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由中國計劃生育協會、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今天(11日)在北京舉行。調查顯示,當前,我國正經歷著人口和家庭的雙重變遷,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趨勢明顯。
我國低生育率和家庭小型化趨勢明顯
當前,年輕一代婚育觀念正在發生改變,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日益明顯。2020年,我國平均家庭戶規模降至2.62人,較2010年減少了0.48人。家庭觀念變化帶來的延遲婚育、不婚不育,成為我國生育水平下行的最主要因素。全國適齡人口初婚年齡不斷推遲,女性平均初婚年齡從20世紀80年代的22歲持續上升至2020年的26.3歲,初育年齡推遲到27.2歲。育齡婦女生育意愿持續走低,2021年平均打算生育子女數為1.64個,低于2017年的1.76個和2019年的1.73個,而作為生育主體的“90后”“00后”僅為1.54個和1.48個。女性現有子女數由2019年的1.63下降到2022年的1.19。女性終身無孩率快速上升,2015年為6.1%,2020年接近10%。
中國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王培安: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于2021年的調查顯示,35歲以下女性只有不到70%的人認為“有孩子的人生才完整”。日本、新加坡等國從上世紀就開始實施鼓勵生育的政策,但2020年生育水平還分別處于1.3、1.1的極低水平。在我國生育保障水平還很低的情況下,如果沒有婚育觀念的引導,生育水平的提升將異常艱難。
多措并舉做好新時代家庭建設
中國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王培安建議,充分發揮新型婚育文化的引領作用,提倡適齡婚育、優生優育,鼓勵夫妻共擔育兒責任。落實年休假制度,逐步調整縮短工作時間,推行彈性工作制,給家庭生活和休閑旅游更多支持。大力發展家政、養老、托幼托育產業,不斷為家庭建設賦能增效。提高優生優育服務水平,持續提高出生人口素質。
中國計生協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王培安:將家庭視為公共政策的基本單位,在城鎮化、戶籍改革、就業、醫療、養老、社會保障、住房、稅收等領域的政策創制中,充分體現保護婚姻家庭、鼓勵家庭成員團聚的導向。比如,在住房改革、農民工市民化等政策中,都應充分體現維護家庭婚姻穩固、促進家庭成員團聚的政策導向;又比如,以家庭戶為單位制定稅收優惠措施,將家庭規模與結構作為公共消費品價格制定依據;再比如,在社會保險,特別是醫療保險政策中考慮家庭需求,允許部分保險在家庭成員之間適度轉移等。
原標題:第三屆中國人口與發展論壇舉行 家庭規模小型化趨勢明顯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