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合唱《沂蒙山小調》、紅嫂故事情景劇《永遠的新娘》《戰地托兒所》……5月2日,山東省臨沂市沂南縣紅嫂家鄉旅游區聯合多家單位打造的沉浸式情景劇《歌聲里的紅嫂》在該縣馬牧池鄉常山莊村山村劇場首演,通過情景化展示及聲、光、電等舞臺手段,生動詮釋了沂蒙精神的深刻內涵。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五一”假期,山東倡導“非必要不遠游”,以“近”享山東好時光為主題,推出“慢享城市”等七大類主題產品,本地游、近郊游、鄉村游等受到游客歡迎。革命老區臨沂市積極響應,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充分發揮紅色遺址遺跡眾多、紅色文旅資源富集的優勢,推出沉浸式、體驗式文旅新場景和各類優惠活動,豐富假日供給,傳承紅色基因。
在革命戰爭年代,臨沂沂南曾涌現出“沂蒙紅嫂”明德英、“沂蒙母親”王換于等一大批可歌可泣的英模人物。為實現紅色資源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該縣打造了紅色文旅聚集區“常山模式”,推動文旅融合高質量發展。在位于常山莊村的紅嫂家鄉旅游區,紅色沉浸式演藝包括山村劇場和情景小院演出兩部分,已推出《沂蒙四季·紅嫂》和《婦救會》《民兵連》《識字班》等多部劇目。
“‘五一’假期,多部情景小劇常態化上演,我們的團隊還于近期打造了《一碗米粥》等新劇目,不斷豐富演出內容。” 山東沂蒙紅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李熙鵬介紹,截至目前,景區山村劇場已演出近20場,觀眾近2萬人次;情景小院演出近千場,觀眾達6萬多人次。這些演出劇目還在短視頻平臺走紅,通過線上引流,吸引了許多年輕觀眾慕名前來景區打卡。
“五一”期間,紅嫂家鄉旅游區舉辦了第二屆紅色文化旅游節,上新個性化文旅活動。當地發揮作為多部經典影視作品取景地的優勢,創新推出“展板講解+沉浸情景體驗”相結合的紅色文化導覽模式,在進行常規講解服務的同時,引導觀眾“還原”紅色影視劇的拍攝場景,近距離體驗影視經典的誕生過程。
尋找與革命英雄有關的連環畫、分析紅色郵局珍藏信封里的歷史線索、學習紅色知識并答題……位于臨沂市河東區的華東野戰軍紀念館推出了山東首個以劇本推理、角色扮演為主題的沉浸式紅色教育項目《淬火成鋼》。該項目融推理解謎、實踐體驗、革命故事再現于一體,讓青少年強化動腦、動手能力,協作完成比賽任務,通過各類角色扮演深入了解英雄人物的心路歷程,從對歷史事件的“參與式”學習中培育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臨沂市河東區黨性教育基地管理服務中心教學培訓科科長袁金鳳介紹,今年“五一”受疫情影響,在研學游、團隊游暫停的情況下,《淬火成鋼》項目暫緩與游客見面,但來到中心所屬的多個展覽館、紀念館等,仍能體驗多樣化的黨性教育。比如,在講解“前河灣整軍”等大事件時,會穿插快板教學內容,展現這些光輝歷史的來龍去脈;講到沂蒙人民擁軍支前時,講解員會進行紅歌教唱等活動;在陳毅、張云逸舊居,還會通過短劇演出形式講述老一輩革命家的故事。2021年,該中心接待游客100多萬人次,日均講解30多個場次。
華東野戰軍紀念館講解員高月間或在沉浸式演藝中客串演員。她坦言,行進式體驗、闖關式參與打破了“你聽、我講”的被動式傳播,讓紅色故事親切、可感,顯然比傳統的講解方式更受歡迎。今年初發布的《中國紅色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1)》顯示,超過40%的年輕游客對紅色旅游的興趣點在于沉浸式體驗,這為臨沂多地探索引入沉浸式項目提供了參考。
臨沂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市將進一步活化利用紅色資源,扎實推動業態融合,助力紅色文旅高質量發展。除推出一批沉浸式文旅業態外,圍繞弘揚沂蒙精神、講好中國故事,還創作推出了現代柳琴戲《福大妮和山杠子》、兒童劇《沂蒙媽媽》等舞臺精品,打造了串聯孟良崮戰役遺址、大青山勝利突圍紀念館等資源點的多條精品旅游線路,多措并舉推動革命老區紅色文化“火”起來,讓紅色基因傳下去。(本報駐山東記者 孫叢叢)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陜西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抵達陜北,這里自此成為中共中央的落腳點,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走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1946文創產業園,他們或在紅城劇場觀看演出,或在音樂
巍巍寶塔山,滾滾延河水,陜西延安是中國革命圣地。1935年10月,中央紅軍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抵達陜北,這里自此成為中共中央的落腳點,
作為文化產業發展的重要載體,文化產業園區承載著推動產業集聚與規模化發展的使命,孵化、培育、輔導、服務了大量文化企業,推動著我國文化
隨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階段,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走進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安區1946文創產業園,他們或在紅城劇場觀看演出,或在音樂
近年來,浙江省衢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儒學文化產業園示范創建工作,將其作為加快建設浙、閩、皖、贛四省邊際中心城市、打造四省邊際共同
失傳的寶物系列是河南博物院2020年底打造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該產品一推出就受到國內外市場的熱捧。它是河南博物院首次采用動態文創理
近年來,伴著山水相融的自然優勢和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山西省高平市以山水為底色、以生態為特色、以文化為靈魂、以康養為載體、以旅游為紐
古老的戲曲藝術是根植于中國人血脈的一種文化傳統,如何讓這種文化傳統更持久、更良性、更能與時俱進地影響國民素質、提升文化修為、滋潤子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