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和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表明人類用火的遺址之一,人類在此處用火的行為可以追溯到至少80萬年前。最新技術有助于進一步揭示人類起源的秘密。
古人類對火的控制使用,據推測至少可以追溯到100萬年前。火的使用是智人進化的一個關鍵因素,火不僅可以讓人感到溫暖,還可用于創造更復雜的工具,讓食物變得更安全,從而有助于大腦的發育。
迄今為止,科學家們在全球范圍內僅發現了5個可追溯到50萬年前人類用火證據的遺址:位于南非的“奇跡洞穴”和斯瓦特克朗、肯尼亞的契索旺加、以色列的格舍爾-貝諾特-雅科夫、西班牙的阿爾塔米拉洞。最新研究負責人之一、魏茨曼植物與環境科學部的菲利佩·納塔利奧博士說:“我們可能剛剛找到了第六個地點。”
傳統考古方法對于早期古人類遺址使用火源的識別,主要依賴于對蝕變沉積物、巖屑和骨骼的視覺評估,如土壤變紅、變色、開裂、收縮、變暗等,但這可能會低估當時人類用火的普遍程度。
而在新研究中,納塔利奧等人開發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算法的光譜“溫度計”,并借此揭示,以色列最古老的遺址之一——埃夫隆采石場存在被火燒過的動物和巖屑殘存,其年代介于100萬至80萬年前之間。
研究人員指出,通過將材料的化學成分精確定位到分子水平,人工智能可以評估石器被加熱到的溫度,最終提供有關過去人類行為的信息。他們評估了該遺址發現的26件燧石工具的熱暴露情況,結果顯示,有些工具被加熱到超過600攝氏度。此外,他們使用不同光譜技術分析了87具動物遺骸,發現一頭已滅絕大象的象牙因加熱導致身體結構發生了變化。
研究團隊表示,他們開發的方法可以應用于其他舊石器時代晚期,也可以幫助人們更好地理解人的用火行為是如何進化的,從而進一步揭示更多與人類歷史有關的秘密。(科技日報記者 劉霞)
以色列和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表明人類用火的遺址之一,人
靜電紡絲技術是一種從聚合物基材制備具有可調性能的納米纖維的技術。根據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APL生物工程》雜志28日最新論文,美國塔夫
德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攜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鈣鈦礦 銅銦二硒化物(CIS)串聯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接近25%,為迄今同類產品最高值。這款
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聲學操作就可組裝物體而無需物理接觸的系統LeviPrint。該系統產生的聲場可捕獲小顆粒、膠滴甚
以色列和加拿大科學家在最新一期《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撰文指出,他們利用人工智能算法,發現了迄今最古老的表明人類用火的遺址之一,人
美國哈佛大學科學家在最新一期《自然·電子學》雜志上撰文指出,他們首次展示了如何利用電場,在芯片上控制和調制聲波,朝最終研制出聲學集
靜電紡絲技術是一種從聚合物基材制備具有可調性能的納米纖維的技術。根據美國物理聯合會出版的《APL生物工程》雜志28日最新論文,美國塔夫
德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攜手研制出一款新型鈣鈦礦 銅銦二硒化物(CIS)串聯太陽能電池,其光電轉化效率接近25%,為迄今同類產品最高值。這款
西班牙納瓦拉公立大學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使用聲學操作就可組裝物體而無需物理接觸的系統LeviPrint。該系統產生的聲場可捕獲小顆粒、膠滴甚
英國《自然·天文學》雜志近日發表的一項建模研究顯示,大氣主要由氫氣與氦氣組成的巖質系外行星,能在其表面維持溫帶條件和液態水長達幾十
俄羅斯科研人員將碳納米纖維添加到鋁復合材料中,使鋁復合材料的硬度增加了20%,材料結構在微觀層面上也發生了極大變化。有關專家指出,這
根據英國《自然·氣候變化》雜志發表的一項研究,20世紀每年的熱帶氣旋數量相比19世紀下半葉減少了約13%。熱帶氣旋在人類排放情景下的變化
每30秒,世界上就有一名糖尿病患者的腿因病被迫截肢。這些患者經常患有神經病變,下肢感覺喪失,因此無法檢測到由不合適假體造成的損傷,從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