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是拉動消費增長、轉化發展矛盾、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評選了第一批120家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第二批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集聚區(簡稱“集聚區”)申報也于今年2月啟動,集聚區的規模和影響力正在持續擴大。目前,首批集聚區產品和服務供給豐富、業態集聚度高、公共服務完善,在激活文旅消費方面,已經逐漸探索出自己的一套模式和機制,通過業態創新、場景創新、模式創新、服務創新等,多維度激發夜間文化和旅游消費,拉動效果顯著。
創新業態場景 滿足多元消費需求
首批集聚區通過跨界耦合、場景交互,打造了多元豐富的夜景文旅消費矩陣,通過“特色文化+現代科技”打造夜游場景、“潮流文化+時尚文化”創新夜娛場景、“景觀特色+文化記憶”打造夜演場景、傳承創新歷史記憶打造夜市場景、集聚特色美食品牌打造夜宴場景,形成了“夜游、夜演、夜娛、夜購、夜市、夜宴、夜讀、夜宿”等多業態融合的夜間消費場景,滿足了消費者日益個性化、品質化、新潮化、體驗化的消費需求。例如,四川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區以“錦江故事卷軸”為主線,打造了“夜游錦江”項目,利用數字光影技術在建筑立面、堤岸、跌水景觀呈現多維空間場景秀,以“主題集市+蜀都韻味+水岸生活”的方式,繪制出老成都、蜀都味、國際范兒的生活美學地圖。目前已設置4條特色游線,通航里程增加至7.8公里,游客不僅能體驗“船在錦江中,萬戶入畫圖”的璀璨夜景,還能欣賞到合江亭、安順廊橋、望江樓和錦水迎暉特色美景。同時,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區還推出了“四潮”文旅消費專線,街區聚集潮玩店150余家、茶咖酒肆200余家和街頭藝演等文旅業態,推動科技賦能,持續營造地景打卡、VR體驗、光影演繹、影院劇場、裸眼3D等時尚消費場景,打造“錦官不夜城”。
梳理特色文化 舉辦主題活動
首批集聚區注重對本地歷史文化、特色民俗文化和非遺文化進行創意開發,通過活化歷史文化資源,打造國風國潮文化體驗;活化民俗文化資源,打造民族特色文化體驗;活化非遺文化資源,打造特色非遺手作體驗,全方位激發文化元素在集聚區場景的塑造及應用,使游客全方位、沉浸式體驗特色文化風情。例如,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萬達小鎮引入了丹寨8項國家級、22項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內容融入小鎮演藝、餐飲、住宿、零售等業態中。
為充分調動社會多方力量,首批集聚區還打造異彩紛呈的主題文化活動和消費惠民活動,通過培育品牌文化活動、舉辦特色藝術節展、舉辦民俗文化活動等方式,活躍夜間消費氛圍,引領新消費趨勢,集聚夜間消費人氣。例如,北京市朝陽區798、751藝術街區舉辦了特色藝術展、夜游美術館、青少年戲劇節、藝術海報節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帶動夜間消費人氣不斷攀升。
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
增強智能交互體驗
陜西西安市曲江大唐不夜城步行街持續創新開發“不倒翁小姐姐”“奮斗在路上”等系列網紅IP,帶動街區旅游接待人數跨越式增長;浙江杭州宋城景區用先進的聲、光、電科技手段和舞臺機械打造的“宋城千古情”重要IP品牌,重新演繹經典故事,成為杭州夜間文化地標……首批集聚區創新文化內涵與體驗形式,打造旅游演藝、文創等IP,在促進文旅消費提質升級的同時,打造兼備本土特色與國際潮流、文旅體驗與城市休閑共融的夜間文旅消費品牌。
在不斷打造IP,提升知名度的同時,集聚區順應時代發展需求,將傳統文化、現代美學與5G、人工智能物聯網、全息投影、裸眼3D技術等現代科技相融合,積極運用現代科技創新夜游場景表達、運用光影技術打造夜秀等產品、運用基于位置服務相關技術提升夜游體驗,創新消費體驗項目和空間場景,增強了沉浸式交互體驗和情感共鳴。
成都市春熙路大慈坊街區大量運用數字技術,精細植入工業美學、科技美學和生態美學元素,促進“數字文化+硬核科技+未來街區”巧妙融合,形成潮流酷炫、未來感十足的市井夜游場景表達。攜手視聽平臺聯合出品”美好生活·云聽錦江“電臺,打造線上文旅推廣平臺,引導聽眾線下體驗消費,自2022年元旦上線以來,《云聽錦江》欄目播放量突破1000萬,僅春節期間就推動文旅消費過億元。
鼓勵延時開放 提升公共服務效能
首批集聚區注重通過鼓勵文旅消費場所、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延長營業時間,拓展全時文旅消費空間,完善公共服務配套體系,以此提升夜間文旅服務效能。
比如,江蘇南京夫子廟—秦淮風光帶的科舉博物館、南京老字號博物館、王導謝安紀念館等文博場館夜間延時開放,引領南京市博物館夜游熱潮;重慶觀音橋文旅休閑區整合人流車流、智慧城管、智能路燈、智能公廁等大數據展示,建成“云上觀音橋”智慧系統。此外,四川省天府旅游名縣已經成為響亮的四川名片和超級IP,成都市錦江區正在扎實推進天府旅游名縣創建,進一步完善公共服務建設,豐富旅游產品供給,提高游客體驗度。
總體來看,夜間文旅消費承載著人們感知多元文化和體驗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是激活新一輪消費升級潛力的重要形態。未來業界通過創新探索,將進一步推動各類主體加強交流促進,創造適合自身的夜間文旅消費新產品、新場景、新模式。(宋洋洋)
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是拉動消費增長、轉化發展矛盾、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評選了第一批120家國家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以中華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個個中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本
大力發展夜間文化和旅游經濟是拉動消費增長、轉化發展矛盾、滿足人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途徑。2021年,文化和旅游部評選了第一批120家國家
近兩年,從《唐宮夜宴》到《中秋奇妙游》《元宵奇妙游》,河南衛視中國節日系列節目收獲無數好評,而在今年清明節期間推出的《清明奇妙游》
首部退役軍人題材話劇《兵心》由國家退役軍人事務部主辦、出品,北京市退役軍人事務局承辦、創排。今年春節期間,該劇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進
中華詩詞源遠流長、燦爛輝煌。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以中華詩詞為代表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打造出一個個中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本
4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召開2022年人大建議政協提案交辦會, 貫徹落實全國人大代表建議交辦會、國務院有關會議、全國政協委員提案交辦會精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在局部地區的反復,2022年國內文旅行業挑戰依然艱巨。為全力緩解當下疫情對文旅行業的沖擊,從中央到地方通過出臺相關紓困
充滿歷史韻味的木結構房屋和商店,到處掛滿紅燈籠和古樸的招牌,游客在這里既能夠觸摸到歷史,又能夠欣賞到賞心悅目的景致。有媒體如此評論
西安市作為西部的中心城市,是西部的經濟中心,更是西部的文化中心和科技中心。希望西安圖書館能夠購買中文期刊數據庫、碩博士論文數據庫、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