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文化服務項目,提升文化服務水平。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民工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就業載體。持續開展就業技能培訓、創業培訓。支持重點村發展社區工廠、鄉村作坊、家庭工場(作坊)。實施鄉村產業振興帶頭人培育‘頭雁’項目、鄉村振興青春建功行動、鄉村振興巾幗行動……”中共陜西省委、陜西省人民政府日前出臺的《關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加大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力度等方面作出相關要求。
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關鍵。2021年2月,由中辦、國辦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意見》指出,把鄉村人力資本開發放在首要位置,大力培養本土人才,引導城市人才下鄉,推動專業人才服務鄉村,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近年來,陜西以文化和旅游助推鄉村振興持續發力,背后離不開“人力資本”的不斷升值。用好、用活文旅人才,為鄉村振興凝聚力量,陜西各地紛紛開展有效實踐。
帶著技藝再深造
人才培養深入基層
“近年來,我為了保護和傳承好這一非遺項目,在8個鎮倡導推行‘企業+農戶’經營發展模式,增加了大伙的收入,為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出了一份力。接下來,我將在傳承好傳統工藝的基礎上不斷創新,提升產品品質,挖掘文化內涵,繼續帶領鄉親們用傳統手藝創造財富。”在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指導,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安康市漢濱區文化和旅游廣電局主辦的陜西省“鄉村振興 非遺先行”實踐提升班上,安康市漢濱區非遺項目“牛肉醬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汪新發如是說。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一代代傳承人傳遞著文化和技藝。作為全省文化館和非遺保護中心的“龍頭單位”,陜西省文化館、陜西省非遺保護中心積極發揮人才和資源優勢,通過對接高校及企業資源,將非遺人才課堂搬到基層傳承人、民間藝人的身邊,幫助他們開拓視野、打開思路、提高技能,增強他們的傳承實踐能力,全面推進全省非遺保護,助力鄉村振興。
陜西省文化館培訓部主任孫靜表示,舉辦鄉村振興技藝培訓班,可以幫助非遺傳承人、民間藝人進一步更新創作理念,提升創作技藝,從而使相關非遺項目傳承發展得更好,成為延續歷史文脈、助力鄉村振興的文化載體。
陜西省文化館非遺保護部主任白拴鎖說,要更好地服務基層,就要讓培訓班“動”起來,把課堂設在鄉村,讓專家和老師到基層舉辦講座、開展調研、分享經驗,推進全省非遺傳承工作進一步融入鄉村振興。
據介紹,陜西省文化館通過與基層館聯動的方式,舉辦了鄉村振興巧娘(巧匠)傳承技藝系列培訓班,不斷壯大民間技藝人才隊伍。據初步統計,2017年至2021年5年間,已舉辦包含剪紙、刺繡、面花、草編、藤編、安康塌辣子等多個項目的巧娘(巧匠)培訓班,培訓學員1000多人,培訓對象都是在當地擁有某一技能的普通百姓。
人才培育也是各地文旅部門的重點工作之一。譬如,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的整體質量和水平,培養一支有文化、懂業務、善組織、會管理的基層文化婦女人才隊伍,近年來,安康市漢陰縣持續舉辦鄉村文化振興——“基層文化婦女干部大講堂”培訓班,帶領大家取真經、開眼界、拓思路,匯聚起推動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
在漢陰縣2021年“基層文化婦女干部大講堂”結業儀式上,不少學員稱贊培訓班重點突出,讓人收獲滿滿,明確了鄉村文化振興的方向和路徑,可謂一場“及時雨”。漢陰縣澗池鎮文化站站長張丹說:“我將認真梳理此次培訓學習的所見所聞、所感所獲,加強消化吸收,并積極與同行分享心得體會、密切交流合作,努力為我縣鄉村振興貢獻文化力量。”“想到要將界牌村打造為漢陰獨具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示范村,突然感覺身上擔子有點重。”界牌村文化婦女專干胡勝花說完,臉上露出干勁十足的微笑。
與時俱進再提升
文化人才各顯神通
全面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是現階段農村建設的重要抓手。在這一過程中,充分發揮文化和旅游人才的重要作用,通過文化認知統一思想、引領行動,緊跟時代發展推動文化的傳承傳播,可以凝聚起鄉村振興的強大力量。
今年初,為促進鄉村文旅融合發展,咸陽市群眾藝術館聯合寶雞市群眾藝術館、安康市群眾藝術館以及青海省西寧市文化館、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文化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奎屯市文化館、甘肅省酒泉市文化館等14家聯盟單位舉辦了2022年“文化動車——絲路情·全國行”西北五省區“5+1聯盟”鄉村文藝“大聯動”作品線上展演活動,相關作品在咸陽市群眾藝術館微信公眾號、國家公共文化云、西北五省區文化館數字文化云等平臺進行展播。咸陽市群眾藝術館相關負責人表示,這些各地群眾自編自演的精彩民俗節目,展現了向上、向善、向美的精神風貌,有助于推動新時代鄉村文化發展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旅融合和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銅川市文化和旅游系統以線上線下宣傳培訓為依托,充分利用廣播電視及網絡新媒體,多形態、多角度、全方位展開宣傳,把鄉村振興戰略貫穿到日常文化工作中,為鄉村振興營造良好環境。銅川各地基層也充分利用文化長廊、文化墻等陣地,廣泛宣傳鄉村振興戰略,形成良好輿論氛圍。
在寶雞,“鄉村網紅”培育如火如荼,讓村民們趕了把時髦。“山清水秀的留鳳關榆林鋪孕育的藍莓是您的最佳選擇!”“平木白蟒寺村的手工掛面純天然無添加!”“來自坪坎孔官村的手工編織花籃,歡迎大家采購!”寶雞鳳縣今年舉辦的首屆網絡主播海選大賽決賽現場,來自各鎮、各行業的網絡主播同臺競技,通過才藝展示、現場模擬主播等環節各展絕活。與此同時,選手們還根據當地素材,將美食、工藝品制作以及風景、美食打卡場景錄制成短視頻上傳,讓鳳縣之美在網上持續傳播。據鳳縣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為拓寬農業特色產品的銷售渠道,鳳縣聚焦本地有發展潛力的優秀電商主播,全力打本土“網紅”。本次海選大賽旨在遴選、培育優秀電商主播人才,通過他們的傳播力吸引更多游客到鳳縣品美食、賞美景。(本報駐陜西記者 秦 毅 文)
2022年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舞臺藝術的形式展示了東方文化特質的美感,驚艷了觀眾,弘揚了中華美學精神,展示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
目前,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頗受關注。公眾關切的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網絡謠言,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算法不合理應用,流量造假等問
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豐富文化服務項目,提升文化服務水平。建設一批具有區域特色的農民工創業孵化示范基地和就業載體。持續開展就業
當前在小說領域,尤其是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創作中,存在一種灰色人物不斷亮相的現象,小說家充分施展編織灰色故事之能事,有意無意傳播灰色
2022年春晚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舞臺藝術的形式展示了東方文化特質的美感,驚艷了觀眾,弘揚了中華美學精神,展示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
目前,2022年清朗系列專項行動頗受關注。公眾關切的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網絡謠言,未成年人網絡環境,算法不合理應用,流量造假等問
為進一步完善演藝演出行業矛盾糾紛多元預防化解綜合機制,近日,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成立調解中心,以調解方式解決行業內部及相關的民商糾紛。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文化和旅游部等14個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本
4月27日,中國紅十字會將一件編號為2022的由紅十字國際委員會主席彼得·莫雷爾、國際聯合會主席弗朗西斯科·羅卡簽名的冬奧紅十字志愿者馬
4月24日,國新辦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申長雨、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何志敏、中宣部版權管理局局長王志成介紹2021年中國知識
4月23日到25日,首屆全民閱讀大會通過多元化形式,進一步加強百姓閱讀引領,培育閱讀新風,推進全民閱讀,推動全社會形成愛讀書、讀好書、
瑪尼村是墨西哥尤卡坦州中部馬尼市的一個村鎮,位于尤卡坦州首府梅里達市東南部約100公里處,目前人口約4000人,與歷史記載中16世紀時4500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