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天文學家首次用射電陣列聆聽到宇宙“天籟”

2022-04-25 10:38:43   來源:科技日報

快速射電暴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種射電波劇烈爆發的現象。它一般“神龍見首不見尾”,閃現幾毫秒,便再無蹤跡。

《天文學家電報》日報道,國內首個暗能量探測實驗設備——“天籟實驗陣列”發現一例新的快速射電暴。該快速射電暴位于獵犬座方向,被探測到的時間為北京時間2022年4月15日凌晨1點26分40秒。

“這是天籟實驗陣列首次探測到快速射電暴事件,也是國內首次用射電陣列探測到快速射電暴。”4月24日,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采訪時,天籟計劃首席科學家、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陳學雷指出。

快速射電暴是天體物理學中一個非常年輕的新興領域,2007年,人們首次發現快速射電暴。事實上,它并非罕見事件,每天大約有上千起快速射電暴事件的信號抵達地球。

“它可能出現在天空中的任何方向,其爆發時釋放的能量可以達到太陽數天甚至一年的能量。由于其釋放的能量十分巨大并可能在遙遠的宇宙中被探測到,快速射電暴有望成為人們探索宇宙的重要途徑。”陳學雷說。

但是,快速射電暴持續的時間實在太短了,這讓捕捉和探測成了一件充滿挑戰的事情,更不用說尋找和定位其來源了。因此,“關于快速射電暴的起源,目前尚不明確。天文學家提出了很多模型和假說,一般認為,其與致密天體有關。”陳學雷表示。

以往的研究發現,這些爆發會發生色散。也就是說,快速射電暴爆發時會產生一個射電波,當射電波穿過物質時,它們會發生“擴散”,或者說產生色散,頻率較高的部分傳播速度稍高于較低的部分。

“根據這一現象,我們可以估算事件發生地和地球之間的距離。在已發現的快速射電暴中,這次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是屬于非常明亮的一個,這次爆發來自遠遠超出銀河系之外的宇宙空間。根據星系際物質的均色散量估計,其距離我們最遠可達約33億光年。”陳學雷介紹。

此前,“中國天眼”也探測到不少快速射電暴。“相比‘中國天眼’,天籟實驗陣列的優勢在于望遠鏡的視場很大,使用數字波束合成技術,可以同時監視天空多個方向,本事件也是國內首次使用合成波束技術探測到的快速射電暴。”陳學雷說,這一技術更適合快速射電暴的盲尋,找到后也可為‘中國天眼’等其他射電望遠鏡提供預警,這將有助于科學家盡早揭開快速射電暴的神秘面紗。

陳學雷介紹,天籟實驗陣列位于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的紅柳峽觀測站,共建有柱形和碟形兩種樣式的天線,主要開展中氫巡天實驗,可用于研究宇宙大尺度結構、暗能量等相關宇宙學前沿問題。紅柳峽觀測站始建于2014年底,其中,柱形陣列快速射電暴探測系統于2021年秋季安裝部署,并于2021年底開始試運行。(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

標簽: 我國天文學家 首次用射電陣列 聆聽到宇宙天籟

相關閱讀

我國天文學家首次用射電陣列聆聽到宇宙“天

科技

快速射電暴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種射電波劇烈爆發的現象。它一般神龍見首不見尾,閃現幾毫秒,便再無蹤跡。《天文學家電報》近日報道,國內首個

2022-04-25

最新進展!中外學者合作揭示南極最古老企鵝

科技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謝周清教授課題組與意大利比薩大學合作,在全新世企鵝種群盛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方面取得

2022-04-25

用機器學習揭示全球中大地震破裂模式 深化

科技

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李澤峰研究員利用機器學習方法,總結了全球3000多個5 5級以上地震的震源時間函數特征,全景式地

2022-04-25

消除瘧疾 “中國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沒

科技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說起瘧疾,人們自然會想到青蒿素和它的發現者屠呦呦。今年恰逢青蒿素問世50周年。曾經,人們談瘧色變,有數字顯

2022-04-25

科學家展示無標記超分辨率顯微技術 或可被

科技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了一種新的測量和成像方法,可在不需要任何染料或標簽的情況下解析小于光衍射極限的納米結構。這種

2022-04-25

我國天文學家首次用射電陣列聆聽到宇宙“天籟”

科技

快速射電暴是廣袤宇宙中的一種射電波劇烈爆發的現象。它一般神龍見首不見尾,閃現幾毫秒,便再無蹤跡。《天文學家電報》近日報道,國內首個

2022-04-25

最新進展!中外學者合作揭示南極最古老企鵝繁殖地棲息歷史

科技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環境科學與工程系謝周清教授課題組與意大利比薩大學合作,在全新世企鵝種群盛衰對氣候變化的響應方面取得

2022-04-25

用機器學習揭示全球中大地震破裂模式 深化了對地震能量釋放模式的認識

科技

24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李澤峰研究員利用機器學習方法,總結了全球3000多個5 5級以上地震的震源時間函數特征,全景式地

2022-04-25

消除瘧疾 “中國神草”青蒿素功不可沒

科技

4月25日是世界防治瘧疾日。說起瘧疾,人們自然會想到青蒿素和它的發現者屠呦呦。今年恰逢青蒿素問世50周年。曾經,人們談瘧色變,有數字顯

2022-04-25

科學家展示無標記超分辨率顯微技術 或可被用來觀察復雜樣品的精細特征

科技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日開發了一種新的測量和成像方法,可在不需要任何染料或標簽的情況下解析小于光衍射極限的納米結構。這種

2022-04-25

科學家:大型全基因組分析揭示罕見致癌突變

科技

英國劍橋大學科學家分析了12000多名癌癥患者的全基因組序列,發現了有關致癌原因的線索寶庫。這項研究得到了英國癌癥研究中心的支持,并于

2022-04-25

日企加速投資量產鋰固態電解質 預計最早于2024年開始進行實驗性大規模量產

科技

日本石油和石化供應商出光興業正在加速鋰固態電解質量產所需的設備投資,預計最早于2024年開始進行實驗性大規模量產。在去碳化潮流下,新一

2022-04-25

古生物學論文:微藻分泌物助古化石保存異常完好

科技

根據《通訊·地球與環境》雜志近日發表的一篇古生物學論文,法國南部出土的2250萬年前的蜘蛛化石之所以保存得異常完好,或許要得益于硅藻的

2022-04-25

新材料加持 對于推動液流電池實用化進程尤為重要

科技

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獲悉,該所儲能技術研究部李先鋒研究員團隊在高性能、低成本堿性體系液流電池用膜材料規模化制備及應用方面

2022-04-24

首個ICT行業零碳工廠標準制定啟動 進一步推進綠色制造標準體系建設

科技

建立全國統一的零碳標準和認證體系,是保障制造業平穩邁向碳中和、促進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的關鍵。4月22日,我國啟動制定首個ICT行業零碳工廠

2022-04-24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

工銀瑞信累計創造投資回報4707億元 夯實投研能力建設

公募基金行業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首要社會責任就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