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湖南省長沙市思政教育工作者歷經10年,持續探索“有風景的思政課”,以“融通活化”為主要路徑,構建起多環、立體、交叉、互動、全程、全員、全方位的育人體系,讓學生在有風景的思政課中涵養德性,提升素養。
“融”:融入思想、情感與技術
有風景的思政課,“風景”既是見山見水、見人見物、有親和力、有意思的風景,也是有思想的風景。有風景的思政課,注重融入思想、融入情感、融入技術,做到多元互動、人技協同、情理交融,進而提升理論武裝引領力。
融思想,提升思政課的高度。有風景的思政課堅持正確的政治導向,深入挖掘知識體系中所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讓學生聽得懂、能領會、可落實,達到入耳入腦入心的效果。長沙市構建了“三意六力”課程體系,打造“有意蘊、有意思、有意義”的思政課,讓課程目標親和而有生命力,內容親和而有信服力,策略親和而有感染力,媒介親和而有吸引力,評價親和而有向心力,影響親和而有行動力。
融情感,增加思政課的溫度。思政課是一門與時俱進的課程,要注重情感融入,引導學生關注時事,增強對美好未來、對國家發展的期待,增強親近社會的情感。為此,長沙市打造“述評演練”時政教學模式,達成潤物無聲的育人效果。“述”即時政播報,課前五分鐘由學生自主選材進行播報;“評”即時政評論,可由學生合作完成,也可由教師作專題講座、現場授課,還可以用微課方式呈現;“演”即“圖說時政”演講,要求主題鮮明、論證有力;“練”即時政演練,課堂教學精選時政題材,課后作業及命題善用時政情境材料。長沙市學生“圖說時政”演講活動已連續開展了13年。
融技術,拓展思政課的效度。實現信息技術、人工智能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深度融合,積極推進“互聯網+思政”建設。課前,利用希沃易課堂、101平臺、問卷星等開展學情分析,把握認知起點,實現精準備課。課中,利用音頻視頻、H5、博物館線上展廳、VR等創設情境;利用在線協同編輯、投屏、詞云分析、思維導圖、二維碼、班級云平臺等助推活動實施,如“情景劇場”動畫導入、“選詞填空”增強互動、“趣味分類”提升興趣等,提升了思政課堂的魅力。課后依托極課大數據、智學網等進行檢測,及時掌握并追蹤學生的學習情況,建立學生成長檔案袋。
“通”:聯通場域、學段與學科
有風景的思政課,要改變過去大中小學各自為政、缺乏統籌規劃與聯合教研、思政各要素分離的現象,做到場域聯通、學段貫通、學科融通,實現協同育人。
通場域,構建全方位育人格局。運用“大思政課”理念,建立聯動機制,打造“三全育人”主體合力,形成師生、家校社、理論與實踐、校內與校外、課程內外交互的閉環。長沙市開發了82個家長學校德育微課程,與湖南省35個、長沙市21個紅色教育基地建立了常態化的共建共育活動,比如與湖南烈士公園共同簽訂《湖南烈士公園管理處與長沙市教育局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合作協議書》,打造“有風景的思政課·烈士塔下頌英烈”思想政治教育品牌。
通學段,推動思政課一體化建設。重視各學段目標、內容、評價的一體化銜接,要求各學段“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做到不缺位、不越位、不錯位。長沙市18所高校開展大中小學思政課“手拉手”一體化集體備課活動,研究課標、研究教材、研究策略,構建橫向協同、縱向銜接的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體系。2021年長沙市組織開展了大學、高中、初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集體備課,形成精品課例32個,同時聯合長沙理工大學、湖南工商大學等高等院校開展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題的“傳承紅色基因,講有風景的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
通學科,開展跨學科教學研究。全方位整合思政、語文、歷史等學科資源,充分發揮各學科獨特的育人優勢,實現從“思政課程”向“課程思政”的轉化。以校本課程為載體,實施項目化學習,注重思政課程同其他課程的資源互補與共享,形成同向同行的育人合力,實現多維度、融合性、交叉式育人。
“活”:激活教材、課堂與思維
有風景的思政課,要改變過去以知識為中心、以講授灌輸為主要方式、課堂活力不夠的教學狀況,用活教材、創新課堂、激活思維,讓思政課煥發生命的活力。
活教材,提升教材利用效率。教材是講好有風景的思政課的基礎,在教材運用中,堅持“研訓用拓”策略。“研”是指深化教材研究,“訓”是指加強課程標準及統編教材培訓,“用”是指創造性地運用好教材,“拓”是指靈活性地拓展教材。長沙市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材施教,開發了《愛國主義主題教育學生讀本》《國防教育學生讀本》等具有地域特色的系列教材,與統編版教材相補充,提高育人實效。
活課堂,豐富活動實施路徑。思政課的課程性質是活動型學科課程,有風景的思政課是內容鮮活、形式靈活、學生充分參與活動的課堂。長沙市探索出課堂活動的10種形式:圖文并茂的主題創作(如主題手抄報、家風書簽、自護自救生命卡),問題導向的微型調查(如微型報告、微型提案、倡議書),情感表達的藝術創作(如快板、詩歌、連環畫),榜樣人物的成長規劃(如生涯規劃),單元知識的自主構建(如思維導圖),成長辯論式活動,角色扮演式活動,時政播報式活動,模擬法庭式活動,紅色主題式活動。
活思維,培養學生思維能力。一方面,要活化教學資源,搭建思維培育的支架。思政課要靈活選用文字資源、視聽資源、實踐資源,使教學貼近生活、貼近實際、貼近學生最近發展區,從而有效啟發學生思維。另一方面,要活化教學方法,構建思維培育的場域。教師要靈活采用案例教學法、體驗式教學法、實踐探究法,通過構建知識傳授、知識體驗和知識反饋三段式完整教學回路,使學生在自主思考、合作交流中發展批判性思維、創新性思維等思維能力。
“化”:深化知識、品格與行動
有風景的思政課,不僅強調課堂、基地、自然的風景,更強調思想的風景、思想的轉化、靈魂的塑造,做到知、情、意、信、行統一,推動學生將知識與理論轉化為實際行動,達到真學真懂真信真用的目的。
三線六步,優化知識。議題式教學是構建活動型學科課程的主要路徑,為了有效落實學科知識,長沙市在實踐中形成了“三線六步”議題式教學流程。“三線”為“情境線、任務線、活動線”,研究教學議題的創設、真實情境的建構、任務活動的設計;“六步”為“閱讀、理解、探究、展示、應用、創新”。議題式教學,讓學生在情境閱讀中理解,在合作討論中生成,在展示反思中提升,在應用測試中創新,深化對思政知識的理解。
以評促學,內化品格。建設有風景的思政課,須充分發揮評價的激勵、診斷與導向功能。有風景的思政課重視過程性評價,強調評價內容多元化;基于發展性評價觀,在課堂評價、作業布置、考試命題、區域評價等方面關注學科核心素養的評價;健全過程性評價體系,讓學生形成對自我的全方位認知,引領其個人成長。
實踐育人,轉化行動。指出,“思政課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講,也應該在社會生活中來講”。有風景的思政課將課堂教學與社會實踐結合,通過調研、參觀、體驗等多種教學實踐活動,實現以室內的真理指引室外的實踐,以室外的實踐印證室內的真理,進而豐富和擴展學生的知識體系。長沙市將思政課堂搬進紅色景點,以“傳承紅色基因,賡續紅色血脈”為主題,從“不忘本來”“立足當下”“面向未來”三個模塊設計八項活動,即看主題展館、讀經典原著、演紅色話劇、講紅色故事、駁錯誤言論、錄宣傳視頻、訪革命英雄、做為民實事,增強學生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努力奮斗的使命感。
(作者單位系長沙市教育科學研究院)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湖南省長沙市思政教育工作者歷經10年,持續探索有風景的思政課,以融通活化為主要路徑,構建起多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高等教育數據咨詢平臺麥可思統計了國內101所高校2021年度的圖書借閱數據,發布了《2021年中國大學生圖書借閱榜》。根
2022年的春節,劉玉祥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滿滿當當。除夕前一天,他到雞冠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做技術指導;正月初四,走進豐潤區北夏莊前山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湖南省長沙市思政教育工作者歷經10年,持續探索有風景的思政課,以融通活化為主要路徑,構建起多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高等教育數據咨詢平臺麥可思統計了國內101所高校2021年度的圖書借閱數據,發布了《2021年中國大學生圖書借閱榜》。根
2022年的春節,劉玉祥的工作日程依然排得滿滿當當。除夕前一天,他到雞冠山現代農業產業園基地做技術指導;正月初四,走進豐潤區北夏莊前山
新時代開展勞動教育需要全面深刻地把握勞動教育的本質及內涵,以勞動在推動人類歷史發展進程中的決定性作用審視勞動的意義與價值,從而將勞
整理收拾房間,拿起掃帚清掃路邊的落葉,將勞動基地種植的蔬菜送到學校食堂……疫情之下,校園都實施了封閉或準封閉管理,上海高校敏銳把握
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雙減決策部署,落實《教育部 中央編辦 司法部關于加強教育行政執法 深入推進校外培訓綜合治理的意見》,近日,教育部
中華體育精神反映著中國體育的價值導向和文化追求,不僅是中國體育的靈魂,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日前,體育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提請十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