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省安慶市人大常委會發布公告稱,《安慶市黃梅戲保護傳承條例》將于2022年6月1日起施行。該《條例》提出,加強保護和傳承黃梅戲藝術,鼓勵將黃梅戲演出納入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目錄,通過政府補貼等方式,繁榮戲曲演出市場,培育戲曲消費群體。
安慶市自成功創建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以來,著力推動地域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公共文化服務,形成了黃梅戲“一唱兩走”,即唱起來、走下去、走出去的服務機制,探索出一條新時代公共文化服務創新發展的安慶路徑。
搭建活動平臺
推動黃梅戲“唱起來”
作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舞臺藝術精品創作工程‘百年百部’”入選劇目,由安慶再芬黃梅藝術劇院創排的新創黃梅戲舞臺劇《不朽的驕楊》相繼在安徽省和北京國家大劇院唱響。該劇融合了傳統戲曲和現代藝術表現手法,再現了革命烈士楊開慧光輝不朽的一生。跌宕起伏的劇情、張力十足的表演、悠揚婉轉的唱腔為該劇贏得陣陣掌聲。
安慶是“黃梅戲之鄉”,被譽為“有戲的城市”。走進安慶,這里人人皆歌者、處處是舞臺,街頭巷尾、社區廣場、茶樓會館、劇場排練場中處處都有黃梅戲的聲音。通過開展黃梅戲“一唱兩走”活動,黃梅戲深深融入了安慶百姓的日常生活之中。
“近年來,安慶大力扶持和加強黃梅戲文藝團隊建設,開展黃梅戲教學、研究、展覽、演出、輔導培訓,開展遍布城鄉的黃梅戲展演活動等,有力推動了黃梅戲‘唱起來’。”安慶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以人才為基本、以設施為基礎,安慶建立了較大規模的黃梅戲文藝梯隊和較為完善的場館設施網絡,并鼓勵引導專業力量和業余力量同唱黃梅戲。如今全市形成11個國有文藝院團領唱、120個民營劇團跟唱、15個戲迷票友協會伴唱、1000余個群眾業余文藝團隊合唱的濃厚氛圍,城鄉群眾可以隨時隨地享受以各類黃梅戲為主題的公共文化服務。
創新服務模式
互聯網助推黃梅戲“走下去”
2020年,知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率領7名黃梅戲演員,走進潛山、太湖、望江、宿松、岳西、懷寧等地,開展8場“七仙女”扶貧公益直播,為家鄉代言。“安徽文化云”“安慶發布”等網絡平臺進行了現場直播,100多萬人次在線觀看。
近年來,安慶市積極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創新“黃梅戲+互聯網”服務模式,運用網絡視聽、國風漫畫、移動多媒體等新型網絡載體,豐富黃梅戲形態樣態,拓展傳播途徑。例如,安慶市推動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等文化活動線上展播,吸引了240余萬人次網上觀演;組織黃梅戲名家名角在線直播唱腔、編劇、音樂、研究等培訓課程,共有44萬人次參與網絡互動,讓黃梅戲不斷煥發出新的生機與活力。
此外,黃梅戲進校園的“百千萬行動計劃”(百名藝術家進學校、千場演出進校園、萬家學子唱戲曲)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通過“進校園演”“進劇場看”“進課堂教”“搭平臺展”等舉措,黃梅戲在廣大青少年中薪火相傳。
針對基層戲迷,該市組織專業工作者、文化輔導員和文化志愿者深入城鄉基層開展黃梅戲惠民演出和輔導,提高黃梅戲愛好者表演水平和欣賞能力。通過走進基層,黃梅戲在安慶大地越唱越響。據統計,安慶市年均舉辦“送戲下鄉”等戲曲文化惠民現場活動1200余場次,服務城鄉群眾逾60萬人次,組織省內外120余臺優秀劇目展演160多場,黃梅戲在與民同樂中生機勃勃地“走下去”。
拓寬展演路徑
支持黃梅戲品牌“走出去”
2021年9月26日至10月8日,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在安慶上演,28部來自全國各黃梅戲劇團的優秀作品,給全國觀眾帶來一場又一場文化盛宴,讓黃梅戲之美深入人心。安徽省副省長楊光榮介紹,藝術節自1992年創辦以來,堅持在繼承中發展、在發展中創新,推動黃梅戲“唱起來、走下去、走出去”,有力提升了黃梅戲在國際國內的影響力。
按照“三年一大節、每年一小周”的模式,安慶市不斷打造“黃金周·黃梅戲,白天看景、晚上看戲”文化旅游品牌。其中第九屆中國(安慶)黃梅戲藝術節吸引了來自湖北、江西、廣東、安徽等4省13市25家院團34臺劇目申報參演,申報劇目數量創歷史新高。依托藝術節、下基層演出等活動,安慶大力推動黃梅戲進入全市各大旅游景區,豐富游覽活動內容和游客文化生活。2021年黃梅戲藝術節期間,除精彩的黃梅戲展演外,還特別組織了“聽黃梅·買名品·品美食”文化商貿活動,推動黃梅戲與文旅產業融合。
“我們不僅支持戲曲文藝團體為本地群眾提供公共文化服務,還鼓勵具備條件、尚有余力的戲曲文藝團體競標市外政府采購項目。”安慶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安慶市制定實施了戲曲文藝團體赴外地演出補助政策,促進黃梅戲院團、劇團開展全國巡演。同時積極推送黃梅戲演員走上央視春節聯歡晚會、元宵晚會、元宵戲曲晚會等各大舞臺,弘揚推廣黃梅戲優秀文化。5年來,全市戲曲院團足跡遍布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20多個省(區、市)60多個城市,先后赴俄羅斯、新加坡、朝鮮、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家交流演出,戲路越走越寬。
安慶市委書記張祥安表示,安慶將深入實施精品劇目創作、領軍人物培育行動,加快建設石牌戲曲小鎮、黃梅戲夢工廠等重點項目,讓安慶戲劇名城的品牌更加奪目、更加響亮。 (陳建球 吳程生)
如果說電影將人的壽命延長了3倍,那觀劇也同樣如此,舞臺是一面鏡子,當我們走進劇場時,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自己。看戲是在看熱
同質化現象的產生不僅僅是藝術生產者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其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僅以口號式的正面提倡或簡單的反面批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近日,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由中國動漫集團、中華中醫藥學會、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動畫片《手指的魔法》在北京首映。《手指的魔法》講述
近日,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由作家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國家社科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地處祖國的西南端,沿邊沿海靠山,聚居著壯、瑤、苗、京等少數民族,還是全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民族團結關系著國家
舞獅子、敲鑼鼓,舞起皖北花鼓燈,唱響淮河琴書。1月9日下午,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段郢鄉蒲莊村,2022安徽省鄉村村晚精彩上演。演出以歡樂
禮贊百年風華 謳歌青春中國湖南廣電慶祝建黨百年主題交響樂宣傳總結座談會近日在長沙召開。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浩東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1年12月22日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4周年的日子。當天舉辦的建院14周年慶祝活動及隨后推出的系列演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通過線上、
它以極致的身體美學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和力量激發,并喚起我們對友誼、勇敢、使命、責任的思考。感謝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把這么精彩的節目帶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