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暴發2年多來,當上海在“內防反彈”的戰場上作戰時,“外防輸入”也始終面臨著極大的壓力。
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第一財經根據上海市衛健委發布的數據統計發現,上海境外輸入病例(確診+無癥狀)達1783例。僅以1~2月的數據來看,今年前兩個月的境外輸入病例(1243例),就相當于2021年全年的80%,也占到同期全國總量的38%。
為何上海外防輸入的壓力如此巨大?簡單來說,因為這里有集裝箱吞吐量連續12年全球第一的上海港、全球第三大貨運空港浦東機場。2021年,這里保障了全國近1/2的出入境航空物資運輸、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以及近30%的進口冷鏈食品。
在全球疫情大暴發之下,保障國際通道的順暢,維持必須的經貿和人員往來,是處在對外開放前沿的上海,在抗擊疫情的過程中始終要承擔的責任。
入境航班量最高占全國超40%
新冠疫情阻斷了國際間的不少運輸通道,但2021年,上海機場貨郵吞吐量還是刷新了記錄,達到436.6萬噸,逆勢同比增長8.47%(其中浦東機場398.26萬噸,同比增長8.03%;虹橋機場38.34萬噸,同比增長13.23%)。上次的歷史高點,是2017年實現的423萬噸。
整個2021年,浦東機場保障了境內機場超四成的出入境貨運量,成為了全國最主要的防疫物資通道。
作為全球前三、境內第一的國際航空貨運樞紐,浦東機場貨運航線網絡覆蓋全球48個國家/地區的251個航點,目前有59家境外航空公司、10家國內航空公司在浦東機場運營國際貨運業務。
2021年,上海港集裝箱吞吐量突破4700萬標準箱,連續12年位居全球第一。這其中,外貿集裝箱吞吐量超過3200萬標準箱。
從上海出入境的貨物,有大量的抗疫物資、新冠疫苗的出口,還有電子產品及零部件、光刻膠、醫藥等高精尖物資及高附加值物資。這些貨物的進出口,不僅維護了核心關鍵產業和外貿供應鏈穩定,也為全球抗擊新冠疫情發揮了重要作用。
通過橫向比較,更能看出上海在保障國際貨運通道順暢方面面臨的壓力。
根據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發布的2020年年報,廣州、北京和深圳三家機場2020年的國際及地區貨郵吞吐量合計235.61萬噸。顯然,上海浦東機場一家的國際貨郵吞吐量,就比北京、廣州、深圳三家的總量還要多106萬噸。
而在客運方面,上海機場更是在2021年,保障了我國近1/3的出入境航班起落。
2020年疫情暴發初期,全球大部分國際航線幾近停運,中國的航司盡力維持著國際航線不斷航,這其中,入境上海的國際航班一直是數量最多的。
根據上海浦東機場、廣州白云機場、北京首都機場和深圳寶安機場發布的半年報,2021年上半年,浦東機場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超過75萬人次,廣州、北京和深圳三個機場的國際及地區旅客吞吐量合計不到59萬人次。浦東機場承接的國際旅客數量,比其他三個機場的總數還高出17萬人次以上。
三年來,從上海入境的國際航班占比也不斷提高。來自航班管家的數據顯示,2019年疫情暴發初期,上海浦東機場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國總量的20%左右,北京首都機場和廣州白云機場也都超過10%。到了2022年2月,上海浦東的入境航班量占全國總量已超過40%,北京和廣州機場則分別降到了0.8%和0.4%。
更多的入境航班量,意味著更多的機組和防疫人員,隔離設施要投入到持續不斷的境外輸入防疫工作。執飛上海入境國際航班最多的東航的數據就顯示,2021年全年東航累計隔離了超過21萬人次,其中單人最長隔離天數293天,很多機組飛一次航班,從出門到回家,一次就要超過20天。
根據航班管家的數據,最近兩周(2.25-3.10),上海浦東機場共有出入境客運航班878架次,由國內外34家航司運營,相當于平均每周超過400班,每天超過60班。
上海港肉類進口占比約1/4
疫情暴發以來,全國多地出現進口冷鏈相關疫情。
2021年12月2日,大連通報“11·03”疫情防控工作稱,初步調查表明,這是一起因冷鏈企業違法犯罪、隱瞞真相,相關機構營私舞弊、敷衍塞責,監管人員嚴重失職失責,由污染的進口冷鏈食品輸入感染大連科強食品有限公司首站定點冷庫員工,進而傳入社會引發的重大疫情擴散事件。
在1月24日舉行的2022年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海關總署署長倪岳峰表示,對于進口冷鏈食品和農產品,海關2021年抽查境外生產企業745家次,檢測樣本363萬個,檢出新冠病毒核酸陽性樣本550個,取消、暫停884家企業的輸華資質,對223家境外生產經營單位采取緊急預防性措施,監督口岸預防性消毒各類貨物115萬噸、內外包裝7185萬件。
當前,進口冷鏈食品的疫情防控形勢仍然嚴峻復雜。
3月13日舉行的山東省政府新聞辦新聞發布會上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山東全省有8個市21個進口冷鏈食品專倉檢出陽性食品42批,分別來自11個國家,月均檢出量是去年的1.45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68%。
作為口岸城市,上海洋山、外高橋海港及機場空港集中承載了全國進口冷鏈食品總量近30%的貨運。
根據《中國進口食品行業報告(2021年)》,我國進口食品各品類中,進口額排名前三的分別是肉類及制品、水海產品及制品,乳品。以肉類及制品來看,2020年進口額前三的省份是上海、廣東和天津。其中上海市的進口額占全國21.9%。
中物聯冷鏈委冷鏈物流研究院院長孔德磊告訴第一財經,上海港是全國肉類進口第一大港,占全國港口肉類進口比重仍在上升。以2020年為例,全國肉類進口303億美元,其中上海進口66.3億美元,同比增長65.4%。
孔德磊認為,上海港進口冷鏈食品猛增的重要原因,是因為上海港既做到了疫情的精準防控,又保證了進口冷鏈食品到港通關的時間未受到較大影響,所以很多進口冷鏈食品貿易商將貨物調整到上海港到岸通關。
在全球疫情持續暴發,新冠病毒不時通過境外貨物傳播之下,上海需要實現防疫安全、高效保障、通關便利化等多重目標的動態平衡,這也是更大的壓力所在。
自2020年11月16日起,從上海口岸直接進入上海市儲存、生產、銷售的進口冷鏈食品實施“三點一庫”(海關查驗點、港區提貨點、市內“第一存放點”、中轉查驗庫)閉環管控模式,確保每一車(箱)通過提貨預約、運輸監控、到庫確認、“六面消毒”、核酸檢測、賦碼追溯等流程。
數據顯示,截至2022年1月中旬,上海市“第一存放點”中轉查驗冷庫企業已累計查驗25萬余車(箱),核酸檢測樣本152萬余件,平均日查驗量700-800車(箱),有效落實預防性消毒和核酸檢測措施。
當前,全球正在經歷新冠疫情第四波流行高峰,連續十周每周報告新增病例均超過1000萬例,亞洲地區呈現快速上升態勢,我國周邊有關國家和地區不斷刷新單日新增病例最高紀錄,疫情傳入風險不斷加大。也因此,上海當前外防輸入的壓力依然巨大。
多位專家也都告訴第一財經,全球疫情還在蔓延之中,上海作為中國重要的口岸城市和對外開放門戶,要打造國內大循環的中心節點和國際國內雙循環的戰略鏈接,未來還面臨更大挑戰,必須實現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多方面平衡,精準防控,科學防控,這也是上海必須的擔當,任重道遠。
由深圳市商務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作為謀劃推動深圳市商務高質量
可憐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還想著幫忙。6月,蜜雪冰城憑借一首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新冠疫情暴發2年多來,當上海在“內防反彈”的戰場上作戰時,“外防輸入”也始終面臨著極大的壓力。2022年1月1日至3月15日,第一財經根據上海
盤后數據顯示,3月16日龍虎榜中,共28只個股出現了機構的身影,有10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買入,18只股票呈現機構凈賣出。當天機構凈買入前三的股票
在綜藝表現較為平淡的2022年第一季度,音樂劇競演綜藝《愛樂之都》于3月12日登陸東方衛視、百視TV,成為熒屏上的一抹亮色。這也是音樂劇這門綜
3月16日,統計數據顯示北向資金合計凈賣出0 82億元,其中滬股通凈賣出0 03億元,深股通凈賣出0 85億元。前十大成交股中,凈買入額居前三的是美
3月16日下午,山東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以下為主要內容:目前共有10個市報告疫情存在多個傳播鏈條會上通報,截至目前
3月16日,福建省泉州市召開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防控最新情況。以下為主要內容:泉州累計報告住院233例3月15日0—24時,福建省泉州市
美國國會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參議院多數黨領袖舒默近日宣布,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16日將向美國國會發表講話。佩洛西表示,所有國會成員都受邀參
3月15日,特斯拉再次上調旗下產品在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價格,這是該公司不到一周內第二次漲價。在美國市場,特斯拉提高了所有車型的價格;而在中
3月16日,在上海疫情防控發布會上,市衛健委主任鄔驚雷表示,在最近一波疫情中,上海的無癥狀感染病例很高,已與國外無癥狀感染者的比例趨勢趨
3月16日,北京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92場新聞發布會,以下是發布會要點匯總:新增8例確診病例和1例無癥狀感染者會上通報,3月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