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5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它以一種小巧可愛的螃蟹形式出現。這只微型螃蟹只有半毫米寬,可彎曲、扭曲、爬行、行走、轉身甚至跳躍。研究人員還開發了形似尺蠖、蟋蟀和甲蟲的毫米大小的機器人。
領導實驗工作的約翰·羅杰斯說,機器人學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研究領域,微型機器人的發展更是學術探索的一個有趣話題。
研究人員表示,新技術能夠實現多種受控運動方式,并且可以每秒一半身長的平均速度行走。對于陸地機器人來說,要在如此小的規模上實現這一點非常具有挑戰性。
微型螃蟹機器人比跳蚤還小,它不是由復雜的硬件、液壓或電力驅動的。相反,它的力量在于它身體的彈性。為了構建機器人,研究人員使用了一種形狀記憶合金材料,這種材料在加熱時會轉變為“記憶”的形狀。研究人員使用掃描的激光束在機器人身體的不同目標位置快速加熱,一層薄薄的玻璃涂層在冷卻時彈性地使相應的結構部分恢復到其變形前的形狀。
隨著機器人從一個階段變為另一個階段,變形為記憶形狀并再次變回,它就會產生運動。激光不僅能遠程控制機器人啟動,掃描方向也決定了機器人的行走方向。例如,從左向右掃描會導致機器人從右向左移動。
羅杰斯解釋說,因為這些結構非常小,冷卻速度非常快。事實上,縮小這些機器人的尺寸可讓它們跑得更快。
研究人員還引入了一種受兒童彈出式書籍啟發的組裝方法。研究團隊以平坦的平面幾何形狀制造了行走蟹結構的前身。然后,他們將這些前體黏合到略微拉伸的橡膠基材上。當拉伸的基材松弛時,會發生受控的屈曲過程,導致螃蟹“彈出”成精確定義的三維形狀。通過這種制造方法,研究團隊可制造幾乎任何尺寸或3D形狀的步行機器人。
【總編輯圈點】
同一研究團隊,去年9月曾推出了一款帶翼微芯片,那是迄今最小的人造飛行結構,被《自然》雜志以封面形式刊發。而今研究團隊在構建微小機器人領域再進一步,創造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在實際應用中,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修復或組裝行業中的微縮版機器,或者作為微型手術助手來幫助人類醫生清除阻塞的動脈、止血或消除癌性腫瘤,換句話說,它將是未來微創手術的重要“參與者”。(記者張夢然)
據25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它以一種小巧可愛的螃蟹形式出現
應用于量子位的高保真量子邏輯門,是可編程量子電路的基本構建塊。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量子測試平臺(AQT)的研究人員在超導量子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數據顯示,5月13日以來,已有12個此前未流行猴痘的國家報告了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目前還沒有死亡病例。已
據25日發表在《科學·機器人》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美國西北大學工程師開發出有史以來最小的遙控步行機器人,它以一種小巧可愛的螃蟹形式出現
應用于量子位的高保真量子邏輯門,是可編程量子電路的基本構建塊。美國勞倫斯伯克利國家實驗室高級量子測試平臺(AQT)的研究人員在超導量子
根據澳大利亞彼得·多爾蒂感染與免疫研究所的一項突破性新研究,角膜——眼睛的透明保護性外層,對幫助人們看東西至關重要。它能產生一種微
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1日數據顯示,5月13日以來,已有12個此前未流行猴痘的國家報告了92例確診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目前還沒有死亡病例。已
5月24日,記者從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獲悉,該院聯合生態環境部南京環科所和魯東大學等單位,在武夷山國家公園菌物資源本底調查中,發現一種大
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一個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種3D打印方法,可在數秒鐘內用光將不透明的樹脂制成物體。這一突破或在生物醫學行業有
據最新一期《自然·合成》報道,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研究人員開展的一項研究,已成功合成出科學家們數十年來孜孜以求的一種新型碳——石墨炔。
丹麥科學家對68個國家民眾的睡眠跟蹤腕帶提供的數據進行分析后發現,全球變暖影響了人們的睡眠時間。異常炎熱的夜晚導致人們睡得晚、起得早
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22日報道,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近地天體研究中心稱,一顆名為7335(1989 JA)的小行星將于5月27日與地球擦肩而過。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