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下的甘肅蘭州,春寒料峭,比以往更加安靜。
此時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定遠鎮的“甘肅農校對接”分揀中心,卻是燈火通明,一派緊張而忙碌的景象。10多名工人一邊熟練地分揀白菜、土豆、西紅柿等新鮮蔬菜,一邊有序稱重裝袋,搬運至指定區域……
今年42歲的趙勝利,是這里的老員工,手法熟練。從晚上8點30分到凌晨3點多,他和其他工人平均每人要分揀4000多斤蔬菜和雞蛋,中間幾乎不停歇。“這些日子特別忙,上廁所都是跑著去的,感覺像是在打仗。”
凌晨3點,這些分裝好的新鮮蔬菜及食材將全部搬運上車,運往蘭州部分高校。3月以來,為嚴防疫情擴散風險,甘肅省教育廳第一時間啟動緊急預案,在蘭高校全部實行封閉管理和線上教學。為穩住高校“菜籃子”“米袋子”,守護師生“舌尖上的安全”,“甘肅農校對接”平臺也開辟了一個“新戰場”。
2018年,甘肅省建立了農校對接精準扶貧實驗區,以“菜園”對接“校園”的方式,實現優質農副產品直供高校食堂,這一探索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具有積極意義。
同時,為確保滿足高校需求和農產品精準配送,甘肅依托高等學校服務中心設立了“甘肅農校對接”平臺,并建成電商采購平臺和分揀中心,實現了一體化采購、儲存、銷售、配送。截至目前,有19所在蘭院校通過“甘肅農校對接”平臺采購食堂所需原材料。
“保障師生吃上可口安全的放心菜,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經歷了去年疫情防控‘大考’,我們有豐富的實戰經驗,能切實保障封閉管理校園的食材供應。”“甘肅農校對接”平臺負責人楊世棟說。
3月20日晚,蘭州職業技術學院后勤處一通緊急“加單”的電話讓楊世棟有點“措手不及”,按往常,高校食堂各檔口都是于學生晚餐后在采購平臺下單,晚上10點截止。其間,食材消毒、質檢等程序一環緊扣一環,采購平臺和分揀中心員工“同步開工”,調配、分揀所需物資,凌晨時分大多訂單就已基本完成。
但此時,蘭州職業技術學院還緊缺0.56噸豆制品、37.85噸米面糧油、0.14噸鮮肉凍品和12.49噸新鮮蔬菜。怎么辦?楊世棟當即召集工人重新盤點物資、核實庫存,打票員快速打印配送單,采購人員緊急奔赴蔬菜批發市場,分揀工高速分揀……凌晨5點,全部物資配齊、消殺,車隊整裝待發。這時,所有工作人員才松了一口氣,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3月中旬以來,從“甘肅農校對接”平臺配送至各高校的調料干貨有2.8噸,還有14.01噸豆制品、284.1噸米面糧油、5.88噸鮮肉凍品、37.16噸新鮮水果、194.86噸新鮮蔬菜等,有力保障了各高校的食材供應。(本報記者 尹曉軍)
在東北師范大學,有這樣一群身兼數職的女輔導員,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亦是老師。但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在封校封寢號角吹響的那一
夜幕下的甘肅蘭州,春寒料峭,比以往更加安靜。此時位于蘭州市榆中縣定遠鎮的甘肅農校對接分揀中心,卻是燈火通明,一派緊張而忙碌的景象。
在東北師范大學,有這樣一群身兼數職的女輔導員,她們是女兒,是妻子,是母親,亦是老師。但在疫情嚴峻的情況下,在封校封寢號角吹響的那一
伊尹故里,詩經之鄉的陜西省渭南市合陽縣,近年來圍繞建設品質教育引領區、辦人民滿意教育的目標,拓展學校教學范疇,在打造知識、素養、人
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落實好教師工作重點任務和要求,教育部教師工作司與中國教育報刊社今天簽訂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發揮各自優勢
常有朋友見到我開玩笑說:老曹你真行,這兩年帶著學生又讀科幻又寫科幻,風生水起,居然開辟了一個新的天地!經朋友提醒,回頭一看,連自己
北京,海淀,中關村,在一個老社區的中間地帶,北京市海淀區雙榆樹第一小學坐落于此。在北京的教育版圖里,無論是名氣、歷史,還是師資、資
我們構建‘大思政’格局,既要發揮思政課的主陣地和主渠道作用,還要發揮專業課程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近日
各學段教育銜接問題是當前教育領域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明確指出,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就是要構建銜接溝通各級各類教育、認可多種學習
今天,教育部舉行國家智慧教育平臺啟動儀式。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出席儀式并宣布國家智慧教育平臺正式上線。中國科學院黨組成員、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