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近期以全新的方法來研究行星大氣中恒星和行星Lyα的共振散射,首次同時重現了系外行星WASP-52b在不同波段透射光譜的觀測,探究其氫氦大氣的性質,并取得實質性進展。相關成果發表在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雜志》上。
通常近軌道系外行星會收到來自恒星劇烈的X射線和極紫外高能輻射。在富氣體的系外行星中,行星大氣會吸收這些高能輻射,從而加熱大氣使其膨脹以克服行星的引力勢能而逃逸到星際介質中,這種現象就是行星大氣逃逸。此過程可使行星損失大量物質,對其組成、演化和可宜居性都有重要影響。
通過分析凌食天象中的不同波段如光學波段,以及近紅外波段譜線的吸收情況,可研究行星大氣的組成和性質。在一些系統中,同時探測到了多條吸收譜線,但目前能同時解釋多條譜線的成果還非常少見,尤其是同時重現光學波段和近紅外波段的透射光譜。
云南天文臺恒星物理研究團組博士生閆冬冬、導師郭建恒研究員,大樣本恒星演化研究團組李立芳研究員及合作者,基于課題組開發的流體動力學逃逸大氣模型和輻射轉移模型,首次使用球對稱的蒙特卡洛模型模擬恒星和該行星光子在行星大氣中的共振散射過程,以計算造成光學波段吸收的激發態氫原子分布。
同時,他們還詳細計算了亞穩態氦原子的分布,并模擬該系外行星在光學波段和近紅外波段透射光譜觀測數據,限定了行星接收到的恒星X射線和極紫外輻射水平,以及行星大氣中的氫氦豐度比,推斷出該行星周圍存在膨脹且逃逸的中性氫和氦氣體。這一成果將為行星大氣理論研究提供新方法和參考。(科技日報記者 趙漢斌)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近期以全新的方法來研究行星大氣中恒星和行星Lyα的共振散射,首次同時重現了系外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特任教授談鵬團隊,設計了一種具有高度有序陣列結構的碳包覆陽極氧化鋁(C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熊偉教授課題組,研究揭示了酒精和大麻素化合物靶向小腦浦肯野細胞突觸前的大麻素受體CB
9月17日,第二屆骨傷傳承與創新珠江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國醫大師韋貴康等專家圍繞當前骨科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集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
記者18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研究人員近期以全新的方法來研究行星大氣中恒星和行星Lyα的共振散射,首次同時重現了系外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工程科學學院熱科學和能源工程系特任教授談鵬團隊,設計了一種具有高度有序陣列結構的碳包覆陽極氧化鋁(C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生命科學與醫學部熊偉教授課題組,研究揭示了酒精和大麻素化合物靶向小腦浦肯野細胞突觸前的大麻素受體CB
9月17日,第二屆骨傷傳承與創新珠江論壇在廣州舉行。中國工程院院士張英澤、國醫大師韋貴康等專家圍繞當前骨科領域的熱點問題進行討論,集
記者在2022年全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合肥主會場采訪時了解到,隨著我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被稱為國之重器的大科學裝置正加速催
9月17日,我國高空大型無人機首次高原氣象觀測試驗取得圓滿成功。記者從中國航天科工二院23所獲悉,該所航天新氣象公司研制的機載下投式探
多虧這個設備,全村沒有一個人受傷。陜西省安康市嵐皋縣佐龍鎮杜壩村村民王賢偉指著一處地災報警設備表示,在今年8月末杜壩村郭家灘滑坡隱
在過去兩年中,機器學習徹底改變了蛋白質結構預測。現在,《科學》雜志上的3篇論文描述了蛋白質設計方面的革命:華盛頓大學醫學院生物學家
近年來腎上腺意外瘤的發病率增加,如何應對一直困惑著醫患。9月15日,記者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獲悉,該院內分泌科李啟富教授團隊在
鈮酸鋰材料因其優異的電光、聲光等特性,被視為下一代光通信網絡、微波光子系統和量子信息處理的光子器件的核心材料。14日晚,南京大學教授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