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據國新辦一季度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信部將按照“百十萬千”的培育計劃,培育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十萬家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萬家“小巨人”企業和千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切實推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落實落細。主要從三方面開展相關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加大梯度培育力度。今年,“小巨人”企業準備再培育3000家左右,帶動培育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達5萬家左右,將聯合財政部再支持一批“小巨人”企業高質量發展。目前正在完善“小巨人”企業的認定標準,計劃5月左右啟動第四批“小巨人”企業培育認定工作??偟膩碚f,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培育工作的關鍵是要實現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把握好這個關鍵,優質企業自然會涌現出來。
二是圍繞產業鏈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通過政策引領、機制建設、平臺打造,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生態,鼓勵引導龍頭企業,對中小企業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開放技術、市場、標準、人才等創新資源,引導大企業通過生態構建、基地培育、內部孵化、賦能帶動、數據聯通等方式打造一批大中小企業典型融通模式,激發涌現一批協同配套能力突出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三是支持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數字化轉型是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的必修課。將加強政策引導和經驗推廣,總結一批數字化轉型成熟模式和路徑,發布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評價標準及評價模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指南,制定重點細分行業、領域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路線圖,為更多中小企業提供看得見、摸得著的典型案例和手段工具。鼓勵各地創新財政支持方式,引導幫助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降低轉型成本。
標簽:
2022年1月24日,央行官微發布2021年銀行間市場運行報告,數據顯示,2021年,人民幣對美元匯率延續強勢,年末中間價和即期匯率分別報收6 375
1-10月,重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以下稱國有企業)經濟運行呈現較好態勢,主要經濟指標保持較高增速。市財政局發布的1-10月全市國有企業經濟
國家郵政局12日發布2020年郵政行業發展統計公報,公報顯示,2020年郵政行業業務總量和業務收入分別突破2萬億元和1萬億元,快遞業務量突破80
國家郵政局網站28日發布關于2021年3月郵政業用戶申訴情況的通告。通告指出,2021年3月,國家郵政局和各省(區、市)郵政管理局通過12305郵政
目前,31省份2021年一季度GDP數據全部出爐??纯吹胤浇洕鎴D有哪些特點和新變化。31省份一季度GDP增速均為兩位數,湖北以58 3%的增速排第
將會同有關部門啟動實施“攜手行動”,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通過政策引領、機制建設、平臺打造,推動形成協同、高效、融合、順暢的大中小
世界銀行行長馬爾帕斯18日表示,在全球通脹高企、金融環境可能收緊以及俄烏沖突背景下,世行將今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從1月份公布的4 1%下調至3
增強新基建,下好數字經濟的“先手棋”。適度超前推進網絡、平臺、安全三大體系建設,提升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標識解析體系、安全態勢感知
今年以來,呈現了一種市場規模、發展質量在“加速提升”的良好發展態勢。綜合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經進入了一個規模化快速發展新階段,預
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5%,高于2021年四季度2 6個百分點,呈現逐季回升的良好態勢。其中,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 2%。制造業增加
數據顯示,一季度房地產業GDP同比下降2%,金融業GDP同比增長5 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GDP同比增長10 8%。
截止到3月底,新建的5G基站達到了13 4萬個,5G移動電話用戶數增加4811萬戶,千兆光網具備覆蓋超過3 2億戶家庭的能力,已建成和在建的工業互聯
近日,省財政共安排2022年高新技術企業獎補資金2 3億元,專項用于引導市縣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該項資金采取省與市(縣)財政資金“雙線并行”
鄭州煤電稱,報告期內,公司1月至5月整體運行平穩,上半年經營業績實現了扭虧為盈。自6月起,受區域政策性停產和暴雨洪災等持續影響,公司所屬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