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化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再添動能 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2022-03-28 10:29:13   來源: 中國文化報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紅色資源,反復強調要用好紅色資源、傳承紅色基因。發揮紅色文化資源的價值與功能,做好紅色文化傳播,數字化應用備受關注,肩負著讓紅色文化“活”起來、傳下去的責任和使命。

頂層設計完善政策環境

年來,促進數字化賦能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利用頻繁見諸政策,逐年細化,思路愈加清晰。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先后印發了《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關于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等文件,指出要強化戰略思維,加強對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的組織領導,加大財政投入,扎實推進;強調要切實做好“革命文物資源目錄和大數據庫”“適度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增強革命文物陳列展覽的互動體驗”等工作。

據了解,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和發展辦公室于2020年和2021年分別公布了兩批紅色基因庫建設試點單位,各試點單位將對陳列品、紀念碑(塔)、出版物、音視頻等進行高精度數據采集,按照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統一標準進行結構化存儲,并以歷史事件、英烈人物、感人故事為線索,對紅色文化數據進行專業化標注、關聯,通過有線電視網絡實現全國聯網。

日前出臺的《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 教育部辦公廳 國家文物局辦公室關于利用文化和旅游資源、文物資源提升青少年精神素養的通知》提出要推動紅色旅游資源進校園。創新中小學生社會實踐載體,組織優秀紅色旅游演藝作品展演展播。在此背景下,各地政府部門和文化機構在優化傳統保護手段基礎上,積極建立和完善基礎數據庫,探索更具互動的展陳方式,打造數字傳播體系。越來越多的文化和旅游企業也參與到紅色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中,通過建設紅色旅游綜合體,打造紅色文化產業集聚區,進一步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

創新應用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手機對準旅游線路的導覽系統牌,掃一掃標牌上的二維碼,一幅歷史與現實交疊的畫面就呈現了出來。發生在上海首條“紅色經典步道”上的一幕,令游客大為驚嘆。立體的AR導覽具備周邊景點推薦、智能路線規劃、語音講解、景點信息查詢等多重功能;借助智能定位、多傳感器信息融合、地圖導航與AR實時3D渲染等技術,在真實拍攝的道路畫面上,一個個3D實景動態的指引箭頭將人們帶入紅色舊址、遺跡和場館,重溫崢嶸歲月。

在技術不斷升級的大背景下,人工智能、3D影像、虛擬現實等技術落地應用速度大大加快,在紅色文化資源的采集、存儲、處理、展示、傳播等方面發揮顯著作用,紅色文化資源的數字化進程也從簡單的數字化復刻,轉變為動態的、交互的“穿越”,每個展覽、每部作品都能線上留痕,甚至實現數字展品的永久收藏。

據了解,江蘇省實施可移動革命文物數字化保護工程,完成數字化保護項目76個;上海市構建紅色文化資源信息應用臺“紅途”,收納全市379家革命遺址、舊址和紀念設施,147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

諸如此類的數字化基礎工程正在不斷增加,為游客帶來全方位、立體式的豐富體驗。同時,各地更注重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內涵,著力創新展陳方式,開發新的文旅場景,打造各具特色的數字化創意產品,提升紅色文化數字化資源庫的利用率。

例如,貴州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推出數字化展示,運用投影沙盤、多點觸摸、全息成像、虛擬講解員等多媒體手段,將長征故事、英雄人物立體化、生動化,調動觀眾能動,實現良好的參與和互動,全面而深刻地認識紅色文化和革命歷史。而早在2016年,貴州的“四渡赤水VR戰爭體驗中心”,就曾針對青年人推出全新的長征精神體驗項目,通過虛擬現實技術,再現了著名的“四渡赤水”戰役,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年來,由紅色文化資源創作衍生的文藝作品、文創產品也持續增加。通過整合線上線下資源,將文化與科技融合,各地的紅色文藝演出、主題文創產品、動漫作品等都有所突破,如南粵古驛道以驛道串聯遺產點,通過標識系統打造、文創產品開發等手段,強化了遺產地吸引力,打響了“南粵古驛道”品牌,不僅實現了文化資源的價值升級,也推動了相關紅色研學游發展。

借助數字技術,創新傳播形式,有利于激發全民參與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利用,尤其對提升青少年精神文化素養有重要影響。精準的數字化打造,既能消除年代隔閡感,又契合紅色文化內涵,提升傳播效果,也有利于增進情感認同。

例如,贛南紅色旅游區開發了“紅色初心地圖”,通過深入挖掘當地文化資源,將贛南紅色革命歷史遺址、遺跡、人物、歷史事件融為一體,實現了紅色元素的可視化呈現,令人耳目一新;延安革命紀念館借助數字技術對直羅鎮戰役、延安城墻、延安新市場等進行了場景復原并模擬體驗,并通過CG數字技術再現了1937年1月黨中央進駐延安城、1938年11月延安城遭受日軍狂轟濫炸的場景等,錄制成巨幕影片《記憶延安城》,實現了從展示到體驗的互動模式轉換,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聽沖擊。

化資源優勢為精神動能

在展館互動體驗區,感受“時光帶不走的紅色鄉愁”;玩一場紅色劇本殺,體驗驚心動魄的時刻,思考重大的選擇;通過數字技術將紅色基因烙印在特色文創中,把紅色故事帶回家;模擬前輩視角,為現代人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案……每一次數字化轉型的成功,都是對優質紅色文化資源的進一步開發和利用。

對于數字技術應用于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和利用,業界專家建議除政策支持外,地方政府還可以在加大資金投入、突出本地特色方面給予支持。一方面,地方政府應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納入本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國土空間規劃,所需經費納入本級財政預算。同時,建立健全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多元投入體系,積極引導和支持社會資金參與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應立足實際情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精神傳承,同時重視宣傳方式創新,利用新媒體優勢,鼓勵和支持博物館、檔案館、紀念館等收藏單位建立革命文物資源信息共享臺和數字化展示系統等。此外,還可支持數字紅色創意產業發展,增加數字紅色文旅產品的供給。

隨著政策進一步加大對紅色文化資源數字化保護利用的支持引導,未來,紅色文化遺產保護范圍將進一步明確,相關配套政策將進一步完善,從貼實際、貼生活、貼群眾的原則出發,紅色文化基因將深嵌群眾生活,紅色故事也會在人們心中經久流傳,成為創造美好生活的內在動能。(本報記者 王 彬)

標簽: 紅色文化 資源保護 保護傳承 再添動能

相關閱讀

數字化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再添動能 讓

文化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紅色資源,反復強調要

2022-03-28

山東博物館:“五位一體”打造“沒有圍墻的

文化

近現代的歷史進程讓山東留下了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革命文物,在山東省整體文物資源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山東博物館扎實推進革命文

2022-03-25

從“非遺進校園”到“非遺在校園” 廣東東

文化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21年度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評選結果,共評選出10個精品案例及10個優秀案例。其中,有3個精品案例

2022-03-25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考古探索中心·大明

文化

考古是什么?就像一臺時光機,可以帶領大眾穿越歷史回看過去,看到來時之路。同時,它也是一部教科書、一堂文明課,是孩子們成長的文化雨露

2022-03-25

大新全力建設現代化邊疆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

文化

在廣西獨具風情的中越邊境旅游帶上,大新是一座風景秀美的邊陲小城,也是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大新縣內的德天跨國瀑布是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

2022-03-25

數字化為紅色文化資源保護傳承再添動能 讓紅色文化“活”起來

文化

用好紅色資源、賡續紅色血脈。講好紅色故事,搞好紅色教育,讓紅色基因代代相傳……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保護紅色資源,反復強調要

2022-03-28

山東博物館:“五位一體”打造“沒有圍墻的展館”

文化

近現代的歷史進程讓山東留下了數量眾多、種類豐富的革命文物,在山東省整體文物資源構成中占有重要地位。近年來,山東博物館扎實推進革命文

2022-03-25

從“非遺進校園”到“非遺在校園” 廣東東莞:非遺在校園扎根

文化

近日,廣東省文化和旅游廳公布了2021年度非遺進校園優秀案例征集活動評選結果,共評選出10個精品案例及10個優秀案例。其中,有3個精品案例

2022-03-25

西安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考古探索中心·大明宮書院:考古研學讓遺址“活”起來

文化

考古是什么?就像一臺時光機,可以帶領大眾穿越歷史回看過去,看到來時之路。同時,它也是一部教科書、一堂文明課,是孩子們成長的文化雨露

2022-03-25

大新全力建設現代化邊疆文化旅游名城 打造升級版廣西特色旅游名縣

文化

在廣西獨具風情的中越邊境旅游帶上,大新是一座風景秀美的邊陲小城,也是廣西特色旅游名縣。大新縣內的德天跨國瀑布是亞洲最大的跨國瀑布,

2022-03-25

破除線上文化服務的“掉線”狀態 讓線上服務逐漸成熟壯大

文化

如今很多文博單位開辟了線上傳播渠道,除了少數爆款作品之外,不少單位作品的觀看量很低,并沒有取得預想的效果。人們在把線下的內容搬到線

2022-03-25

山東:優秀傳統文化憑借“兩創”歷久彌新 新時代吹來發展東風

文化

以孟子鄉音品牌為引領,孟子故里山東省鄒城市多年來堅持開展百場戲曲進校園、千場大戲進鄉村、萬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強化文

2022-03-25

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結果揭曉 提升革命文物工作水平

文化

近日,國家文物局指導、中國文物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主辦的第三屆(2021)全國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宣傳推介活動專家終評會在京召開。會議

2022-03-25

“文藝輕騎兵”入駐國家公共文化云 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

文化

3月22日,中國煤礦文工團、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在京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統籌謀劃、打造品牌,提供更多優質公共文化產品

2022-03-25

廣東:疫情防控不松勁文旅服務“不打烊” “云資源”觸手可及“云活動”精彩紛呈

文化

連日來,針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多點散發、局部暴發的情況,廣東各級文化和旅游部門認真貫徹落實全國文化和旅游市場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精神

2022-03-25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

工銀瑞信累計創造投資回報4707億元 夯實投研能力建設

公募基金行業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首要社會責任就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

海底撈年底前關店300家 股價開始反彈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47%

海底撈在發布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門店的公告后,股價奇跡般開始反彈,11月8日最高漲幅達11 4%,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 47%。半年報數

相關單位發布關于虎谷峽游客碰撞事故的聲明

關于虎谷峽游客碰撞事故的聲明2020年8月19日下午約13點30分,在我公司虎谷峽景區,部分游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時,因突降暴雨、滑速過快,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