要轉變科技管理職能,把更多精力從分錢、分物、定項目轉到定戰略、定方針、定政策和創造環境、搞好服務上來,統籌推動農業高校科技治理,將科技治理的效能轉化為科技創新的成效。
形成促進農業產業發展新實效
科技創新作為第一動力,是建設農業現代化的戰略支撐。要強化科技創新賦能,主動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以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和生產實際問題為牽引,優化配置創新要素,提升農業科技源頭創新能力,完善農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推廣激勵機制,提高科技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快使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促進教育鏈、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精準縫合農業科技和農業經濟“兩張皮”。
要樹立正確科研導向,在加大有組織的基礎研究力度的同時,探索科技創新團隊與企業共贏合作、協同創新的新模式,鼓勵科研人員積極承接企業技術研發項目,圍繞企業需求痛點、產業發展卡點凝練科學問題,解決好共性關鍵問題和底層技術瓶頸難題。
要加快高價值專利培育,形成戰略性高價值知識產權組合,推進與農業科技中介機構合作,促進農業科研成果與農業生產一線企業的有組織對接,加速高質量科技成果產業化。要充分發揮科技服務對農業產業發展的乘數效應,積極參與農業技術推廣和服務體系建設,推進產教深度融合,提升農業全要素生產率。
要強化與農村農戶的協同,打通科技創新“最后一公里”,通過技術培訓、農技推廣等方式,把論文寫在田埂里,把實驗室建到地頭上,推動新品種、新技術、新裝備落地生根,讓農民學得會、用得上、真管用,讓科技力量撐起國家“糧袋子”、鼓起農民“錢袋子”、穩住“三農”基本盤,推動現代農業發展和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建設,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作者系華中農業大學校長)
近日,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家長學校建設提出更高的
背景鏈接◆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堅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
農業高校是推動農業科技進步、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戰略科技力量。當前我們必須自覺貫徹 相關重要講話精神,肩負
記者今天從河南省教育廳獲悉,河南省教育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九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河南省校外培訓機構預收費資金監管暫行規定》,對在
近日,全國婦聯、教育部等11個部門印發了《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21—2025年)》(以下簡稱《規劃》),對家長學校建設提出更高的
北京冬奧精神向世界展示了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彰顯了中華民族踔厲奮發、篤行不怠的昂揚精氣神。回顧北京冬奧會從籌辦到舉辦的7年歷程
背景鏈接◆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中考命題工作的通知》,要求嚴格依據課程標準命題,堅決取消初中學業水平考試大綱或考試
日前,《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正式出臺, 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強師計劃》從提升教
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以下簡稱《強師計劃》),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負責人就相關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問:
新時代基礎教育教師隊伍是什么樣,直接關系著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日前,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新時代基礎教育強師計劃》,進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記者今天從教育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為加快實現基礎教育現代化提供強有力的師資保障,日前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