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31日,中國農歷除夕之夜,在7700余公里外的英國,定居他鄉的華僑、游學海外的國人,為一種親切的鄉愁所牽動,與國內的親友同樣將春節過得熱熱鬧鬧。
1月28日舉辦的2022年“歡樂春節·盡在指尖”線上活動在英國啟動,中國駐英國大使鄭澤光在致辭中用4個首字母為H的英文單詞——希望、家庭、和諧、健康(HOPE、HOME、HARMONY、HEALTH),凝練清晰地對中國春節的理念予以解讀,備受各方關注。
而與往常大為不同的還有,虎年的中國春節收獲了一條特殊的訊息——白金漢宮在給倫敦華埠商會主席鄧柱廷的回信中特別說道:“女王陛下很有興趣地獲悉:對希望、和諧和家庭的強調,一直是中國新年精神的精髓;2022年,商會將增加第四個元素‘健康’以補充現有三者的精神。女王向所有相關人員致以最良好的祝愿,祝活動圓滿成功。”這也標志著,以春節為代表的中國文化海外傳播又邁上了新臺階。
H的由來
中國春節蘊含深刻內涵
春節是中國人最重視的傳統節日,承載著中國傳承幾千年的文化要義,也飽含中國人的思想情感。與世界上大多數節日所具有的宗教或政治屬性不同,春節與自然運行規律、農業生產密切相關,其中既蘊含人與自然共生的哲理,也富有濃濃親情、家國情懷。
這樣重要的節日,這樣豐富的內涵,應該得到更加準確的表達。對于春節的認知,不能停留在舞龍舞獅的傳統儀式,不能局限于琳瑯滿目的年節美食,也不能滿足于僅僅了解生肖精神。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處的工作團隊,一直注重深思文化傳播的熱點、難點問題,尋求更好的傳播方式。
以中國春節為代表的中國文化走向世界,根本上是要抓住內在本質,悟透深意,再推而廣之,才能取得一定效果。帶著這樣的思考,專注國際傳播的文旅人決定從價值理念入手,提煉春節的“靈魂詞匯”。
于是,在2014年的《中外文化交流》雜志,一篇名為《天道·人倫·大同——春節的價值理念初探》的文章面世,以中英雙語版本面向海內外講述春節背后的文化內涵。此文中,作者鄭文通過闡釋“天道、人倫、大同”的歷史沿革和傳承影響,道出追求人與自然的和諧、家庭與社會的和諧互動以及國家間和諧的思想認識。希望通過這樣深植于中國文化的主題詞,讓海外的人們認識春節、理解中國。
理念的種子一經發芽,很快便見春色滿園。2020年,在“行走的年夜飯”活動中,時任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公開闡述了3個H,即希望、和諧和家庭,并以味道對應。
希望的味道,即只有堅持交流互鑒,才能不斷醞釀新的希望。人類不斷發展的歷史,就是世界各種文明交流借鑒的過程。加強交流互鑒,才能繪就人類文明的美好畫卷,醞釀出人類發展的無限希望。
家庭的味道,即只有堅持互利共贏,才能實現天下一家親。隨著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世界已變成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球村,各國已結成同舟共濟、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隨著中國進一步擴大開放和英國完成脫歐,兩國合作潛力將進一步釋放出來。雙方應抓住機遇,深化合作,攜手打造開放型世界經濟,為世界“大家庭”做出更大貢獻。
和諧的味道,即只有堅持求同存異,才能推進和諧共生。人類文明多樣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進步的重要源泉。中國人強調,“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君子和而不同”,英國價值觀也主張相互尊重和包容。
作為中國“歡樂春節”系列活動的一大亮點,這一被認為在英國最早的春節理念闡述,正是對“天道、人倫、大同”的進一步延伸,也將春節的價值理念在海外的傳播格局逐漸穩固下來。
第四個H凝練
命運共同體的休戚與共
文化的傳播、共識的形成,總是與時運世情息息相關。2020年,中國春節3H的理念提出不久,當人們懷著期盼迎接新一年的時候,新冠肺炎疫情不期然席卷全球,英國也不例外。
疫情之下,中國駐英國使館迅速調整工作重點,轉換工作平臺,在較短時間內集成了線上傳播的內容,充實了在英華人和英國人民的精神生活。經過近兩年的發展,線上線下聯動成為使館文旅活動的新常態,打通了“云游中國”的一條通道。
時至2022年的“歡樂春節·盡在指尖”線上活動,中國故事更以一種新的講述方式贏得了更多人的認可和支持。在啟動儀式中,鄭澤光如此闡述4H:春節是希望的節日。以自然現象命名,春節預示萬物復蘇、生機勃勃、蓄力待發。春節是家庭的節日,每年春節前后,中國因返鄉而上演地球上最大規模的人類遷徙,中國人面臨重大災害時總能做到家國一體、上下同心,中國認為世界也是一個大家庭,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春節是和諧的節日,中國人自古奉行“天人合一”的理念,認為人類必須按照自然規律活動,取之有時,用之有度,才能做到與自然和諧共生。中國人在人與人、國與國交往時講究“和而不同”“求同存異”。在全球面臨諸多挑戰的今天,中國“和”“合”的智慧可以解答很多問題,為人類的可持續發展帶來新希望。
在對原有的3H進一步闡發的基礎上,新增的H,即春節是健康的節日,尤能引發共鳴。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這場史無前例的斗爭中,中國得到很多國家支持和幫助,中國也開展了大規模的全球人道主義行動。健康的理念,表達了中國主張,希望世界各國共同努力,彌合國際“免疫鴻溝”,加快建設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在國與國交往中,“健康”無疑還指向著更為豐富的內涵。
交流互鑒
中國故事世界共享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近年來,隨著文化和旅游部海外“歡樂春節”的成功舉辦,中國春節為越來越多的國家和人民所熟知、所喜愛,逐步成為世界性節日。春節蘊含的“以人為本”“以和為貴”等價值理念,為人類共有,與世界共享。
以春節價值理念為例,中國主動觀照人類共同價值,在國際社會凝聚共識、引發共鳴的行動更加務實,而世界看待中國的方式正在發生變化,對于中國故事的淺層理解正在轉為對其背后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的認識。“傳播不是有新平臺、新技術、新名詞就行得通,尤其是文化的傳播,最終的成效要看是否抵達了人心。”中國駐英國大使館文化公參于芃說。
英國不少專家反映,4H理念讓英國人聽得明白,也是英國人對節日的理解,所以這4個詞對于英國人對春節的深入理解和接受有積極意義。
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馬丁·阿爾布勞認為,“希望、家庭、和諧、健康”的理念具有廣泛的吸引力,遠遠超出了中國國界,向世界傳達了中國故事背后的思想和精神。
漢學家、英中了解協會副會長吳芳思則認為,以線上參與多彩的春節慶祝活動為代表,在英開展的中國文化和旅游項目在很大程度上與4H理念吻合,滿足了人們的身心需要,意義深遠。“對兩國來說,更多的理解、更深的友誼是非常重要的,而更多的理解要靠更多的互學互鑒來實現。希望線上的文化和旅游工作也能繼續下去,讓更多更好的視頻、信息進入千萬家,讓我們足不出戶就能學到更多的知識。”吳芳思說。(本報記者 王 彬)
2022年1月31日,中國農歷除夕之夜,在7700余公里外的英國,定居他鄉的華僑、游學海外的國人,為一種親切的鄉愁所牽動,與國內的親友同樣將
為加大文化和旅游企業融資幫扶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激發有效投資活力,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開發銀行開展了2021年開發性金融支持文化和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切實推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了一批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其中,河南省共有11個單位入選全
2022年1月31日,中國農歷除夕之夜,在7700余公里外的英國,定居他鄉的華僑、游學海外的國人,為一種親切的鄉愁所牽動,與國內的親友同樣將
為加大文化和旅游企業融資幫扶力度,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激發有效投資活力,文化和旅游部聯合國家開發銀行開展了2021年開發性金融支持文化和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做好《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簡稱《若干政策》)宣傳解讀和貫徹落實,切實推
日前,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文化和旅游部表彰了一批全國文化和旅游系統先進集體、先進工作者和勞動模范。其中,河南省共有11個單位入選全
剛剛閉幕的北京冬奧會是奧林匹克格言加入更團結之后舉辦的首個冬奧會。賽事期間,體育健兒以冰雪競技詮釋著更團結的理念;從開幕式到閉幕式
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要標志之一。2017年, 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經過努力,在第一個百年收官之際,
農民文化消費建立在鄉村產業發展和農民物質文化水平提高的基礎上,它是鄉村振興、農民幸福的真實指數,也是一項綜合性、系統性工程。誰都有
虎年春節,觀看由文化和旅游部策劃指導的《文藝中國2022新春特別節目》是一種獨特的藝術享受。這臺晚會以藝術的形式為人民放歌,反映生活,
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舉措。農村文化禮堂作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構建的一項基礎內容,對滿足農村基層群眾精神文化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