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今天發布,2022年1月份全球制造業PMI較上月下降0.6個百分點至54.7%,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分區域看,歐洲制造業PMI與上月持平,亞洲和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略有下降,美洲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明顯下降。
從全球制造業PMI變化看,指數仍保持在54%以上,顯示全球制造業復蘇態勢仍在延續。但當前指數水平明顯低于2021年56.1%的平均水平,環比連續2個月下降,表明全球制造業復蘇動能在持續減弱。受疫情影響,原材料供應遲緩和勞動力缺乏使得美洲主要國家制造業供需增速放緩,進而帶動美洲制造業增速明顯放緩,成為2022年1月全球制造業增速放緩的主要因素。
2022年,全球經濟復蘇的壓力來自以下三個方面。一是疫情的持續蔓延。疫情反復和病毒變異造成的不確定性仍是全球經濟復蘇的最大威脅。疫情反復隨時有可能延緩全球經濟復蘇進程,因此帶來的供應鏈緊張和勞動力短缺問題已經成為困擾經濟復蘇的持續因素。二是持續上升的通脹壓力。供應鏈的緊張和持續寬松的貨幣政策持續推升原材料價格,世界各國通脹壓力攀升。三是刺激政策的轉向。持續的疫情和通脹壓力,也使得各國相關貨幣和財政政策面臨艱難選擇。一些國家已經選擇加息的貨幣政策,持續上升的債務壓力也在逐步壓縮各國財政政策實施的空間。各國政策的趨緊將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全球經濟復蘇進度。面對當前全球經濟復蘇的復雜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在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中再次下調2022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增速至4.4%,較之前預測值低0.5個百分點。
2022年,全球經濟實現持續復蘇的關鍵動力來自三個方面。一是繼續堅定防疫。必須要在全球范圍內擊退疫情的干擾。疫情的有效防控是穩定供應鏈和產業鏈,實現經濟平穩復蘇的根本所在。二是繼續加快轉型。面對影響全球經濟復蘇的不確定性,通過數字經濟建設和技術升級等手段,加快經濟轉型,壯大支持世界經濟復蘇的新動力已經成為世界主要國家的共識。三是繼續深化合作。非洲自由貿易協定和RCEP的持續推進都意味著合作共贏仍是世界各國推動經濟復蘇的主要選擇。只有繼續深化合作,才能實現全球經濟的循環暢通和高質量發展。
非洲制造業增速稍有放緩,PMI小幅下降
2022年1月份,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小幅下降0.3個百分點至50.1%,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顯示非洲制造業增速呈持續放緩趨勢,降幅較上月有所收窄。疫情對非洲主要國家制造業的影響仍在顯現,一些國家因疫情的影響正在走向衰退。根據非洲開發銀行的研究,非洲將需要動員1540億美元來有效應對疫情引起的經濟危機。已經實施一年多的非洲大陸自由貿易協定為非洲經濟恢復帶來積極影響,但其對非洲經濟的全面提振仍需時日。世界銀行的報告指出,若非洲大陸自貿區得以全面實施,到2035年非洲將獲得近4500億美元實際收益。此外,繼續加強對外合作,促進貿易增長也是非洲經濟持續復蘇的重要途徑。疫苗接種率偏低是困擾非洲經濟復蘇的隱患,意味著疫情反復隨時可能削弱非洲經濟恢復的可持續性。政治動蕩仍是遏制非洲經濟恢復的不穩定因素。
亞洲制造業增速保持平穩,PMI微幅波動
2022年1月份,亞洲制造業PMI較上月微幅下降0.1個百分點至51.9%,連續3個月穩定在52%左右,顯示亞洲制造業保持平穩運行態勢。主要國家中,哈薩克斯坦受騷亂影響,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明顯下降;受疫情短期影響,中國制造業增速稍有放緩,但制造業PMI仍連續3個月穩定在50%以上,經濟運行整體持穩;其余主要國家制造業PMI波動相對平穩,制造業增長態勢較為穩定。
亞洲經濟穩定恢復是世界經濟穩定復蘇的重要基礎。亞洲作為發展中經濟體最多的區域,發展潛力依然較大。RCEP的持續推進必將給亞洲經濟復蘇帶來積極影響,也意味著亞洲各國將成為推進全球化,推進區域融合發展和多邊貿易合作的重要主力軍。摩根士丹利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未來兩年亞洲GDP規模將超過歐洲和美洲。IMF對2022年亞洲新興市場的經濟增長預期高于對歐洲和美洲的經濟增長預期。
歐洲制造業增速平穩,PMI與上月持平
2022年1月份,歐洲制造業PMI為57.5%,與上月持平,連續5個月穩定在57%左右,顯示歐洲制造業增速基本平穩。從主要國家來看,德國制造業PMI較上月有所上升,較好發揮了穩定歐洲經濟復蘇的作用。英國、法國和意大利制造業PMI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從指數水平看,歐洲經濟仍保持較快復蘇趨勢。IMF預計2022年歐元區經濟增長3.9%,歐元區經濟三年復合增長僅0.7%,仍然低于新冠疫情前的趨勢增長水平。疫情在歐洲大陸的傳播仍在持續,歐洲經濟復蘇仍面臨不確定性。歐洲央行在緩解通脹壓力和推進經濟復蘇之間面臨抉擇。經濟持續性恢復仍是歐洲央行關注的重點。歐洲在縮減緊急抗疫購債計劃的同時,也增加了常規的資產購買計劃。面臨持續上升的通脹水平,歐洲央行認為只要供應鏈瓶頸能夠得到緩解,通脹壓力就會有所緩解,企業仍需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支持。目前來看,加息仍未列入2022年歐洲央行貨幣政策考慮范圍之內。
美洲制造業增速繼續放緩,PMI連續下降
2022年1月份,美洲制造業PMI較上月下降1個百分點至56.4%,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顯示美洲制造業增速持續放緩。主要國家數據顯示,美國、巴西、墨西哥制造業PMI較上月均有明顯下降,降幅超過1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原材料供應遲緩和勞動力缺乏使得上述國家制造業供需增速放緩。ISM報告顯示,2022年1月,美國制造業PMI為57.6%,連續2個月環比下降。生產和需求增速均呈現連續放緩趨勢。從指數變化看,新訂單指數降幅要超過生產指數。新冠疫情反復和持續高企的通脹壓力成為2022年美國經濟復蘇的主要阻力。ISM報告顯示,持續疫情帶來的供應短缺、價格上漲和勞動力短缺仍是困擾美國企業經營的主要因素。從美聯儲的政策選擇看,緩解通脹壓力已經成為重要的政策目標之一。2021年底,美聯儲已經開啟縮減資產購買的步伐,并強調了啟動加息的必要性。美國勞工部最新數據顯示,2021年12月美國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7%,是自1982年6月以來同比漲幅首次“破七”。美國全國商業經濟協會近期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美國高通脹將至少持續到2023年。美國政策的轉型也使得IMF大幅下調2022年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從之前的5.2%下調至4%,是該組織預測的主要國家中下調幅度最大的。
(總臺央視記者 王善濤)
2022年1月24日,央行官微發布2021年銀行間市場運行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強勢,年末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分別報收6 375
1-10月,重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呈現較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高增速。市財政局發布的1-10月全市國有企業經濟
國家郵政局12日發布2020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0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分別突破2萬億元和1萬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80
國家郵政局網站28日發布關于2021年3月郵政業用戶申訴情況的通告。通告指出,2021年3月,國家郵政局和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通過12305郵政
目前,31省份2021年一季度GDP數據全部出爐。看看地方經濟版圖有哪些特點和新變化。31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均為兩位數,湖北以58 3%的增速排第
從全球制造業PMI變化看,指數仍保持在54%以上,顯示全球制造業復蘇態勢仍在延續。但當前指數水平明顯低于2021年56 1%的平均水平,環比連續2個
2021年全國中小企業生產經營保持穩定恢復態勢,規模以上工業中小企業主要指標兩年平均增速高于疫情前水平。數據顯示,2021年規模以上工業中小
2021年全年,全國共銷售彩票3732 85億元,同比增長11 8%。其中,福利彩票機構銷售1422 55億元,同比下降1 5%;體育彩票機構銷售2310 30億元,
商務部1月30日公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達52982 7億元,同比增長16 1%。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下降69 5%至2112 8億元,同
1月31日,中國平安發布公告稱,根據重整投資協議的約定以及重整主體的債權人對債權清償方案的選擇情況,平安人壽擬以約為人民幣482億元的對價
2021年河南資本市場穩步發展,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13家,數量創歷年新高,其中新增A股上市公司11家。記者通過Wind數據發現,2021年券商在豫業務
2021年,我國銀行業累計處置不良資產3 13萬億元,同比增加0 11萬億元,再創歷史新高,有效降低了信用風險水平。2017-2021五年間累計處置不良資
2021年末,本外幣企事業單位貸款余額122 68萬億元,同比增長11%,增速比上年末低1 4個百分點;全年增加12 14萬億元,同比少增211億元。分期限
1月30日,國家發改委發布2021年全國鋼鐵、有色金屬、建材、化工等行業運行情況,其中,全國粗鋼產量103279萬噸,同比下降3%;全國十種有色金屬
1月30日,中國銀行間市場交易商協會披露自律處分信息,印紀娛樂傳媒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華陽經貿集團、雛鷹農牧集團、中國民生投資股份有限公司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