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陶瓷文明歷史悠久、光彩奪目——既“見證”了中國工業產品的發展成果和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貢獻,也是世人了解中華文化的重要媒介之一,是中國對外合作交流的一張亮麗的“金名片”。新的時代背景下,探討中國陶瓷復興十分必要,也十分重要。
中國陶瓷文化歷史悠久
中華文明源遠流長,孕育出了許許多多燦爛多姿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在諸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當屬中華陶瓷文化。中國具有近萬年的制陶史和2000多年的制瓷史,曾經實現了一次又一次技術上的革新和突破,為人類生產生活方式的改善作出了突出貢獻。2021年8月,中國考古隊完成了三星堆第四號坑域的發掘工作,找到了幾百片破損之后的陶瓷器皿殘片。作為中國古蜀文明遺址,三星堆距今已有四五千年的歷史,這說明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勤勞智慧的中華民族就已經熟練掌握了陶瓷的燒制技術。根據三星堆考古挖掘的陶瓷器皿殘片復原圖來看,當時的陶瓷制品不僅簡單實用,而且造型優美大方,雕刻紋路精致典雅,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藝術氣息。
世界認識中國,最早也是從中國的陶瓷制品開始的。早在中國漢朝時期,張騫出使塞外,開辟了由中國長安為起點通往歐洲各國的商貿通道后,特產于中國的瓷器才有機會通過這條連通亞歐大陸之間經濟文化貿易的絲綢之路,熱銷海外,深受歐洲各國貴族的追捧。由此,盛產瓷器的中國開始享譽世界。到了元朝進一步提升了亞洲與歐洲之間的經濟文化貿易往來的便捷程度,元青花瓷器也成為當時風靡亞歐大陸的絕對“爆款”。而真正讓中國瓷器風靡全球的是到了明朝,鄭和率領龐大的船隊先后7次遠航了全球30多個國家和地區,用最直接的大規模海上物流貿易的方式,用精美的中國陶瓷從歐洲、美洲、澳洲、非洲、東南亞等換回了天量白銀,也讓中國的陶瓷文化走向了世界。
西方陶瓷發展歷史探析
中國被稱為瓷器之國,這是因為在歷史上長達幾千年的時間里,只有中國具備燒制瓷器的完整工業技術。過去,西方國家無論是貴族階級還是貧民階級,都非常喜愛產于中國的瓷器。18世紀初,法國派遣傳教士殷弘緒前往中國江西景德鎮學習,殷弘緒經過在景德鎮長達10年的系統性學習后,終于大致弄清楚了陶瓷燒制的關鍵技術。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殷弘緒帶了十幾名景德鎮當地技術過硬的陶瓷燒制工人一塊兒回到法國,修建了法國第一座生產瓷器的工廠。有了這十幾名來自中國景德鎮的陶瓷工人的技術支持,最基礎的陶瓷燒制技術在歐洲開始傳開。隨即,德國、英國等歐洲國家也開始建立了自己的瓷器工廠。發展至今,西方國家普通民眾在日用陶瓷產品方面的需求,已經有能力實現自產自銷,不再完全依賴于進口中國瓷器。
中國現代陶瓷的復興
中華文明博大精深,這是我們具有高度文化自信的基礎。從蜀地三星堆青銅文化到漢唐長安,從三國曹操墓到西漢?;韬钅?,從玉器、青銅器、絲綢到漆器、瓷器、金銀器,一次次重大考古發現都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向世人展示了中華文物之精美,無聲地述說著一個民族偉大的創造力。新中國成立后的70余年里,我們在載人航天、5G通訊、量子技術、雜交水稻等領域也都相繼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突出成就,一次次證明了中國發展的實力。
如前文所言,西方國家的陶瓷發展起步于18世紀法國傳教士殷弘緒在中國景德鎮的學習。但是中國的陶瓷向來都是形與美的完美結合,西方雖然能夠學習到中國陶瓷的制作基本流程,對于陶瓷形與美相結合的藝術素養,卻很難真正掌握其精髓。然而,恰恰是這種形與美相結合的藝術,才是中國陶瓷真正的魅力所在,是中國陶瓷之魂。什么是中國陶瓷之魂?筆者認為,那便是幾千年傳承至今不曾間斷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
中國產瓷區百花齊放,除了耳熟能詳的“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磐”的景德鎮瓷器之外,還有浙江龍泉的青瓷、河南禹州的鈞瓷、河北邯鄲的磁州窯、陜西銅川的耀州窯、福建德化的白瓷、江蘇宜興的紫砂陶、河南汝州的汝瓷等。雖然在清代中期,隨著鴉片戰爭的爆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遭到全面沖擊,中國的陶瓷生產也深受重創,制作數量銳減、陶瓷技藝水平沒能繼續此前的輝煌發展。但正是由于中國有著深厚的陶瓷文化底蘊,才可以讓陶瓷業在新中國成立后的極短時間內恢復元氣,重新獲得蓬勃發展。尤其是改革開放后,中國陶瓷漸有重振雄風的復興趨勢。
當然,中國現代陶瓷要真正實現全面復興,依然任重道遠。筆者認為,可以從這幾個方面入手推進中國陶瓷復興:一是要繼續積極推動景德鎮御窯廠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爭取將景德鎮御窯廠成功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進一步提升中國陶瓷世界影響力的同時,帶動陶瓷文化旅游與陶瓷經濟的共同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數字賦能的力量,借助區塊鏈技術的獨特防偽功能,建立從生產、消費到交易、流通的全程可追溯數據鏈,打造有公信力的世界級陶瓷交易平臺。三是要重視發掘中國近現代陶瓷行業中的閃光點并給予相應的及時保護,增進整個陶瓷行業發展的向心力,推動行業各方共同打造諸如景德鎮老鴨灘瓷板社區博物館等陶瓷文化新地標,保障瓷板成型等傳統陶瓷制作技藝實現更好的傳承與可持續發展。四是要重視傳統主流媒體和新興融媒體的協調發展,以多措并舉的方式大力宣傳推廣中國現代陶瓷文化。大力推動陶瓷文化創新和理論創新,形成一系列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文化創意成果和理論研究成果,使中國陶瓷文化真正走出去。
(林黃山系泰國東方大學“Burapha University”在讀博士生、景德鎮市少年宮工藝美術師,何彬系江西省水務集團工程師,歐陽俊哲系景德鎮陶瓷大學圖書館館員。本文系景德鎮市軟科學項目“新博物館學理論下景德鎮市社區傳統制瓷手工技藝傳承與發展問題的策略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11RKX004)(林黃山 何 彬 歐陽俊哲)
我們正在開發‘一鍵借閱’平臺,并將在今年內入駐‘浙里辦’浙江政務服務平臺。屆時,所有讀者只要在手機端操作,就能
為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3月25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廣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陶瓷文明歷史悠久、光彩奪目——既見證了中國工業產品的發展成果和中華文明對世界文明所作出的重大貢獻,
我們正在開發‘一鍵借閱’平臺,并將在今年內入駐‘浙里辦’浙江政務服務平臺。屆時,所有讀者只要在手機端操作,就能
說起闖市場,當下一些老手藝面臨的問題,不是產品質量不過硬,而是包裝和營銷的理念跟不上時代。闖市場對老手藝的傳承至關重要,因為這在一
每一次新冠肺炎疫情局部暴發后,無論是奮戰在一線的下沉干部、醫務工作者、社區防疫人員,還是維持社會秩序的警察、志愿者,抑或按照防疫政
為幫助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渡過難關、恢復發展,3月25日,廣東省政府辦公廳印發《關于廣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2022年5月19日是第12個中國旅游日。記者近日從文化和旅游部獲悉,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統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決策部署
3月28日,由中宣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文聯主辦的第五屆全國中青年德藝雙馨文藝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對44名中青年德藝
在即將到來的清明小長假,多地在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策劃推出多種線上、線下文旅活動,傳承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革命文化、
廣東省東莞市大嶺山鎮是著名的革命老區、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之一,也是廣東人民抗日游擊隊、東江縱隊發展時期的重要活動區域。近年來,該鎮
近日,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全省文化和旅游數字化改革最佳應用名單,讀行樂清場景應用成功入選,并上架浙里辦APP。在當下文旅融合大背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