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贈書:大數據顯示,有越來越多35歲左右的資深職場人士的職業狀態從“在職”變成了“看機會”或“求職”,如何避免“35歲危機”?我們將會選3位留言質量較高的用戶,免費贈送《臨界點:如何實現指數級增長的人生》。(互動平臺:“第一財經資訊”微信公眾號 )
提及長期主義,我們會習慣性地把它跟目光長遠、有耐心、長線思維、做時間的朋友此類很難產生實際指導作用的人生大道理聯系起來,但在我看來,做一個長期主義者實際上就是把野心再放大一點,把賬算得更長遠一點而已。只有當你把視線放到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里,去算更大、更長遠的賬,你才會發現那些潛藏在未來的“定時炸彈式”問題,才會當下就想辦法積累讓自己未來更值錢的能力,選擇讓自己未來更值錢的方向,把對未來的焦慮轉化為敦促自己看長期、算大賬的意識和行動。
要避免“35歲危機”,你該怎么做
疫情肆虐的2020年,我注意到拉勾的后臺大數據顯示,有越來越多35歲左右的資深職場人士的職業狀態從“在職”變成了“看機會”或“求職”,并且他們找到工作花費的時間遠比20多歲的年輕人要長。過去這一年多時間里,我也面試了很多總監和VP級的候選人,他們的個人狀態大多是充滿焦慮的。
頻繁跳槽是這些候選人的共同特征。他們中的大多數不到兩年就跳槽一次,然后由于能力沒有到位,可能一年就做不下去了,于是又跳槽,最終體現在簡歷上的結果就是每隔一兩年就跳槽,穩定度不高。如果這是一位20多歲的求職者,并不會產生很大的影響,但如果這是一位32歲以上的求職者,應聘的又是一家公司的高級職位,僅僅在面試這一關就會面臨巨大的障礙。其中的邏輯不難理解:企業招聘總監級以上人才,通常會十分看重候選人履歷的穩定性。如果一位候選人的簡歷顯示10年換了5家以上的公司,企業就會打問號:假如這個候選人最后入職我們公司,是不是也會不到2年就離職?高級職位頻繁流動給公司帶來的損失一定比基層員工流動要大,那還是不要請他做總監了。我自己在面試中與候選人溝通的時候,也能感受到他們中的大多數相當后悔當年只盯著漲薪,太輕易就做出跳槽的決定,如今只能亡羊補牢。
過去這幾年,“35歲危機”成了一個群體性的社會現象。在我看來,35歲危機的本質是35歲的“高級職位危機”。而危機爆發的本質原因是個人能力供給的增長沒有匹配上職位和薪酬需求的增長,通俗點說就是企業不愿意“花大錢買小兵”:當你是一線員工的時候,你的產出不高,工資也相對低,你的性價比還算高;但是隨著年齡增長,你會要求升職加薪,這時如果你無法同步給公司帶來產出或效益上的增長,那么你大概率會在職位和薪酬匹配上遇到困難,相較于那些積累了同樣訓練濃度但年紀更小、開價更低、更能拼的競爭者,你的性價比是低的。
舉個例子,某公司以月薪4萬元招聘一位總監,目前有兩位候選人:候選人A的年齡是35歲,上一份工作月薪4.5萬元;候選人B的年齡是32歲,上一份工作月薪3萬元。在其他因素相同的情況下,最終的結果大概率是候選人B被錄用,因為B的價值與成本的比值更高,企業雇用B的投入產出比更高。從現實層面考慮,那些年齡多為32歲上下的中層管理者也普遍不太愿意管理比自己年紀大的下屬。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人生每個特定階段的狀態和問題,都是前面所有經歷長期積累的結果。我的妹妹馬上要30歲了,我給她算過一筆賬:你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什么算得上明確的相對優勢,但是你過兩三年大概率要生娃,如果你不能在生娃之前變成一個很厲害的行業專家,當你休完產假回到公司或者重新找工作時,職場上不會給你留下什么好位置。大部分人遭遇35歲危機的根源都來自年輕時單純追求當下漲薪,不知不覺就給未來埋下了很多隱患。如何破局?選對行業后,在職業選擇和日常工作中都盡可能培養自己高層次發展的能力,主動提升訓練濃度。
到了35歲的時候,我有能力成為一個站得住腳的中高級人才嗎?我能拿到自己心儀的oer嗎?我能在職場乃至人生舞臺上掌握主動權嗎?當你開始提出這樣長時間跨度的問題時,你就不會允許自己為了漲一點點薪水而輕易跳槽,放棄寶貴的簡歷競爭力,你也不會允許自己放棄走出舒適區、提升訓練濃度的機會。你當下所有的選擇和行動,都是為35歲的目標做準備。
行動指南:到35歲的時候,我能不能拿到想要的offer?
人不盯著遠方,就會盯著眼前
我在大約35歲的時候明白了一個道理:人不盯著遠方,就會盯著眼前,于是一城一池的損失都很讓人痛苦。當一個人缺少長期判斷,對于事物沒有興趣時,他才會特別在意職位頭銜、稱呼和眼前的收入高低。盡早確定一個明確的、長遠的職業目標,能夠幫你把眼睛放到地平線的更遠處,做出長期來看價值最大化的選擇,而不那么計較當下的得失。
我至今記得自己做分析師“命運大逆轉”的那一天。當時我跟自己正在服務的國內頂級基金公司客戶一起坐飛機出差。起飛前,我接到一通電話,是一家國內頂級證券公司打來的,想挖我過去。剛掛電話,鄰座的客戶問我:“你要跳槽?”我說:“是啊。”他說:“你先跟我聊一下吧,看能不能過來。”那一刻堪稱我的人生小巔峰:我一個三流證券研究員,居然得到了中國頂級證券公司和頂級基金公司的邀請。
但同時我也面臨抉擇證券公司比基金公司開出的薪酬多50%。對一個27歲的北漂年輕人來說,那是一筆不小的數目。我最尊敬的師兄前輩也建議我去證券公司,因為證券分析師可以不斷發報告,而基金分析師的報告都是對內的,無法打造公眾層面的知名度。
好在那時,我對自己的長期職業目標已經想得很清楚了,我想成為中國頂級分析師。于是問題就變成了:究竟是做證券分析還是基金分析能更好地幫我實現目標?深度了解之后,我發現證券分析師的核心工作分成兩部分:做行業研究和客戶服務,而基金分析師可以一門心思做行業研究,還能調動證券分析師幫自己完成行業研究中的基礎部分。相比之下,證券分析師只有50%的深度研究時間,基金分析師則擁有150%的深度研究時間。于是我選擇了研究效率更高的基金公司。那時那刻,我沒有因為放棄高薪和高知名度而感覺痛苦,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很清楚自己在分析師這個職業領域想要達到的終極狀態,所以我才能坦然選擇短期收益少但長期價值大的工作。
《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么擺脫不了貧窮》一書中有這樣一條建議:“要想擺脫貧窮,首要的步驟就是對長期目標進行思考,并習慣為此做出一些短期的犧牲。”人是尋求意義的動物。你選了一條更難的路,并且心甘情愿為此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里負重前行,前提一定是你很清楚這件事情的意義所在。設定一個長期目標,就是當你不得不放棄短期利益時,給自己的選擇尋找一個意義。盡早為自己設定一個長期目標,并不意味著一定要犧牲短期利益,而是要把實現長期目標看作面臨任何選擇時的唯一評判標準。即使暫時還沒有一個非常明確的長期職業規劃或人生目標,也請你起碼相信你自己未來會成為一個很優秀的人,會有一個理想的人生,如此,你便有了選擇遠方的勇氣,然后只顧風雨兼程。
行動指南:一個明確的長遠目標,是對抗眼前好處的最強武器。
做看不到結果的事
一位朋友曾經跟我分享過一句話:一個人能活到什么樣的高度,取決于做了多少看不到結果的事情。的確,一說到算賬,很多人腦海里浮現出來的度量單位似乎只有物質回報,但這個世界上偏偏就有很多短期算不出回報的“糊涂賬”。我們所處的時代整體是很浮躁、很功利的,當一個人還很普通的時候,他就希望做的每件事情在當時當刻都能看得見結果,哪有做“看不到結果”的事情的余力啊。但是,沒有光陰是虛度的,不一樣的經歷終歸是有價值的。相信經歷的價值,可以幫助你把注意力從看不見的結果,轉移到看得見的日拱一卒,去關注經驗的積累、能力的切實提升。
前面我說過,3W咖啡在早期有段時間瀕臨倒閉。那段最艱難的時間里,Ella有位在互聯網大廠任職高管的朋友找她聊天,看她有沒有興趣跳槽過去。Ella當時的回復是:“即使這家公司最后真的會倒,我也要等到我去工商局拿到它的‘死亡證明’那一天,才會徹底死心。在這之前,我都要繼續努力。”有價值的經歷比結果更寶貴,這后來成了Ella的人生信條。
一個人在遇到挑戰、處理各種復雜問題、面臨現實誘惑的時候,還要拼命穩住整個盤子,這個過程是很痛苦的,同時也能讓人最快速地成長,你沒有辦法把拿到多少錢跟擁有這樣一段經歷相提并論。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你通常是感知不到成長的,這也是成長最反人性的地方,如果你一開始就知道自己在成長,你必然就能堅持下去。了解這個反人性的事實本身,或許能夠幫助你再多堅持一點點。
一家公司能走到什么高度,同樣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做了多少看不到結果的事情。3W咖啡早期有一個體量相當的競爭對手,對方很擅于炒作話題,包裝出一批70歲老爺爺、14歲高中生創業的故事,媒體趨之若鶩。但我們認為,服務創業者的核心只有兩條:第一,看哪些創業者有成功的潛質;第二,為這些創業者提供更多價值。于是我們就只服務“三高”人群學歷高、工作能力高、團隊素質高。但這些人還在奮斗過程中,沒有吸引眼球的故事,媒體沒有興趣報道。于是我每天都勸3W咖啡的小伙伴們不要跟風,扎實做創業服務,也許半年、一年落后于別人,但四五年后,我們會脫穎而出的。
但無論如何,媒體、輿論都是有力量的,友商又做了很多宣傳包裝,動輒請電視、報紙來采訪、錄節目,并且就在3W咖啡的同一條街上。那段時間,我極其痛苦和煎熬,但痛苦歸痛苦,每天還是堅定做對創業者有價值的服務。3W咖啡做到今天,我認為在創造價值這件事上沒有走偏。
2018年,百度前總裁陸奇告別光鮮的職業經理人身份,投身創投服務。當時他所有的中國朋友幾乎都反對,陸奇后來在一場采訪中這樣表達了自己當時做決定的出發點:“一件值得去做、長期有價值的事,不被人理解是必然的。如果被所有人理解,你肯定做不大,因為所有人都想做一樣的事情,那他們將全是你的競爭對手。”因為相信,所以做大多數人不理解的事情,所以創造有價值的經歷,所以堅守商業價值的本質……這一切最終會將我們推向更高更遠的地方。
行動指南:總有一些你今天算不明白的賬,無論如何去經歷吧,有價值的經歷終究會帶來回報。
結語
算賬,算大賬,算長期賬,這是一種你需要時刻提醒自己向內審視的意識。回顧過去10年的創業歷程,我自己最大的反思就是花了太多時間去做當時認為重要,其實并不重要的事情。踐行長期主義似乎離不開舍棄、抉擇、負重前行,其實還有一條隱秘的思路:熱愛。
我在湖畔大學上課的時候,馬云經常一下飛機就偷偷過來,溜到教室后排旁聽。我相信他是真的熱愛教育,真的希望中國的企業家們可以少走彎路,才會如此上心。我自己呢,在人生的前面20多年里,總覺得自己很不幸。后來,我進入了夢寐以求的行業,做了喜歡的工作深度思考、與智者交流、探究事物的規律和本質,我突然就覺得自己很幸運、很快樂,每獲得一點新知識、新啟發都欣喜若狂,除了睡覺幾乎都在工作,樂此不疲地長久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找到令你著迷、甘愿為之全力以赴的事情,一邊堅持長期主義,一邊感受長期快樂,這或許是成為一名長期主義者最迷人的一面。
評論贈書:大數據顯示,有越來越多35歲左右的資深職場人士的職業狀態從“在職”變成了“看機會”或“求職”,如何避免“35歲危機”?我們將會選3位留言質量較高的用戶,免費贈送《臨界點:如何實現指數級增長的人生》。(互動平臺:“第一財經資訊”微信公眾號 )
《臨界點:如何實現指數級增長的人生》
許單單 著
王欽賢(左二)帶領志愿者做防疫宣傳這會兒沒空……忙著呢……采訪我干啥?我做飯呢……太康是座好人之城,太康人在中國好人榜上占有相當高比
由深圳市商務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作為謀劃推動深圳市商務高質量
可憐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還想著幫忙。6月,蜜雪冰城憑借一首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評論贈書:大數據顯示,有越來越多35歲左右的資深職場人士的職業狀態從“在職”變成了“看機會”或“求職”,如何避免“35歲危機”?我們將會
最近兩天,一張上海海域附近船舶密密麻麻擁擠在一起的截圖在網間流傳,圖說稱“上海的外海已經滯留數百輛遠洋貨輪,供應鏈斷就斷在這里”。對
比亞迪成為全球首家徹底告別燃油車時代而進入電動車時代的車企。4月3日,比亞迪汽車正式宣布,根據戰略發展需要,該企業自3月起停止燃油汽車的
目前,上海正處于本輪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本地上市企業如何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有序開展生產經營備受市場關注。總部位于上海普陀區的華明裝備
近日,在濰柴動力(000338 SZ)2021年度業績發布會上,濰柴集團董事長兼CEO譚旭光稱,新能源整車將會出現一次災難性的產能過剩。濰柴動力是國
發揮金融科技優勢已成為當前銀行業在疫情環境下提升服務便捷性和獲得性的重要手段。為確保金融服務不停擺,封控期間,上海銀行業多措并舉確保
上周國際市場風云變幻,俄烏談判一度緩和緊張局勢,美國釋放戰略儲備打壓油價,美債收益率曲線倒掛引發關注。市場方面,美股漲跌互現,道指周
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人口數據后,各地也陸續發布了當地數據。根據第一財經統計,截至4月3日,已有27省份發布了2021年常住人口數據。其中有23
從上海的特斯拉超級工廠,到GE醫療的造影劑生產線,新冠疫情下,中國的跨國企業正在積極應對,全球聯動,加速工業自動化轉型升級,努力降低疫
一場線上電音狂歡,數百萬上海市民涌入直播間甩著“蔬果”云上聯誼;張國榮《熱·情》演唱會修復版重現,引發超千萬觀眾集體懷念。疫情陰霾之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