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熊貓食竹歷史或可追溯到600萬年前

2022-07-01 10:44:42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屬于食肉目的大熊貓與其同門兄弟不同,它有許多“絕技”,使其能夠適應于專門吃竹子的生活。在這些絕技中,大熊貓額外的“拇指”可以說是最著名但也是最神秘的。除了大多數哺乳動物前肢上正常的五個手指外,大熊貓還有一個強烈增大的手腕部骨骼,即橈側籽骨,充當第六個手指,形成可以對握的“拇指”來抓住竹子。

日,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科研團隊與同行合作,在國際刊物《科學報告》發表了始熊貓第六指,即“偽拇指”演化的論文。始熊貓關鍵的偽拇指和臼齒化石,來自2015年鄧濤、吉學領導的古脊椎所、云南省考古所和昭通市政府聯合組織的水塘壩晚中新世遺址科學發掘。研究結果顯示,始熊貓具有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已經形成對握的“拇指”功能。然而,自中新世晚期以來,熊貓的“拇指”沒有進一步增大,因為其在抓握竹子的同時還必須兼顧跖行式走路的承重功能,不可偏廢任何一方。分擔體重的限制可能是熊貓的偽拇指從未演化成完整手指的主要原因,但這種簡陋的“拇指”表明,大熊貓專門吃竹子的至少在距今700—600萬年前就起源了。

盡管大熊貓的偽拇指非常有名,但它只是一個相當簡陋的小而扁的結構,曾讓早期的解剖學家迷惑不解。要搞清楚偽拇指的來龍去脈,化石是最重要的證據,但之前的最早記錄僅發現于貴州雙河洞約10.2~4.9萬年前的晚更新世沉積物中。如果抓握竹子是這一特征的主要功能,由于哺乳動物的籽骨在發育中很容易伸長,那為什么大熊貓沒有演化出一個更細長的橈側籽骨,一種更像真正的對握型拇指的籽骨,以便更有效地抓握竹子?之前這個問題沒有得到解答,因為在早于晚更新世的始熊貓-大熊貓譜系中缺乏相關的化石證據。該項成果發布了云南昭通盆地晚中新世水塘壩地點的新發現,依據始熊貓已知最早的增大的橈側籽骨,其偽拇指顯示出中間形態,首次記錄了熊貓取食竹子演化的可能時間和步驟。在食肉動物中,熊科動物的臼齒最為復雜,因為它們還要咀嚼大量非肉類食物。而在熊科動物中,熊貓的牙齒模式最為精細,褶皺出許多非常明顯的齒尖,在強健的下頜骨和顳下頜關節協助下,有利于嚼碎堅硬的竹子。始熊貓的牙齒形態已經達到了現代大熊貓的復雜程度,甚至更復雜。始熊貓是否已經開始吃竹子?能幫助抓握竹竿的偽拇指是另一個關鍵證據。

大熊貓的抓握與人類的抓握有根本不同,其橈側籽骨通過固定關節與第一掌骨和舟月骨形成了一個功能復合體,與其他掌骨聯動,而不能夠像人類拇指那樣獨立于其他手指運動。這種被動的抓握系統遠不如人類的主動抓握系統有效,但它足夠為大熊貓提供吃竹子所需的抓握能力。此外,從進化的角度來看,即使橈側籽骨最初僅略微增大,也能形成簡單但有用的抓握功能,適度防止竹子從手指上滑落。

更長的手指肯定會增強抓握竹竿的能力,那為什么熊貓的偽拇指沒有進一步拉長呢?研究認為,橈側籽骨沒有進一步延伸,是偽拇指兼顧抓握竹竿和承擔體重之間的功能調和。與犬科、貓科和鬣狗等奔跑型食肉動物的趾行式不同,肥胖的熊科動物都是跖行式,即走路時以前、后腳掌接觸地面。強烈伸長的橈側籽骨更有利于抓握竹子,但不可避免地與長距離行走產生沖突,從而損害偽拇指的雙重功能——內表面用于抓取和外表面用于承重。任何橈側籽骨的進一步增大都會導致更顯著地突出于掌面,從而對行走產生干擾,通俗地說,就是會硌腳。因此,現生大熊貓通過偽拇指末端向內急劇彎曲成鉤狀來均衡功能間的相互沖突。在現存的熊科動物中,只有大熊貓有一個大的肉質墊來緩沖橈側籽骨,表明這種骨骼的承重功能很重要。

熊貓從廣泛的雜食過渡到一心一意吃竹子,按理說需要在解剖學、生理學以及遺傳學基礎上進行多重改變。然而,即使經過至少600萬年專注于吃竹子的歷史,這些轉變仍然有限,主要集中在取食技能上,而大熊貓的消化系統仍然是食肉動物的配置。中新世晚期以后,熊貓家族的偽拇指沒有進一步伸長的事實表明,它們已獲得足夠的抓握力來對付竹子。也就是說,足夠抓緊一根竹竿或一把竹子,同時還要撐著肥胖的身體行走,偽拇指不長不短正合適。(總臺央視記者 帥俊全)

標簽: 最新研究 熊貓食竹歷史 或可追溯 到600萬年前

相關閱讀

最新研究:熊貓食竹歷史或可追溯到600萬年前

科技

屬于食肉目的大熊貓與其同門兄弟不同,它有許多絕技,使其能夠適應于專門吃竹子的生活。在這些絕技中,大熊貓額外的拇指可以說是最著名但也

2022-07-01

研究表明“氣味相投”更易成為朋友 研究發

科技

眾所周知,像狗這樣的哺乳動物會通過相互嗅聞來決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F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交友過程也有類

2022-07-01

研究團隊開發植入式神經冷卻裝置實現按需鎮

科技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美國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小型、柔軟、靈活的植入物,不需要使用藥物就可以針對性地緩解疼痛,并

2022-07-01

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三七皂苷治療動脈粥樣硬化

科技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主要致病因素。記者6月30日從云南農業

2022-07-01

新技術可構建細胞發育指導基因 研究結果發

科技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合成DNA技術和干細胞基因工程,創造了人工Hox基因,其能規劃和指導細胞去哪里發育組織或器官。近日發表在《科

2022-07-01

最新研究:熊貓食竹歷史或可追溯到600萬年前

科技

屬于食肉目的大熊貓與其同門兄弟不同,它有許多絕技,使其能夠適應于專門吃竹子的生活。在這些絕技中,大熊貓額外的拇指可以說是最著名但也

2022-07-01

研究表明“氣味相投”更易成為朋友 研究發表在《科學進展》雜志上

科技

眾所周知,像狗這樣的哺乳動物會通過相互嗅聞來決定誰是朋友,誰是敵人?,F在,以色列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研究人員發現,人類的交友過程也有類

2022-07-01

研究團隊開發植入式神經冷卻裝置實現按需鎮痛 或成阿片類和高度成癮性藥物替代品

科技

據最新一期《科學》雜志,美國西北大學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小型、柔軟、靈活的植入物,不需要使用藥物就可以針對性地緩解疼痛,并

2022-07-01

科研團隊首次發現三七皂苷治療動脈粥樣硬化分子靶點

科技

動脈粥樣硬化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基礎,嚴重威脅著人類的健康和生活質量,而低密度脂蛋白偏高是主要致病因素。記者6月30日從云南農業

2022-07-01

新技術可構建細胞發育指導基因 研究結果發表在《科學》雜志上

科技

美國紐約大學研究人員利用新的合成DNA技術和干細胞基因工程,創造了人工Hox基因,其能規劃和指導細胞去哪里發育組織或器官。近日發表在《科

2022-07-01

AI發現至少80萬年前人類用火遺址 有助于進一步揭示人類起源的秘密

科技

以色列和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表明人類用火的遺址之一,人

2022-06-30

向聲學集成電路邁出關鍵一步 聲波首次在芯片上實現控制與調制

科技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展示了如何利用電場,在芯片上控制和調制聲波,朝最終研制出聲學集

2022-06-30

靜電紡絲將成可穿戴設備制造關鍵技術 開發可穿戴電子設備和系統方面取得新進展

科技

靜電紡絲技術是一種從聚合物基材制備具有可調性能的納米纖維的技術。根據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APL生物工程》雜志28日最新論文,美國塔夫

2022-06-30

新型太陽能電池光電轉化效率達25% 有望應用于車輛和可折疊設備

科技

德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攜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鈣鈦礦 銅銦二硒化物(CIS)串聯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接近25%,為迄今同類產品最高值。這款

2022-06-30

研究人員開發出無需物理接觸的系統 新系統使用聲學懸浮組裝零件

科技

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聲學操作就可組裝物體而無需物理接觸的系統LeviPrint。該系統產生的聲場可捕獲小顆粒、膠滴甚

2022-06-30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