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廣西貴港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仿佛來到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我們學校里有民族書屋、民族屏風、文化長廊,還有‘那博物館’。”說起學校的民族特色,學生韋墨如數家珍。
目前,該校的“那博物館”共收集和展出當地壯族生產生活用具、古壯字手抄本等實物與文獻資料近1800件,民族體育活動場配置了大量的民族體育器材,為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提供了豐富的資源。
蒙公民中原名蒙公二中,早在1993年建校之初就開始了民族團結教育方面的探索。2003年5月,該校改為現名后,在進一步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過程中,遇到了缺乏理論引領、內容單薄、形式單一等問題。
“我們急需獲得外界的幫助和指導,突破一系列瓶頸問題。”該校副校長胡榜航說。當時,胡榜航與同事們因外出培訓機緣,與南寧一些高校的學者往來漸多,便邀請他們到校調研指導。于是,南寧師范大學等高校的專家與蒙公民中開始了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探索實踐。
“從時間跨度來看,我們接續合作的項目歷經了28年。”南寧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副院長盧錦珍說,前10年在探索反思,中間兩年著手方案構建,后面進行了16年的實踐檢驗,最終找到了一條在鄉村學校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可行之路。
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資源開展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是南寧師大項目組提出的重要理念。
在高校團隊的指導下,蒙公民中著力開展“六個一”民族特色建設,即創建一個珍藏民族文物的“那博物館”、建一條宣傳民族知識的民族文化長廊、設計一個具有本土民族特色的校徽、開一間供師生課余閱讀的民族書屋、建一個供師生訓練和展示體育風采的民族體育活動場、建一個彰顯民族團結精神的同心文化廣場。
南寧師大項目組還指導蒙公民中認真挖掘當地的非物質民族文化,不斷豐富民族團結進步教育的內涵。該校與民間藝人共同整理了《朱賣臣》《弄假成真》等63部膾炙人口的壯戲劇本及80首推陳出新的壯族山歌,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建設與活動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項目組專家的指導下,蒙公民中充分發揮師生主觀能動性,利用本土資源,建設學科融合課程、場館課程、活動課程和社團課程。除了常規開設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課程,學校還在其他課程中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內容并使之常態化。
“通過構建民族團結進步教育融合機制,蒙公民中實現了特色發展。”盧錦珍說。
走進廣西貴港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仿佛來到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我們學校里有民族書屋、民族屏風、文化長廊,還有‘那博物館&rs
走進廣西貴港覃塘區蒙公鎮民族初級中學,仿佛來到一個少數民族博物館。我們學校里有民族書屋、民族屏風、文化長廊,還有‘那博物館&rs
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上,一幕幕恢宏壯觀的畫面讓海內外觀眾驚艷震撼,洋溢著中國式浪漫,展示著中國特有的文化自信。近年來,當堅定文化自信
信息素養是信息時代衡量人才素質及其綜合能力的重要指標。信息編程教學的意義不僅僅在于學習編程知識,其價值更體現在問題解決過程及思維素
我運動,我快樂,我健康。春季開學以來,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教育局組織的2022年中小學教職工球類運動會正如火如荼地開展,全區教師利用周末
當前正值雙減政策向縱深推進的關鍵期,如何鞏固成果、健全機制、掃除盲點、提升水平,是面臨的重要問題。近日,教育部辦公廳等四部門聯合印
覺得身上有文身好帥、好拉風、好厲害。抱著這樣的心態,16歲的阿梁頭腦一發熱,就讓文身店老板在自己右小腿外側文了個藝伎圖案,等他醒過神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