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舍造價遠超同行,為豬建“豪宅”的牧原股份前4月或虧掉去年全年利潤

2022-05-16 05:51:14   來源:南國今報

5月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反彈,距離1月份年內的豬價最高點僅差不到1元/公斤。

繼一季度業績錄得逾50億元虧損后,“豬茅”牧原股份(002714.SZ)今年1~4月或已虧去2021年全年盈利。周期下行、豬價低迷、產能未完全達產疊加新開拓的屠宰業務仍處于虧損狀態。目前,牧原股份面臨現金流壓力,公司正使出渾身解數,通過定向增發、可轉債、銀行借款等渠道加大融資力度。今年一季度,公司支付的利息規模已超過7億元,幾乎較上年同期大增逾六成。

由于前期業績巨虧,上市豬企年內能否“平穩過冬”備受市場關注。截至最新收盤日,牧原股份股價報49.28元,年內累計下跌7.65%,總市值2623億元。

1~4月“豬茅”或虧掉去年全年利潤

當前,本輪豬周期仍處于底部階段,隨著年內六輪凍豬肉收儲,生豬價格于3月完成二次探底后反彈。中國養豬網顯示,截至5月15日,全國外三元生豬價格為15.59元/公斤,較3月下旬年內最低點11.78元/公斤,累計反彈32.34%。

一季度凈利潤錄得虧損逾50億后,牧原股份的生豬出欄量增速并未放緩。根據公告,今年4月份,牧原股份生豬銷售量創歷史單月之最,達632.1萬頭,環比增長5.5%,銷售均價為12.56元/公斤。當月,公司的生豬養殖完全成本略低于16元/kg。按照主要養殖企業4 月份平均出欄體重為108.8 公斤測算,牧原股份4月單頭虧損約326元,對應虧損金額約20億元。這也意味著,今年1~4月份,牧原股份已將去年全年利潤虧完,且連虧10個月。

實際上,上市豬企4月份的出欄規模均保持了較高幅度同比增長。統計數據顯示,4月份主要養殖企業生豬出欄量合計達1131萬頭,除正邦科技(002157.SZ)和唐人神(002567.SZ)出欄同比有所下滑外,其他企業均保持較高幅度增長,疊加整體出欄體重環比下降明顯,側面反映了上市豬企迫切需要通過銷售回籠現金的經營現狀。

“目前大部分生豬養殖企業現金流已處于較為緊張的狀態,部分小市值豬企虧損狀態已經超過一整年,前期虧損導致的現金流偏緊,令豬企主動擴大出欄量、加快出欄節奏。因此,4月出欄的頭均體重有明顯下滑,但因豬價反彈明顯,全行業虧損幅度或將收窄。”一位養殖行業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牧原股份在業績說明會上表示,2022年前四個月公司的經營性現金流凈額基本持平。但公司仍在借錢,且融資力度有所加大。

截至一季度末,牧原股份賬面上的貨幣資金為161.16億元;短期借款319.74億,比去年年末的222.92億增長了98億元,主要為銀行借款。當季,牧原股份支付的利息費用高達7.14億元,較上年同期4.35億元,同比增長64%。

同時,牧原股份再度推出大額股權融資,以降低財務負擔。今年2月末,公司披露了定增預案(修訂稿),擬向大股東定增募資不低于50億元,募集資金將全部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從產能來看,2021年年末,牧原股份生豬產能達到 7117萬頭。公司預計2022年度生豬出欄量5000萬-5600萬頭。2021年牧原股份全年生豬出欄4026萬頭,即今年出欄量將同比增長24.19%~39.1%。

而按照前期土地規劃以及現有的固定資產和生物性資產規模,牧原股份現有產能已經接近擴張極限。此前公司曾公開表示,未來不會再對生豬產能擴張進行大規模投資。

但生豬養殖之外,牧原股份近年來大力布局的屠宰業務還無法提供現金流。根據年報,經過投資建設后,牧原股份的屠宰業務于2020年第四季度開始實際運營,彼時正是生豬價格即將進入下行階段的時點。

目前,公司已投產8家屠宰廠,總投產屠宰產能2200萬頭,其中6家于2021年末投產,已投產屠宰產能為1600萬頭/年。 但屠宰業務尚未實現盈利,主要系多個屠宰廠建設與投產的前期費用較高以及前期行情下跌帶來的損失,且公司未設定2022年屠宰業務的具體盈利目標。

豬住“金屋”?

牧原股份上市前的2013年末,公司總資產為32億元。到了2022年一季報公司總資產達到1840億。八年加一個季度的時間,公司總資產增長了56倍。

增加的1800億資產都去了哪里?公開披露顯示,公司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分別由2013年末的13億、 3億,增加到2022年一季末的1009億、112億。

除此之外,這8年又一個季度的時間,公司資產負債表中的現金增加了160億;未分配利潤增加303億。這基本就是8年多來,1800億資產規模增長的流向和分布。

從現金流量表來看也是這樣,這8年又一季的現金流量表中,公司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入凈額,從來沒有為正數過。這8年又一季度,公司因投資活動現金合計流出1193億元。

從資產余額來看,1009億的固定資產加112億在建工程,合計占到公司去年年末1840億總資產之比,超過60%。一位投資界人士質疑稱:“2021年末,公司凈資產只有505億,相當于公司是拿了凈資產的兩倍去搞固定資產,他為何對固定資產如此情有獨鐘?他又不是房地產開發商。”

近兩年,即2020年和2021年,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每年以400億的規模增長。兩年合計增加固定資產807億元。

但是匹配到公司這兩年增加的生豬出欄數,已經是“豬所不能承受之重“。

2021年公司銷售生豬4026萬頭;2020年公司銷售生豬1800萬頭;2019年公司銷售生豬約1025萬頭。在兩年間公司生豬銷售增加了3000萬頭(不考慮商品豬、仔豬、種豬結構)。

這也就說,2020年和2021這兩年,牧原股份每增加一頭生豬出欄,即需要增加固定資產近2700元。

我們再看看這兩年一頭豬可以賣多少錢。2020年、2021年,以這兩年年報銷售收入除以生豬銷售總頭數,則一頭生豬所創造的銷售收入不過2300余元。

一頭豬賣掉不過收回2300元,為何要花費2700元去建造豬舍,這合理嗎?

來看看同行之間的比較。以上市公司中十分集中于生豬養殖業且出欄數較高的正邦科技為例。2021、2020、2019年三年,正邦出欄生豬分別為1493萬頭、956萬頭和578萬頭。

兩年內正邦科技出欄的生豬頭數,增加了915萬頭。但該公司固定資產僅增加了65億。即每增加一頭生豬出欄,正邦科技所增加投入的固定資產是710元。僅為牧原股份的四分之一左右。

牧原股份的固定資產投資“大躍進”,像極了危機前的雛鷹農牧——也是豬資產或豬資產所創造的收入,抵不過為“豬”所建的“豪宅”。2014年末,雛鷹農牧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合計達到了42億元,占到了總資產的57.7%。而彼時雛鷹農牧以“消耗性生物資產”存在于賬面上的“豬們”,價值也不過5億元。

再來看看溫氏股份(30498.SZ)。2018年中國的豬王是溫氏股份。2018年末溫氏股份的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余額分別只有182億、35億,卻實現了2200萬頭生豬出欄。

而2020年牧原股份實現生豬銷售1800萬頭,卻需要585億固定資產和148億在建工程。算到豬頭上,每頭豬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使用效率,2018年的溫氏股份,是2020年牧原股份的四倍以上。這還是在不考慮溫氏股份固定資產還有其他非生豬業務所占用的情況下的比較。

這8年又一季度的時間,牧原股份投資活動現金合計流出1193億,而經營活動貢獻的現金凈額合計為553億,其余640億的資本開支,全部由籌資活動來籌集資金完成。其中通過股權融資(包括IPO和定向增發)籌資350億。

公募投資“豬茅”有所分歧

周期磨底階段,生豬低價和成本上行壓力將帶來更大幅度的虧損,現金流消耗將持續。產能擴張必然帶來負債率的提升,但同時保證財務狀況可控是豬周期下行過程中養殖企業的核心要務。

在大幅的虧損背景下,截至2022一季度末,主要生豬養殖企業平均資產負債率已達65%,創歷史新高。“這輪豬周期中,市場可能更偏好產能更具成長潛力的小市值上市豬企。”一位上海公募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記者說,“上輪周期,大市值豬企大放異彩,主要系‘周期+成長’的上漲邏輯。以牧原為例,其生豬養殖產能已達歷史峰值,‘量價齊升’的‘量’上升空間非常有限了。”

從一季度機構資金操作變化來看,持股牧原股份的機構數量大幅下降、持股總量小幅度上升。數據顯示,截至3月31日,持股牧原股份的機構數量共計390家、持股數量為12.64億股,對應2021年第四季度數據為744家、12.48億股。

其中,北向資金合計增持牧原股份3051萬股。進一步梳理數據來看,公募基金“豬茅”的投資有所分歧。上年四季度持有牧原股份的中歐、招商基金繼續增持,、前海開源則大手筆建倉;易方達等前期持股數量較高的公募進行了減倉,甚至賣光所持牧原股份,

統計數據顯示,一季度,前海開源大手筆建倉牧原股份,有3只產品“制霸”增持數量排行榜前三名,合計買入超1800萬股。截至報告期末,前海開源的20只產品共計持股牧原股份3450萬股,其中13只產品是在一季度首次買入。

中歐基金也對牧原股份可謂青睞有加,旗下10只產品一季度增持2075萬股,合計持股數量達4600萬股,是持有牧原股份最多的公募基金。

其中,中歐時代先鋒一季度增持465萬股,持股數量上升至1216萬股,為持股數量最高的公募基金產品;中歐新藍籌靈活配置增持341萬股至859萬股。此外,招商基金旗下有21只產品持股牧原股份,合計持股數量為1628萬股。

而易方達旗下的易方達消費行業、易方達消費精選等公募產品則進一步減持牧原股份;匯添富、南方基金等均有不同程度的減持。

上一輪豬周期中,機構集體看好牧原股份。而在本輪周期拐點即將到來之際,各大公募基金對牧原股份投資的不同操作,或多或少表明了他們對公司未來成長性無法形成一致。

“一季度間,包括北向資金在內的機構買入了不少小市值的上市豬企,看重了這些企業的出欄規模成長性。而牧原股份的屠宰業務能否在年內實現盈利仍是未知數,疊加財務壓力。因此,相比專注于提升出欄規模、降本增效的小市值豬企,牧原中長期的盈利成長不確定性更高,這或是導致部分機構先降低持股比例、以觀望為主的原因。”前述基金經理補充說。

標簽: 牧原股份 固定資產 持股數量 在建工程 溫氏股份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閱讀

“這會兒沒空我們送藥呢” 掛掉記者電話的

要聞

王欽賢(左二)帶領志愿者做防疫宣傳這會兒沒空……忙著呢……采訪我干啥?我做飯呢……太康是座好人之城,太康人在中國好人榜上占有相當高比

2022-04-02

“辣條一哥”要?產品疑似吃出情趣用品,最

要聞

6日晚間,衛龍方面回應辣條里吃出成人用品稱,公司已經在積極核實處理,衛龍產品質量和生產環節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衛龍:已在積極核實

2022-01-17

深圳出臺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 加快構建

要聞

由深圳市商務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作為謀劃推動深圳市商務高質量

2022-01-05

蜜雪冰城:力所能及助力家鄉河南災后重建

要聞

鄭州內澇已退,災后重建已井然有序地開始。作為鄭州本土企業,蜜雪冰城股份有限公司在繼續向河南其他受災地區運送水、牛奶、酸奶、衣物等救

2021-08-06

蜜雪冰城再次出圈,網友喊話:你挺河南,我

要聞

可憐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還想著幫忙。6月,蜜雪冰城憑借一首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2021-08-05

豬舍造價遠超同行,為豬建“豪宅”的牧原股份前4月或虧掉去年全年利潤

要聞

5月以來,全國生豬價格持續反彈,距離1月份年內的豬價最高點僅差不到1元 公斤。繼一季度業績錄得逾50億元虧損后,“豬茅”牧原股份(002714 SZ

2022-05-16

需求強勁、成本增加,美國4月機票價格創紀錄飆升

要聞

美國機票價格正在飛速上漲。根據美國勞工統計局最新數據,4月的機票價格環比上漲了18 6%,是消費者價格指數(CPI)統計歷史上最大的單月漲幅。

2022-05-16

多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為何還沒有一家倒閉|姍言兩語

要聞

疫情暴發的兩年來,國內民航持續虧損,最新披露的2021年年報顯示,已有五家航空公司資不抵債。這五家航司分別是海航旗下的烏魯木齊航空(137 5

2022-05-15

上海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餐飲可外賣,理發、洗染錯峰限流

要聞

從5月16日起,上海將分階段推進復商復市。在5月15日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副市長陳通表示,首先,購物中心、百貨商場、超

2022-05-15

南新六村消殺不當 上海浦東北蔡防疫辦責成整改

要聞

針對上海市浦東北蔡南新六村日前在消殺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北蔡鎮防疫辦表示“消殺工作不夠科學”,應予整改。微信公眾號“北蔡家園”發布的具

2022-05-15

下周關注丨4月重磅經濟數據將公布,這些投資機會最靠譜

要聞

【重磅新聞】4月重磅經濟數據將公布5月16日,國家統計局將公布4月經濟數據,包括工業增加值、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等。中泰證券預

2022-05-15

禮來重磅藥獲批 全球降糖藥研發進入新階段

要聞

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FDA)周五宣布批準禮來公司開發的注射降糖藥物tirzepatide(商品名:Mounjaro),以幫助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美

2022-05-15

達利歐:當下處于非常高風險的環境,警惕更多經濟和資本戰爭

要聞

“歷史告訴我們,當這三大力量齊頭并進的時候會有非常高風險的環境,這是當今所處的社會現實和環境所面臨的情況。”5月14日,橋水基金創始人瑞

2022-05-15

擴內需還需消費拉動,財政政策將成重頭戲?

要聞

在需求收縮、供給沖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的背景下,宏觀政策應該如何發力應對?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哪個更有效?發放消費券對撬動內需作用有多

2022-05-15

「向真·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大調查暨Growth50榜單評選」提名入圍名單公布

要聞

3月,第一財經、CBNData(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共同啟動“向真·2022中國新消費品牌增長力大調查暨Growth50榜單評選”項目。致力于跳脫短視研究思

2022-05-1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