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藻:有望成為醫療領域的“萬金油” 帶您看看微藻的“十八般武藝”

2022-04-27 10:41:05   來源:科技日報

編者按 微藻是一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植物。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在食品、生物醫藥、材料、環保、能源,乃至航空航天等領域都能看見它的身影。小小的微藻究竟有著怎樣的本領讓它能在各領域表現出色?圍繞這個問題,生物版今日起特推出“小微藻大用途”系列報道,帶您看看微藻的“十八般武藝”。

結構簡單、種類繁多的微藻,廣泛分布于海洋、淡水和土壤等生態系統。在這個“大家族”中,個別藻類憑借特殊結構,有望在醫用領域一展所長。

日,浙江大學周民教授團隊聯合哈佛大學醫學院陶偉教授團隊,在國際期刊《自然·通訊》發表研究論文介紹,聯合團隊將鈍頂螺旋藻經簡單的脫水—復水化處理,裝載上輻射防護藥物氨磷汀,制備出了可口服的螺旋藻—氨磷汀遞送系統。

動物試驗結果顯示,這一遞送系統在整個小腸內表現出全面的防護作用,優于游離藥物和腸溶膠囊,能在不影響腫瘤治療效果的情況下防止放療導致的腸道損傷,延長生存期,還可避免氨磷汀的長期毒,對腸道微生物群穩態起保護作用。

“微藻種類龐大,約有3萬多種記錄在冊,目前只有超過15種微藻被用于醫學界。考慮到培養成本和應用價值等條件,醫學中常用的微藻種類較多,包括藍藻門、綠藻門、紅藻門等。”周民告訴記者,由于微藻易獲取、易培養且具有獨特的表面結構及豐富的活物質,在生物成像、藥物遞送、乏氧腫瘤治療、傷口愈合等方面有巨大的應用價值。

利用活表面 進行藥物遞送

“傳統藥物遞送系統具有藥物作用時間短、生物利用度差、合成困難等缺點。而微藻來源廣泛、培養成本低,活表面大且可有效吸附功能分子、金屬元素等,幾年已作為載體被廣泛用于藥物遞送系統的構建。”周民說。

比如2020年4月,周民團隊在期刊《微尺度》發表成果,利用螺旋藻的特,將小分子化療藥物阿霉素加載至螺旋藻上,合成載藥系統。研究顯示,螺旋藻帶有負電荷的表面可通過靜電吸附裝載帶正電荷的小分子藥物,其細胞膜上的水通道和連接孔也允許小分子通過并進入膜內,顯示出了對藥物的較高負載效率。

腫瘤細胞在快速增殖中會消耗大量的氧氣,導致腫瘤組織內部存在缺氧微環境,這是眾多腫瘤治療方法出現耐受現象的原因之一。靶向供氧到腫瘤部位,是提升放療和光動力治療效果的突破點之一。

含有豐富葉綠素的微藻,具備一定的生物傳感能力。年來,許多科研人員著眼于利用微藻光合作用原位產氧,改善腫瘤組織內部的乏氧情況,增強腫瘤治療效果。

“同時,微藻表面積較大,磁化硅藻可裝載大量藥物,并在磁場控制下實現靶向運輸和藥物緩釋。”周民介紹,團隊2年前曾研制出一款微納機器人,以微藻作為活體支架,附著磁涂層,在外部磁場控制下,使其定向運動至腫瘤組織,再通過體外光照,讓微藻原位產生氧氣來減輕腫瘤乏氧微環境,提高放療效率。

光合作用產氧 促進傷口愈合

在傷口處涂些特制藥膏,再用激光照射處理,藥膏含有的微藻成分即可產生活氧,會對使傷口感染的厭氧菌進行“阻擊”……這類方式如今已不鮮見。

傷口愈合可以分為炎期、增生期和重塑期三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氧氣的參與,其中細胞增殖、新生血管生成、膠原合成等修復活動尤其離不開氧氣。但傷口中普遍存在的血管破裂或收縮會妨礙供氧,導致組織缺氧,不利于傷口愈合。

浙江大學轉化醫學研究院博士研究生張東曉表示,增加傷口局部的氧氣濃度能有效加快傷口愈合,以往臨床上采用的高壓氧療或局部氣體氧療等方法,對皮膚穿透一般。微藻是天然的光合生物,在加快傷口愈合方面有用武之地。

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眾多。但鮮為人知的是,其中約25%的糖尿病患者終生面臨慢傷口不愈的風險。糖尿病患者往往會由于傷口缺氧,導致新生血管生成障礙,慢傷口難以愈合,引發糖尿病足潰瘍,嚴重的甚至會迫使患者截肢。

2020年5月,南京大學胡一橋、吳錦慧團隊在國際期刊《先進科學》發表研究成果。團隊設計出一種由活微藻水凝膠制成的產氧貼片,可以原位產生穿透皮膚的溶解氧,穿透效率較傳統局部氣態氧治療高100倍。

經實驗表明,該貼片遞送的溶解氧可以有效促進成纖維細胞的增殖、角質層細胞的遷移以及內皮細胞的血管分化,并促進糖尿病小鼠的慢傷口愈合和皮瓣移植的存活。

張東曉介紹,國外已有科學家創造地將基因修飾的萊茵衣藻植入外科縫線中,由此制造出的具有光合作用的縫線,能持續釋放氧氣及重組人源生長因子,有效地促進傷口愈合。年來,對微藻制造縫線或貼片等的相關研究逐漸增多,經由微藻制造的縫線或貼片成本低廉、合成簡單,具有較高的臨床轉化及商業化價值。

自帶熒光特 輔助醫學成像

據了解,由于微藻中富含葉綠素等光合色素,具有熒光特,因此無需任何額外熒光標記即可實現體內的無創追蹤,是其作為藥物遞送載體的“加分項”。

“微藻具有‘診療一體化’的能,可用于醫學影像引導下的診斷和治療,既能增強治療效果,又能持續監測病灶發展。”張東曉舉例道,硅藻便是優秀的生物成像材料,其外殼是由二氧化硅組成的六邊形微孔網狀結構。2018年,國外研究人員利用硅藻精密的納米多孔結構及光子晶體特征開發出用于超靈敏熒光免疫分析的生物傳感器,與具有同樣功效的非硅藻生物傳感器相比,光譜信號大大增強。經動物實驗驗證,相較于傳統的表面增強拉曼散射免疫分析,這一傳感器對小鼠免疫球蛋白G的檢測精度提高了10—100倍。

距離臨床應用 尚有一段距離

周民表示,越來越多的研究證明,微藻的不同給藥方式,包括口服、注射或外用等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和安全,還可通過泌尿系統代謝排出體外。但目前微藻的醫用研究多局限于小鼠等小動物模型,距離真正臨床應用還需更多數據支持。

此外,微藻的開發、培養和規模化生產也阻礙著微藻生物技術產業的發展。據了解,微藻產業化生產受限于脫水和收獲兩個過程,藻類細胞顆粒尺寸不均、細胞膜表面較強的電負以及生長頻率過快是這兩個過程主要面臨的挑戰。

周民表示,為解決以上問題,科學家們通常將浮選法應用于微藻生產,該方法收獲效率高于88.8%,且易于實現微藻富集,具有操作強、成本低等優點。因此,正被嘗試運用于微藻的規模化生產。期待未來有更多的研究者投入微藻的相關研究,為促進人類健康作出貢獻。

標簽: 微藻有望成為 醫療領域 十八般武藝

相關閱讀

微藻:有望成為醫療領域的“萬金油” 帶您

科技

編者按 微藻是一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植物。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在食品、生物醫藥、材料、環保、能源,乃至航空航天等領域都能看見

2022-04-27

經歷“太空旅行” “天選之種”如何變身?

科技

這次通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我們搭載的種子是紫花苜蓿種子。苜蓿育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濤4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

2022-04-27

我國臨床研究揭秘一種罕見致命性胰腺炎“奪

科技

4月25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醫院胰腺外科黃耿文教授團隊歷經多年臨床觀察和分析,在國際消化病學期刊《消化與肝臟疾病》上發

2022-04-26

科學新發現: 限時進食能減肥嗎?中國團隊

科技

你是如何減肥的?是跟著劉畊宏一起跳《本草綱目》健身操,還是單純管住嘴。由于易于遵循,限時進食是廣受歡迎的一種方法。然而,基于目前有

2022-04-26

胰腺癌代謝重編程的關鍵機制有望成為胰腺癌

科技

癌中之王胰腺癌面對治療之所以刀槍不入,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是一種高度纖維化的硬癌,在腫瘤內部形成了重度乏氧和免疫抑制性微環境。為什么胰

2022-04-26

微藻:有望成為醫療領域的“萬金油” 帶您看看微藻的“十八般武藝”

科技

編者按 微藻是一類個體微小、結構簡單的植物。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我們在食品、生物醫藥、材料、環保、能源,乃至航空航天等領域都能看見

2022-04-27

經歷“太空旅行” “天選之種”如何變身?

科技

這次通過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船我們搭載的種子是紫花苜蓿種子。苜蓿育種專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王濤4月26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當

2022-04-27

我國臨床研究揭秘一種罕見致命性胰腺炎“奪命規律”

科技

4月25日,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該醫院胰腺外科黃耿文教授團隊歷經多年臨床觀察和分析,在國際消化病學期刊《消化與肝臟疾病》上發

2022-04-26

科學新發現: 限時進食能減肥嗎?中國團隊發現重要證據

科技

你是如何減肥的?是跟著劉畊宏一起跳《本草綱目》健身操,還是單純管住嘴。由于易于遵循,限時進食是廣受歡迎的一種方法。然而,基于目前有

2022-04-26

胰腺癌代謝重編程的關鍵機制有望成為胰腺癌治療新靶點

科技

癌中之王胰腺癌面對治療之所以刀槍不入,其主要原因就是它是一種高度纖維化的硬癌,在腫瘤內部形成了重度乏氧和免疫抑制性微環境。為什么胰

2022-04-26

專家提醒有一種眼疾最愛偷襲老年群體 遇到突發狀況及時溝通交流

科技

根據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發布的一份《中國青光眼指南》,2020年全球原發性青光眼患病人數超過7600萬,我國則高達2100余萬,其中致盲人數為

2022-04-26

以色列發現不明兒童肝炎病例 相關醫療專家懷疑或與新冠病毒感染有關

科技

日前,以色列衛生部宣稱,該國已于近期發現12例不明兒童肝炎病例,其中2人因病情嚴重實施肝移植。以相關醫療專家懷疑,這種不明肝炎的病因

2022-04-26

新催化劑讓燃料電池成本大降 讓氫燃料廣泛部署成為可能

科技

日前,以色列衛生部宣稱,該國已于近期發現12例不明兒童肝炎病例,其中2人因病情嚴重實施肝移植。以相關醫療專家懷疑,這種不明肝炎的病因

2022-04-26

真菌中新發現蛋白可繞過“植物防御” 研究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雜志上

科技

美國農業部農業研究服務部(ARS)和華盛頓州立大學的一個小組發現了一種蛋白質,這種蛋白質能讓600多種植物中導致白霉莖腐爛的真菌克服植物防

2022-04-26

王者歸來!大型強子對撞機三年升級完畢重啟

科技

據歐洲核子研究中心官網近日報道,經過3年多維修和升級,世界上最強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強子對撞機(LHC)王者歸來。4月22日,兩束質子以4

2022-04-26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