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已經是蘋果汽車第三次被傳陷入停滯的消息了。
“如果想在2025年量產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內進行團隊重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這樣一條判斷。
蘋果汽車好像被整個汽車行業當成了一個巨大的威脅,不過這個“威脅”因為太過致命,似乎也很難降生。
去年是蘋果汽車消息最密集的一年,在地球上最聰明的一群大腦潛心研發了8年后,它似乎終于開始尋找產品落地的可能性。
多家外媒報道“蘋果全自動駕駛汽車或將于2024年前后正式亮相”的消息,但外界公認的是,2024年社會和道路都很難具備全自動駕駛的條件。
蘋果汽車像個永遠追求更高的科技的發燒友,到了轉化為商品的環節卻無所適從。
兩次離職潮
自從“泰坦計劃”浮出水面之后,蘋果到處挖角技術權威的消息屢見不鮮,有報道稱蘋果在2018年至少從特斯拉撬動46名員工,其中不乏高級管理層。
從去年彭博社梳理的蘋果汽車管理層信息來看,他們之中除了來自谷歌、黑莓等科技公司之外,也有FCA、戴姆勒、福特等傳統車企背景。
(從左到右為Steve Zadesky、Bob Mansfield、John Giannandrea)豪華的團隊卻不穩固。從2014年至今的八年間,蘋果汽車的負責人至少切換過三次。由此引發了更大的副作用是其產品路線一變再變,耽誤了落地的時間。
蘋果造車團隊的第一次“清洗”是2016年,從零開始搭建團隊的Steve Zadesky離任。
據說這次變化的原因是內部派系的斗爭,當時一派認為半自動駕駛的可行性更高,另一派則認為應該直接開始全自動駕駛的研發。
這次的內部認知矛盾以后者勝利而告終,“泰坦計劃”團隊中數百人要么自行離職,要么在當年對項目方向的信任危機后被重新分配或裁員。據稱團隊的剩余工作人員被要求在2017年末的最后期限前,證明全自動駕駛技術的可行性。
隨后,Bob Mansfield于2016年夏天開始領導該項目,蘋果的汽車戰略轉向全自動駕駛。但這次項目“重啟”后,團隊專攻自動駕駛,暫停了整車研發。
2018年,蘋果整車項目再次重啟的消息。但2019年1月,蘋果再次撤掉了“泰坦計劃”的200多名員工。
2020年Bob Mansfield離任之后,蘋果汽車開始流失骨干員工。去年的高管離職潮更是讓其失去了核心團隊的半壁江山。
至此,其2021年組建的團隊已全部離職。在更大的影響范圍內,過去幾個月里Meta(原Facebook)也已經挖走100多名前蘋果汽車相關員工。
團隊動蕩不安、產品難以落地,雖然蘋果汽車從未傳遞出焦慮情緒,但在現階段我們無法評價它在順利進行。
盡管“泰坦計劃”立項到現在的8年之間團隊經過了一輪又一輪的換血,意識形態仍然難以統一;盡管大洋彼岸的中國市場上,同時期起跑的頭部新勢力都已經達成了累計十萬的銷量;但還是有不少的新品牌把尚不存在的蘋果汽車作為最強假想敵。蘋果汽車的產品上市時間表為什么如此落后?
定位不斷搖擺
蘋果公司對于造車的態度不夠堅定。
在彭博社2017年的報道中,蘋果CEO庫克表示:“自動駕駛是所有人工智能項目之母,也是我們認為非常重要的核心技術”。
到了2019到2021年時,庫克談造車計劃卻說:“蘋果熱衷于硬件、軟件與服務的整合,并發現這幾方面的交匯點,我們認為這將是奇跡發生之處”。
這與蘋果汽車的用人方式完全合拍。
在蘋果首席硬件工程師Bob Mansfield領導時期,他將蘋果汽車的目標設定為打造自動駕駛系統;但在Doug Field被從特斯拉挖來加入后,團隊的研發方向調整到了整車研發;如今,機器學習副總裁John Giannandrea領導著蘋果汽車團隊,自動駕駛似乎又重回到了主線。
不過,蘋果似乎也并不急,庫克還很樂于看到造車團隊的其他小發明,“他們在內部研究了很多產品,雖然許多還都一直未見天日,但是這并不代表它們不會發布出來。”
不可復制的手機套路
市場高估了蘋果汽車,蘋果汽車也低估了汽車行業。
去年開始,蘋果高管奔波與各個主機廠之間的消息開始頻繁,但似乎都沒收到什么“好臉色”。
成為蘋果汽車的供應商,對于很多手機零部件公司來說不僅是個超大訂單,還是抬高股價的絕對力量。但是在汽車行業幾乎不存在像富士康一樣的純粹代工廠,汽車制造商不太愿意與品牌力強勢的蘋果搭伙。
最先傳出蘋果期望的合作造車對象是現代集團,但后者否認了曾與蘋果進行對話。不過也有消息稱,現代起亞認為“與蘋果合作造車對現代的品牌形象沒有幫助”。
同一時期,網傳蘋果高管的另一支隊伍坐在了日產汽車的談判桌上。但不久之后,雙方就停止了會談。事后日產運營長古普塔(Ashwani Gupta)表示,日產不會改變本身制造車輛的方式,還強調所有設計、開發、生產車輛都會以日產的品牌名稱進行。
可見,蘋果在手機行業的一番操作,在汽車身上是玩不轉了。
CNN評論,大眾、福特、通用,特斯拉,本田、日產、菲亞特克萊斯勒、標致雪鐵龍都有不跟蘋果合作造車的理由。蘋果或許會對自動駕駛等軟件服務更感興趣。
不過,如果蘋果能夠效仿華為車BU的路線,接受賽力斯一樣的弱勢隊友,或許還有機會。不過,強勢的蘋果還是很難給代工廠絲毫顯示品牌的機會。
威脅性仍在
全球市值第一的蘋果公司有足夠厚實的底子,能夠用190億美元的資金“無條件”地寵溺著造車團隊。
也因為足夠的資源和優渥的人才,就算蘋果整車項目已經面臨第三次重啟,仍被同行敬畏。
在李斌看來,蔚來的主要競爭對手只有一個,“蘋果一年賺七八百億美元的利潤,賬上有兩千億美元現金,汽車項目一年投50億美元,有幾千人的隊伍,而且已經干了6、7年。”
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汽乘用車總經理楊曉東說,“當特斯拉市值超過一萬億的時候,它最怕什么?它怕蘋果市值超過2萬億。當蘋果開始造車以后,這2萬億市值的巨頭會搶走多少用戶?”
蘋果當然是有機會創造質變的。比如去年下半年推出的自研超強算力芯片M1 Max,一旦以車規級產品用于智能汽車,則可充分發揮其超強算力。不僅如此,蘋果還研發了突破性的磷酸鐵鋰電池技術。
但它需要一個喬布斯強勢地讓它成為現實,也需要一個庫克把它好好賣出去。
這已經是蘋果汽車第三次被傳陷入停滯的消息了。如果想在2025年量產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內進行團隊重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
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上一份靚麗答卷,年產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分別達到了354 5萬輛和352 1萬輛,同比都增長了1 6倍,連續7年位居全
如今,社會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汽車消費類投訴涉及的品牌越來越具廣普性。2022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在整個汽車消費市場
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昨天發布了1月重慶汽車銷量數據,重慶市場1月狹義乘用車銷量達5 75萬輛,同比下滑3 9%,環比增長23 7%。其中,純電汽車
這已經是蘋果汽車第三次被傳陷入停滯的消息了。如果想在2025年量產Apple Car,需要在3~6個月內進行團隊重組。天風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在社交
去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交上一份靚麗答卷,年產銷雙雙突破350萬輛,分別達到了354 5萬輛和352 1萬輛,同比都增長了1 6倍,連續7年位居全
如今,社會隨著汽車保有量的不斷攀升,汽車消費類投訴涉及的品牌越來越具廣普性。2022年的3·15消費者權益日即將到來,在整個汽車消費市場
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昨天發布了1月重慶汽車銷量數據,重慶市場1月狹義乘用車銷量達5 75萬輛,同比下滑3 9%,環比增長23 7%。其中,純電汽車
在二手車交易環節中,原車主需要等到舊車賣出才能騰挪出購車指標,為方便車商多會選擇租賃指標或用個人名下指標收車。但個人新車指標數量有
據廣東省汽車流通協會2月17日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1年底,廣東省機動車保有量達3647 5萬輛,同比增長8 9%;汽車保有量達2699 0萬
近日,乘聯會公布了2022年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分析。整體來看,1月,國內狹義乘用車銷量為209 2萬輛,同比下降4 4%,環比小幅下滑0 6%。乘聯
一年之計在于春。隨著虎年春節假期后的首個工作周到來,各大車企在2022年的銷售目標也成為關注焦點。今年車企們對市場的信心如何?從當前國
日前,乘聯會預計2022年1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預計205萬輛,同比下降6 2%,同比負增長幅度較上月縮小,汽車市場穩步回升。作為汽車制造重鎮
重慶日報記者1月24日從重慶市汽車商業協會獲悉,2021年12月,本地市場乘用車銷量達4 65萬輛,環比大增超40%。其中,我市轎車市場銷量2 06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