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傳播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大數據信息的實時監測,按照政策保障、隊伍情況、非遺活力、媒體關注、輿情反饋5個指標維度,綜合計算出2022年4月非遺傳播活力值共計308641,城市非遺傳播活力值均值為103.33,較3月數據下降14.90%。
“活力匯總展示”板塊中,廣西、廣東、山東等省份位居活力匯總展示頁面前列,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廣東省廣州市荔灣區、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位居展示頁面前三位。“地區活力展示”板塊中,東部地區繼續保持優勢,中部、西部、東北地區繼續平穩增長。“地區活力進步展示”板塊中,西部地區城市非遺傳播活力值名次進步均較為明顯。其中,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賓陽縣(進步403位)、云南省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蒙自市(進步389位)、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橫縣(進步384位)、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進步383位)均較上月進步380位以上。“非遺分類活力展示”板塊中,傳統戲劇、傳統美術、傳統技藝類非遺繼續保持前列。
受全國疫情散發影響,各地多采用線上形式開展活動,多舉措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4月,受全國疫情散發影響,城市非遺傳播活力值均值較3月有所下降。面對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各地非遺主管部門、非遺企事業單位和非遺傳承人積極創新,轉變思路,嘗試新領域,拓展新領域,主要依托線上平臺,采用多種舉措,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進一步推動非遺保護傳承工作。據統計,4月有關非遺線上活動的輿情信息超過9.3萬條。
以國家級非遺項目鎮江恒順香醋釀制技藝為例。受疫情影響,展示該項非遺技藝的江蘇省鎮江市中國醋文化博物館,自2020年起游客接待量明顯下降,景區門票、產品銷售等各方面直接損失達400多萬元。為克服疫情帶來的影響,博物館運營方江蘇恒順醋業股份有限公司積極探索線上直播模式,通過“云游醋博”“小劉帶你游醋博”等方式,向消費者推介恒順醋的制作工藝和產品內涵;不定期請國家級非遺傳承人喬貴清走進直播間,展示恒順醋的制作技藝,解答網友疑惑。走上“云端”讓中國醋文化博物館的自救取得了不錯的成效,2021年,該博物館營收同比增加61%,基本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2022年,中國醋文化博物館通過短視頻、直播,累積了不少粉絲,“中國醋文化博物館”“恒順味道”直播間平均每場吸引1000多人次觀看;通過開設粉絲群,借助網絡社群的口碑傳播,擴大了非遺技藝的社會普及和非遺企業產品的品牌傳播。
通過線上模式,不但能更好展示非遺技藝,讓更多人看見非遺之美,還能讓非遺傳承人和非遺企業直接面對受眾群體和消費者,實現非遺生產與消費之間的良性循環,通過技藝展示、產品銷售,更好推動非遺保護傳承。
廣西以“壯族三月三”等民俗節日為窗口,全面提升民族地區非遺保護傳承水平
4月2日至5月2日,“壯族三月三·八桂嘉年華”文化旅游消費品牌活動在廣西各地市舉辦。受此影響,4月,“壯族三月三”項目非遺傳播活力值增長152.38%。
本屆嘉年華活動以“喜迎黨的二十大·中華民族一家親”為主題,設置“桂風壯韻濃”“相約游廣西”“民族體育炫”“e網喜樂購”“和諧在八桂”五大板塊30個大類活動,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廣泛開展。廣西各市、縣(區)也舉行了豐富多彩的線上展示、展覽、展播和線下主題宣傳展示、互動體驗等文化活動。據初步統計,廣西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門舉辦各類活動200多項,線上直播觀看量超10萬次。
近年來,廣西以“壯族三月三”等少數民族傳統節日、“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等為窗口,組織多種形態的非遺活態傳承活動,全面提高了民族地區非遺保護傳承水平。廣西各地非遺主管部門在節日期間,通過積極開展非遺進校園、進社區、進景區(點)活動,舉行文化品牌活動,加大媒體宣傳力度等方式,提升廣西非遺項目的可見度和影響力;探索將非遺保護傳承融入教育體系,培育、建設了一批自治區級中小學非遺傳承教育示范學校;規劃建設一批非遺特色街區、村鎮,開發了一批特色鮮明的非遺主題民宿、主題酒店,創新打造具有非遺特色的夜間體驗項目,發展夜間傳統戲劇和曲藝表演、山水實景演出以及非遺展示體驗等,有效推動了廣西非遺項目的活態傳承保護。
山東濟南萊蕪區多舉措探索縣域非遺保護發展新路徑
4月22日,中國旅游新聞網刊文《探索新路徑山東萊蕪非遺綻放“活力之花”》,全面復盤了濟南市萊蕪區探索縣域非遺保護發展的多種新路徑,受此影響,4月“百城百藝活力匯總展示”頁面中,山東省濟南市萊蕪區活力值為748,位列展示頁面的第13位。
近年來,萊蕪區立足保護、注重傳承、著眼創新,線上線下齊發力,走出了一條縣域非遺保護傳承的新路徑。一是以挖掘為基礎,積極開展挖掘整理保護傳承工作,建成較為完整的國家、省、市、區4級非遺名錄保護體系。二是以活動為依托,積極邀請非遺傳承人走進學校授課,展示制作技藝,借勢傳統節日,弘揚優秀傳統文化,還積極組織非遺項目進展會、進景區、進酒店,或擺攤設點,或互動交流,或技藝展示,有力提升了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三是以“云”為媒介,拓寬非遺傳播范圍,積極探索非遺和新媒體的有機結合,結合新媒體平臺的特點,深耕非遺發布內容,在微博等平臺推出了“俺萊蕪有非遺”等話題,持續發布各類非遺信息;積極開展“云賞非遺·萊蕪年味”主題活動,用視頻、美圖、美文將萊蕪豐富而有特色的非遺項目呈現在廣大網民面前,形成了“非遺齊聚云端,全民互動參與”的熱潮。
四川成都:“非遺+體育盛會”,展示蜀繡風采,拓展非遺傳播空間
自3月18日以來,“大運有我萬人蜀繡喜迎大運”系列活動先后走進社區、企業、小學和高校,通過與體育盛事相融合的社會實踐,帶領民眾體驗非遺技藝,進一步拓展非遺技藝傳播空間,展示蜀繡風采,推廣四川文化,更好迎接成都大運會的舉辦。
4月25日,該活動走進成都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預賽場館——成都大學排球館。在成都大學排球場館內,該校的教職工和排球場館工作人員穿針引線,體驗蜀繡工藝。在該活動的助推下,4月蜀繡項目非遺活力值增加9.60%。微博平臺中,“非遺技藝與體育盛會融合”“成都大運會場館內眾人集體刺蜀繡”等微話題閱讀量超過62.4萬次。
5月已至,根據當前疫情發展態勢和疫情防控政策,預計全國非遺相關活動仍將以線上舉辦為主,非遺傳播活力值預計繼續平穩波動,傳統戲劇、曲藝等非遺門類視頻、直播點擊量和觀看量及相關非遺項目傳播活力值有望進一步增長。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傳播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說:再也沒有比長安更加偉大而雄偉的城市。該劇自2019年6月開播后,熱度爆表,為促進陜西旅游發揮了重要作用。今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傳播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北京協和醫學院九號院文物修繕現場調研考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院士
建設國家文化公園, 是推動新時代文化繁榮發展的重大文化工程。短短幾年間,長城、大運河、長征、黃河、長江五大國家文化公園迅速啟動建設
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中說:再也沒有比長安更加偉大而雄偉的城市。該劇自2019年6月開播后,熱度爆表,為促進陜西旅游發揮了重要作用。今
我國作為擁有數千年悠久歷史的世界文明古國,文化底蘊之深厚,文化藝術成就之璀璨奪目,是世界公認的,同時由于民族眾多、地域遼闊的獨特國
5月12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廣東省2021年度博物館事業發展報告》顯示,目前佛山擁有18家非國有博物館。自2017年開展博物館之城建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龍江劇藝術中心輔導老師楊彥如與該縣先鋒鄉長福村農民韓博結成幫扶對子,經過楊彥如幾年來的言傳身教,韓博的二人
近日,重慶市發展改革委、重慶市財政局等15個部門聯合印發《重慶市貫徹〈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措施》,本報特
5月11日,湖北省金融支持文旅企業紓困政銀企對接會在武漢召開,湖北省副省長寧詠出席會議并講話。寧詠指出,疫情發生以來,湖北省文旅企業
記者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2022—2023年度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的遴選工作已經結束,并于近日公布重點扶持劇目名單。據《文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