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這天,家住北京市朝陽區麥子店街道的趙秀榮和她的老街坊們一行60余人,早早來到了位于北京奧林匹克森林公園內的朝陽區冬奧文化廣場,這已經是他們第二次參加冬奧文化廣場的演出了,所以大家格外興奮,表演也更游刃有余。以北京冬奧會場館“冰絲帶”為設計理念搭建的主舞臺上,麥子店街道的5支中老年朋友自發組成的表演隊表演了京劇、舞蹈、柔力球健身操、武術等節目,吸引了不少在公園里鍛煉、健身的人。大家為舞臺上活力四射的大爺大媽們鼓掌叫好,演出被不斷推向高潮。“雖然北京冬奧會的圣火熄滅了,但是冬殘奧會的大幕即將拉開,世界各國的運動員在賽場上頑強拼搏,我們中老年人也要展現自己健康的生活方式,讓更多人感受到這份冬奧激情!”趙秀榮說。
自2月4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以來,作為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重要組成部分的冬奧文化廣場,展現了世界上第一座“雙奧之城”的激情與魅力。在嚴格遵守疫情防控措施和限流的前提下,北京市民踴躍參與廣場活動,體驗冬奧冰雪運動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冬奧會期間,16個冬奧文化廣場共舉辦了826場文藝演出,近百萬市民參與。
大部分冬奧文化廣場每天演出2場,在春節等節假日,有的廣場每天要演出4場到5場,演出場次和參演人員也會根據需求不斷增加。在冬奧文化廣場上演出的團隊,以市民群眾文藝團隊為主,成員由北京市各區文化館、街道鄉鎮文藝團隊和文藝骨干組成。市民群眾登上冬奧文化廣場的文藝賽場,展現了群眾演、演群眾的獨特風景,體現了群眾作為東道主參與冬奧會的熱情。東城區組織17個街道,每天由一個街道在冬奧文化廣場舉辦2場“慶冬奧展風采”主題日文化活動;朝陽區安排43個街鄉文藝團隊,每天上演文藝演出,貫穿全周期。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組織市文化館創編冬奧廣場舞《一起向未來》,在全國集中推廣。全市近萬支廣場舞團隊參與,小教員們深入學校、機關、企業進行專題培訓,超百萬市民學跳。《一起向未來》不僅成為冬奧文化廣場的開場舞,也成為社區群眾最喜愛的廣場舞。
為了推廣冬季運動,增強廣場活動趣味性,每個廣場都設立了冰雪運動體驗區,讓市民群眾在廣場就可以體驗冰雪運動。石景山區廣寧街道冬奧社區健身文化廣場、密云區蔡家洼玫瑰情園廣場通過人工造雪,設立冰雪運動區,讓市民體驗雪上運動的速度與激情。許多冬奧文化廣場設立了冰壺、冰球體驗區,兒童和青少年成為主要參與者,互動活動成為市民冬季冰雪運動最好的體驗課堂,為今后參與冰雪運動種下希望的種子。每個廣場還設立了冬奧主題展覽區,宣傳奧林匹克理念,普及冬奧和冰雪運動知識。
海淀區海淀公園露天冬奧文化廣場、豐臺區蓮花池公園冬奧文化廣場設立“非遺體驗區”,展示區域非物質文化遺產,市民可現場體驗彩塑臉譜、面塑、毛猴等非遺手工技藝,融合春節、冬奧等元素,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北京市級非遺項目火繪葫蘆亮相順義區順義公園冬奧文化廣場,讓傳統文化與冬奧融合,展現北京非遺魅力。西城區金中都公園冬奧文化廣場推出“冰雪十三絕”、年畫展等特色展覽。朝陽區冬奧文化廣場的“漂亮的兵馬俑燈”展,以中國秦代的兵馬俑為靈感原型,采用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北京燈彩扎制技藝,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朝陽區的文化特色。
為了體現科技冬奧,冬奧文化廣場充分利用AR、VR等科技手段,讓群眾通過科技的力量,體驗、感受冰雪運動速度與激情。東城區冬奧文化廣場設置了沉浸式VR體驗設備,市民可上機體驗VR滑雪,游戲設置了經典模式、森林賽道、城市賽道等模式,還可以多人聯機同場競技,在身臨其境般的虛擬世界中,體驗者要征服在現實滑雪場中不可能遇到的高難度障礙和驚險場景。
海淀區海淀公園冬奧文化廣場借助“液態仿真冰”技術打造的冰壺體驗區,廣場內配備了智能測溫驗碼機器人、智能消殺機器人、智能接待機器人等AI智能產品,讓市民體驗科技帶來的便捷。懷柔區濱河森林公園冬奧文化廣場利用AR技術,讓市民通過微信“掃一掃”,在虛擬現實中實現與“冰墩墩”“雪容融”的互動、合影。大興區冬奧文化廣場利用全息投影開展滑雪體驗活動。延慶區、順義區、懷柔區的冬奧文化廣場配備了高清大屏幕,市民通過屏幕觀看了北京冬奧會開閉幕式和重要賽事。中國電影博物館冬奧文化廣場利用電影優勢,舉辦“冰雪冬奧 銀幕筑夢”體育電影展映活動,推出《媽媽的神奇小子》《了不起的老爸》《奪冠》《冰與火》等體育、冰雪題材影片33部,采用膠片、數字放映的方式,記錄體育賽場內外的動人故事。
在16個冬奧文化廣場中,有些曾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的文化廣場。如東城區地壇公園八區文化廣場、朝陽區奧森公園文化廣場、海淀公園露天文化廣場、豐臺區蓮花池公園文化廣場、通州區運河文化廣場、房山區府前文化廣場、大興區興城文化廣場,它們作為“雙奧文化廣場”是“雙奧之城”的具體體現。從“同一個世界,同一個夢想”到“一起向未來”,一路走來,這些廣場見證了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經濟、科技發展,承載著傳承奧林匹克精神的美好記憶。
奮戰在冬奧文化廣場一線的團隊成員中,也有許多人是“雙奧工作人員”。海淀區文化和旅游局公共服務科科長秦赤兵、項目負責人王猛等,既是北京2008年奧運會海淀區奧運文化廣場的策劃者、建設者,又是北京2022年冬奧會的親歷者。在談及感受時,他們說能參與“雙奧”建設感到十分的喜悅和慶幸,話語中充滿了自豪感。(本報記者 盧 旭 文/圖)
當 五環更換為三色帶標識,雪容融接替冰墩墩正式上崗,火炬和火種燈展示臺主色調調整,北京2022年冬奧會正式切換至冬殘奧會。3月4日至13日
為加強戲曲表演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推出一批中青年戲曲表演領軍人才,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繼續實施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稱培養計
3月3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蔚縣下馬碑遺址第6層堆積距今4 1
當 五環更換為三色帶標識,雪容融接替冰墩墩正式上崗,火炬和火種燈展示臺主色調調整,北京2022年冬奧會正式切換至冬殘奧會。3月4日至13日
一直以來,我國的主旋律歌曲產量并不低,但是如何讓老百姓喜歡這些主旋律歌曲,將這些作品傳唱開來,始終是瓶頸。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乘風破
為加強戲曲表演人才隊伍建設,培育推出一批中青年戲曲表演領軍人才,文化和旅游部2022年繼續實施全國戲曲表演領軍人才培養計劃(簡稱培養計
3月3日,國家文物局在北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蔚縣下馬碑遺址第6層堆積距今4 1
網絡文學已經成為影視劇的重要內容來源。近年熱度最高的網劇中,網絡文學改編的比例已經接近一半。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嚴肅文學特別是中短篇
前不久,2022年央視元宵晚會首次以中國民族器樂類節目(航天員王亞平在空間站演奏的古箏曲《茉莉花》和中央民族樂團演奏的國樂合鳴《齊天樂
提到話劇《茶館》,大家都知道是北京人民藝術劇院的作品;說起兒童劇《馬蘭花》,必然會聯想到中國兒童藝術劇院;搜索舞劇《永不消逝的電波》
新冠肺炎疫情反復波動之下,北京演出市場動能強勁。據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日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北京市共推出2415臺演出劇目,舉辦營業
上海是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紅色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是上海的文化底色。近年來,上海文化和旅游事業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高質量發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