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其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遺產7處、不可移動文物3840處、登錄國有可移動文物501萬件(套)……“近些年,北京市聚焦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統籌做好歷史文化保護和城市更新,讓北京這座千年古都煥發了新的魅力,特別是冬奧會的舉辦,作為主辦城市,北京向世界打開了感知中國文化的新窗口。”2022北京新聞中心主任劉禹同說。
如今,當全世界進入“冬奧時刻”并將目光再度聚焦北京時,這座“雙奧之城”再次閃耀其獨特的文化魅力之光。近日,2022北京新聞中心召開北京歷史文化保護專場新聞發布會,向世界展示“雙奧之城”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全新氣象。
“五新”局面形成,推進首都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
“進入‘十四五’時期,首都文物事業發展迎來新的歷史機遇,人民群眾對文物賦彩美好生活充滿殷切期待,北京市全面推進新時代文物事業發展,更好地統籌文物保護傳承利用,擦亮北京歷史文化遺產‘金名片’。”北京市文物局二級巡視員劉洪昌說。
據了解,近年來北京市文物局圍繞“一軸一城、兩園三帶、一區一中心”,“一軸”指中軸線申遺保護,“一城”指博物館之城,“兩園”指長城、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北京段),“三帶”指大運河文化帶、長城文化帶、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一區”指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一中心”指國際文物藝術品交易中心。劉洪昌介紹,目前,各項工作任務順利推進、成果顯著,北京市歷史文化保護實現“五新”。
第一“新”,中軸線申遺實現新突破。如高標準推進《中軸線申遺保護三年行動計劃》,全力助推48項任務不斷取得進展,已完成鐘鼓樓周邊申請式退租、地安門外大街環境整治、太廟核心區非文物建筑拆除、正陽橋鎮水獸發掘等項目。
第二“新”,博物館之城建設實施新舉措。北京市與國家文物局等多家單位簽訂博物館之城共建協議,積極開展《北京博物館之城建設發展規劃》《北京市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博物館的若干意見》等規劃、文件編制工作。
第三“新”,三條文化帶建設呈現新亮點。大運河文化帶方面,與中國藝術研究院共同成立大運河文化研究中心,圍繞北京市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大運河保護利用及相關任務開展合作;西山永定河文化帶方面,發布《北京海淀三山五園國家文物保護利用示范區建設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示范區創建各項工作。
第四“新”,革命文物工作獲得新成效。例如,啟動北京市革命文物資源底數和保護狀況專項調查,正式發布北京市第一批革命文物名錄和第一批革命紀念館名單;全面推進抗日戰爭主題片區、建立新中國主題片區和北京革命活動主題片區三大主題片區建設;對北大紅樓與中國共產黨早期北京革命活動舊址共31處進行保護修繕等。
第五“新”,考古工作和大遺址保護取得新進展。基本建設工程考古成果顯著,僅2021年就完成調查項目402項;考古勘探項目254項、勘探面積1859萬平方米;考古發掘項目120項、發掘面積11.6萬平方米,出土文物約5000件(套)。周口店遺址、琉璃河遺址、大葆臺漢墓、明定陵4處考古遺址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
劉洪昌表示,2022年,北京市文物局將繼續高標準抓好“一軸一城、兩園三帶、一區一中心”重點工作任務落地見效,全力推進首都文博事業高質量發展,努力為全國文化中心建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加強非遺制度建設,激發“京字號”傳承活力
景泰藍制作技藝等144個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曲劇等303個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北京的非遺代表性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2019年以來,北京市先后出臺了《北京市非物質文化遺產條例》《北京市非遺傳承發展工程實施方案》,不斷夯實非遺保護和傳承的法律基礎,積極建立和完善非遺傳承人保護等制度建設,同時發揮首都高校的學術資源優勢幫助培訓全國和京津冀非遺傳承人;并推動非遺保護與旅游雙向賦能,組織旅游企業、旅游院校共同設計“北京中軸線非遺之旅”,入選全國非遺主題旅游線路。
“今年北京市的非遺保護工作將以傳承、傳播為核心,重點實施兩項政策、舉辦三項非遺展示活動。”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長劉斌介紹,今年將出臺《北京市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管理辦法》,進一步增強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的依法履職意識,對非遺傳承人實施動態管理,傳承人不再是終身制;同時,落實《北京市曲藝傳承發展實施計劃》,推動優秀曲本創作、打造演出節目精品,鼓勵建設北京曲藝演出專門陣地。
三項非遺展示活動則包括了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首屆“北京國際非遺周”、展示近年來北京非遺保護豐碩成果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展示傳播活動以及“北京非遺老字號購物節”。“我們將繼續聯合電商平臺、直播平臺,線上線下聯動,助力非遺產品實現生產與消費的良性循環,激發老字號非遺傳承發展新活力。另外,還將開展北京中軸線非物質文化遺產等優秀傳統文化符號的提煉與應用,進一步推動非遺融入當代生活。”劉斌說。
傳承保護利用“冬奧遺產”,培育多元產業生態
如今,隨著中國選手谷愛凌在首鋼滑雪大跳臺精彩奪冠,首鋼園也晉級為世界級“網紅地”。北京市石景山區區委常委、副區長李先俠說,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石景山區將培育“體育+”產業生態,重點發展體育商貿、體育會展、康體休閑、文化演藝、體育旅游等多元業態,傳承保護和利用好冬奧遺產。
“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減量發展的大前提下,如何傳承保護和利用好冬奧遺產,應該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它考驗著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治理的水平,也考驗著石景山區推進城市更新和產業轉型發展戰略的決心和實踐。”李先俠表示,以北京冬奧會為契機,石景山區正在前瞻性謀劃大跳臺、冬奧組委、“四塊冰”三大片區的賽后利用,賦予其體育休閑街區、單板與空中技巧研發中心及冬季運動展示等功能。還將制定北京冬奧會首鋼工業遺存保護名錄,研究工業遺存再利用模式與方案,培育“體育+”產業生態。
據了解,北京市石景山區將繼續挖掘首鋼工業文化內涵,重點實施高爐、焦爐、轉運站等工業遺存改造工程,建設首鋼工業遺址公園,打造首都近現代鋼鐵產業歷史紀念地和特色工業遺存體驗場所,建設大尺度、開放型特色公共空間。規劃科技游首鋼、網紅首鋼、夜游首鋼等特色文旅線路,還將在首鋼園重點發展科幻產業,推動科幻產業集聚區建設。(本報記者 薛 帥)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其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遺產7處、不可移動文物38
2月13日,2022年河南省元宵節民族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精彩上演,婉轉動人的民族旋律,帶領觀眾賞月色嬋娟,觀龍舞雪燈,聽喧天鑼鼓
記者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在建項目共2857個,總投資2 07萬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769 7億元,指標完成率137 1%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其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遺產7處、不可移動文物38
作為網絡文化領域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新業態之一,網絡文學的全球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看網文、寫網文已成為眾多年輕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
2月13日,2022年河南省元宵節民族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精彩上演,婉轉動人的民族旋律,帶領觀眾賞月色嬋娟,觀龍舞雪燈,聽喧天鑼鼓
記者近日獲悉,今年安徽省將圍繞服務皖南國際旅游文化示范區建設,重點推進皖南地區快進慢游交通基礎設施網絡建設,力爭實現交通線路與旅游
記者從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獲悉,2021年,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在建項目共2857個,總投資2 07萬億元,實際完成投資2769 7億元,指標完成率137 1%
光宴燈光節、潮玩DJ演出、阿貍夜巡游……今年元宵節前后,山東濟南融創文旅城推出系列特色文化活動,受到當地群眾的熱捧。此前不久召開的20
北國冬日,天寒地凍。大年初七晚上,記者走進黑龍江省大慶油田植物園,遇到逛完準備回家的市民馬代軍、王麗雅夫婦。他們說:我們下午兩點一
根據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藝術創作規劃》,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2022年將繼續實施全國畫院中青年創作骨干培養計劃。該計劃于日前啟動申報。據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做好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管理相關工作的通知》(簡稱《通知》),明確要把規范文化藝術類校外培訓管理與弘
印象中,已經很久沒有用史詩感來形容一部電視劇了。新春伊始,改編自作家梁曉聲茅盾文學獎獲獎小說,由騰訊影業、新麗傳媒、閱文影視三駕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