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
下馬碑遺址位于河北蔚縣三關村,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遺址。在國家文物局支持下,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該遺址開展考古工作,并聯合國內外多家機構、高校聯合進行綜合性研究。
在下馬碑遺址第6層堆積中,考古發現赤鐵礦石,火塘及其周邊散落的石器、骨器及動物化石碎片等,測年顯示該地層年代距今4.1萬至3.9萬年。根據拉曼光譜、X射線熒光光譜等技術分析,確認一處富集赤鐵礦的染色區,部分赤鐵礦石表面發現摩擦痕跡,推測為顏料加工遺存。出土石器以砸擊而成的細長形小型石器為主,部分細小石器表面發現骨柄殘留和線性排布的植物纖維殘留,推測是古人類通過裝柄、鑲嵌制作的復合工具,被用來鉆孔、加工皮毛、切割植物及動物軟組織等。
此次發現是我國乃至東亞地區目前已知最早的史前人類加工顏料、鑲嵌使用細小石器的遺存,對于解讀東亞及世界舊石器時代人類文化發展進程具有極為重要的價值。
泥河灣考古迄今已走過近百年歷程,經過幾代考古人的接續奮斗,取得豐碩成果。考古發現早更新世中期至晚更新世之末500余處舊石器時代遺址,馬圈溝遺址群確認距今176萬至126萬年之間17個不同階段的古人類文化層,小長梁-東谷坨區域發現距今136萬至100萬年的7個文化層,馬梁-后溝遺址群保存了距今80多萬年至35萬年的9個文化層。侯家窯遺址的最新發掘揭示了完整地層剖面,確認許家窯人生存年代距今20萬至16萬年。板井子遺址出土距今10萬至8.6萬年經預制修理的石核剝片。西白馬營遺址發現距今4.5萬年的用火遺跡和肢解、處理動物資源的場所,推測為古人類的臨時營地。油房等遺址發現距今2.9萬至2.7萬年的石葉技術遺存,為探索華北地區石葉、細石葉技術的產生與擴散、東西方文化交流具有重要價值。虎頭梁遺址群發現距今2萬至1萬年前后的火塘、細石葉技術石器、裝飾品以及陶片等,為探討舊石器時代向新石器時代的過渡提供了科學可靠的地層和文化依據。(科技日報記者 張蓋倫)
3月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
3月3日,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寧舉行媒體發布會,其自主研發的細胞治療產品西達基奧侖賽(英文簡稱Cilta-cel)近日已獲美國FDA批準上市
我們團隊經系統性研究發現,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不僅受遺傳和表觀遺傳調控,而且與腫瘤微環境特別是腫瘤免疫微環境密切相關。3月3日,江蘇
3月3日,國家文物局在京召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重要進展工作會,通報了河北泥河灣考古發現與研究的最新進展。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出席會議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俞書宏院士課題組茅瓅波副研究員等從生物礦物的殘余應力增強機制中獲得啟發,提出一種新的仿生增韌方
記者3日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物理學院、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曾長淦教授研究組
3月3日,南京傳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寧舉行媒體發布會,其自主研發的細胞治療產品西達基奧侖賽(英文簡稱Cilta-cel)近日已獲美國FDA批準上市
我們團隊經系統性研究發現,結直腸癌的發生和發展不僅受遺傳和表觀遺傳調控,而且與腫瘤微環境特別是腫瘤免疫微環境密切相關。3月3日,江蘇
近年來,便攜式可穿戴電子設備迅速發展,安全又柔軟的電池成為科學家著力攻關的方向。記者3月3日從中國科學院蘇州納米技術與納米仿生研究所
記不清剛說過的話,想不起剛做過的事,認不出陪伴身邊的人……阿爾茨海默病作為全球最難治愈的疾病之一,有著腦海中的橡皮擦之稱。目前,全
3月1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附條件批準智飛龍科馬重組新型冠狀病毒蛋白疫苗(CHO細胞)上市注冊申請。該疫苗是首個獲批的國產重組新冠病毒蛋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土壤有害生物防控創新團隊聯合多組學分析和同位素標記法,揭示了生物炭調控熏蒸劑消毒后土壤微生物群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