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王峰 北京報道 9月1日開學后,譚媛(化名)的女兒就要讀一年級了。她的家位于中部某省會城市的新區,女兒即將進入一所新建的公辦小學。但沒等開學,譚媛就震驚了。這所小學的一年級招了整整52個班,僅主校區就有40個班,分布在四座教學樓里。
(資料圖)
“去年一年級招了37個班,以為人數已經到頂峰了,沒想到今年人更多。”譚媛說。
新生人數之多,以至于8月28日的新生入學教育活動,新晉小學生們被安排從早上8點到8點半分三批錯峰進校。
人口形勢變化給教育布局帶來重要影響。近日,教育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印發《關于實施新時代基礎教育擴優提質行動計劃的意見》(下稱《意見》)。
《意見》提出,到2027年,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建立。這在《意見》的主要目標中被放在顯著重要的位置。
同樣給人們帶來焦慮的還有普職分流,重要原因之一是普通高中學位無法滿足需求。對此,《意見》提出,實施普通高中內涵建設行動。
“主要解決普通高中多樣發展不充分、部分縣中水平不高以及群眾職普分流焦慮問題。”在8月3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說。
教育要讓孩子們“有學上”,還要“上好學”,這要求形成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
2021年底,在義務教育全面普及的基礎上,全國2895個縣全部實現義務教育基本均衡,成為一個新的里程碑。
接下來,教育部指導各省各縣根據實際、分期分批加快實現縣域優質均衡,目標是到2035年全面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意見》繼續加碼優質均衡建設,提出“分省份制定實施規劃,明確實現優質均衡發展的時間表、路線圖、責任書。部省聯合簽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備忘錄”。
《意見》還鼓勵地方先行發展,提出“遴選一批基礎較好的縣區通過先行創建率先實現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遴選確定一批市(地)域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先行實驗區”。
比如,山東省威海市所轄縣2013年就已全部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國家評估認定。該市正在先行發展,目前,所轄縣已全部接受兩輪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縣省級督導評估和復查,正在迎接國家評估。
從學生角度,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會帶來什么樣的體驗?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薛二勇認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求發展適切的教育,體現為充足的教育機會、充實的教育過程、充分的教育結果。
比如,目前的教育政策要治理“擇校熱”,但理想的教育水平允許學生適切擇校。
薛二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政策要允許學生在劃片招生的基礎上進行選擇,要推進區域內學校特色化發展,讓學生“有校可選”,在程序公平的基礎上讓學生“能選好”。
薛二勇還認為,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要支持學生差異發展,尊重學生個性,減少因偏見帶來的不公平對待,提供適切關懷,提供差異資源,保證學習資源的多樣性和充足性。
《意見》提出,到2027年,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基本建立,優質教育資源擴充機制更加健全,學前教育優質普惠、義務教育優質均衡、普通高中優質特色、特殊教育優質融合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在8月30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司長田祖蔭說,“受人口政策影響,一些大中城市今年的小學入學人數都達到了近年來的峰值”。
“教育部指導各地健全常住人口學齡兒童的摸底調查制度,全面掌握當地適齡兒童的入學需求,切實做好學位的供給保障工作。”田祖蔭說。
“有的地方還結合當地的實際,提前發布了學位預警,引導家長合理預期。要求學位資源短缺的地區采取有力措施,通過新建改擴建等方式積極地挖潛擴容,擴大優質學位的供給,保障適齡兒童的就近入學。”田祖蔭說。
如何探索適應新型城鎮化發展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的城鄉中小學幼兒園學位供給調整機制?
在學前教育階段,雖然2021年、2022年全國幼兒園在園人數已連續兩年下滑,但《意見》提出,統籌資源配置和入園需求變化,積極穩妥消除幼兒園“大班額”。
有些地方出現幼兒園“大班額”,主要是因為普惠性資源結構失衡。一些條件好、收費低的公辦幼兒園學位不足,只能搖號入園,而民辦幼兒園卻面臨生源枯竭。
《意見》提出,穩步增加公辦學位供給,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在義務教育階段,《意見》提出,對有條件的、辦學水平和群眾認可度較高的學校,“一校一案”合理制定挖潛擴容工作方案,通過充分利用現有校舍資源、改擴建教學樓、建設新校區、合并周邊薄弱學校、傾斜調配教師編制等方式,在不產生大班額情況下,進一步擴大學位供給。
同時,各省(區、市)要適應城鎮化和學齡人口變化趨勢,著力加強寄宿制學校建設,辦好必要的鄉村小規模學校,適當整合小、散、弱的鄉村小規模學校,同時保障必要的上下學交通條件。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教育體制機制改革研究所所長王烽認為,從歐美發達國家的經驗來看,城鎮化和人口增長進入穩定期后,學校規模在幾百人甚至不足百人、班額不足30人將是普遍現象。我國雖然仍處于城鎮化快速發展期,但10年之內城鎮化率將有望超過70%,從而進入穩定期,城市和縣鎮生源數量都顯著減少將是大勢所趨。
屆時,“小規模學校、小班額和全科教師將不再是教育發展落后的標志和無奈之舉,而成為教學和學校管理變革的趨勢。處于困境的鄉村學校,恰恰為培育這些模式提供了先行探索的機遇。”王烽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
在高中階段,《意見》提出,深入挖掘優質普通高中校舍資源潛力,增加學位供給,并結合實際優化招生計劃安排,有序擴大優質普通高中招生規模。
職普分流焦慮,體現了社會對普通高中學位的強烈需求。對此,《意見》強調,適應因地制宜推進職普協調發展要求和人民群眾愿望,新建和改擴建一批優質普通高中。
教育部數據顯示,2019年-2022年,全國普通高中招生持續增加,已經接近每年上千萬人規模。
職普分流焦慮,更需要完善學生多渠道成才路徑。對此,《意見》提出,建設一批具有科技、人文、外語、體育、藝術等方面特色的普通高中,積極發展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是一座“立交橋”,學生在這里學習普通高中課程,未來可以參加高考,如果沒有考進理想的普通高校,也可以在這里繼續學習獲得中職學歷和技能。
在2022年11月27日教育部新聞發布會上,時任教育部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司司長陳子季就對21世紀經濟報道表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既可以升學,也可以就業,還可以先就業再升學,最大程度拓寬學生多樣化、多途徑成長的通道。其中的重要舉措就包括探索發展綜合高中,推動中等職業教育多樣化發展。
優質資源畢竟相對緊缺,這就要求一邊公平分配優質資源,一邊擴大和分享優質資源。
做好招生入學工作,直接關系公平分配優質資源。
田祖蔭在新聞發布會上說,按照義務教育法、民辦教育促進法等法律法規的要求,近幾年,中小學的招生入學改革持續深入推進。
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堅持免試就近和“公民同招”,禁止通過考試或者變相考試選拔學生。
“今年以來,教育部會同有關地方查處了多起違法違規舉辦的培訓和競賽機構活動,借此機會教育部再次強調,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的違規培訓、競賽機構相勾連,嚴禁以競賽成績、考試證書、培訓證明等作為招生入學的依據或者參考。”田祖蔭說。
中國民辦教育協會會長劉林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專訪時說,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較多的地方,往往是考試指揮棒作用更強、學校擇生現象突出的地方。對此,要完善中小學就近入學制度,規范招生入學秩序,謹防“地下”培訓班成為重點學校選拔生源的“坑班”。
推進教育數字化,有助于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廣泛共享。《意見》提出,提升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建設應用水平,完善國家基礎教育管理服務平臺。
田祖蔭在新聞發布會上回答21世紀經濟報道提問時說,教育部積極推進教育數字化,不斷優化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主要在豐富優質資源的供給、積極拓展功能應用、強化培訓、推進試點等四個方面有明顯的進展。
“平臺匯集德育、課程教學、體育、美育、勞動教育、課后服務、家庭教育、教改等十多個板塊,共53個欄目,資源總量達到了5.04萬條。”田祖蔭說。
“平臺還提供用戶個體和師生群、家校群、教研群等群體的交流分享功能,以及通知、打卡、接龍、問卷、課表、課后服務等互動工具,滿足日常的教學和管理需要,支持電腦教室大屏、手機和電視投屏等多種終端應用。”田祖蔭說。
標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