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傳的寶物”系列是河南博物院2020年底打造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該產品一推出就受到國內外市場的熱捧。它是河南博物院首次采用“動態文創”理念開發的一款文創產品,是新時代文旅融合背景下博物館文創發展模式的創新。
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表示,考古盲盒的火爆,可以看出人民群眾對傳統文化消費的旺盛需求,這促使文博人以更加開放的思維跨界合作,不斷探索讓文物活起來的有效方式,使得文物能夠更好融入生活、服務人民。
宅在家里“挖文物”
拿起精巧的洛陽鏟,小心翼翼地剝土,隨著土壤一點點脫落,輕輕掃去上面的浮塵,“文物”大將軍虎符終于現出真容……“五一”前夕,河南鄭州的王子熙收到媽媽贈送的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物”大禮包時驚喜萬分。隨后,化身“考古專家”弄得滿身是泥的沉浸式體驗,更讓他在驚喜中感受了文物內涵。
“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文創產品,分為傳承、史詩、傳說三大種類,2021年9月更新的寶物中已經包含了河南博物院六大鎮院之寶及80多款文物微縮仿制模型,其種類涉及青銅器、玉器、陶器、瓷器,品類繁多,十二生肖獸首印章、大將軍虎符、武則天金簡或杜嶺方鼎等均包含在內。
“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深受歡迎,與它自身屬性密不可分。為了模擬真實的考古體驗,盲盒處處體現考古的專業性,盲盒中包裹“文物”的泥土是來自洛陽北邙充滿千年古都文化氣息的土壤,產品中包含了考古鉆探神器洛陽鏟(微縮版)、專用小刷子,連外包裝上都印有考古地層標記。
“考古和開盲盒很像,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出現什么。”河南博物院文創辦主任宋華稱,河南博物院的考古盲盒并不是盲目跟從近年來興起的盲盒熱,而是充分考慮到盲盒理念和考古工作的共性。相較于普通盲盒開盒即結束,“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打開后需要消費者親手發掘,最終獲得寶物,這種互動體驗讓消費者可以在一個個獨立的“考古現場”中感受探秘歷史的瞬間。
“動態文創”助力提檔升級
博物館文創產品品類繁多,按其發展階段來看,1.0時代主要是各種文物主題的紀念品,2.0時代注重將文創產品的感官體驗。然而,隨著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日趨成熟,越來越多同質化產品開始出現。
“河南博物院文創團隊(簡稱‘豫博文創’)在最初的探索階段,也經歷過追求同質化產品的時期。”宋華說,隨著博物館文創工作的深入發展,他們發現如果總是走別人走過的路、循著別人制定的規則就很難實現突破,于是開始探索一條屬于豫博文創自己的創新之路,開啟了文創產品的3.0時代,河南博物院也在升級之路中提出了“動態文創”的概念。
“動態文創”是指文創產品不再是靜態的、孤立的,而是需要人參與其中,并通過各種互動等方式最后獲得的文創產品。“以開放的姿態迎接公眾,在產品的研發和改進過程中不斷吸取意見,讓公眾感受到自己參與了這款產品的創作。”宋華說,考古盲盒是第一款在此概念下誕生的產品。
“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把考古代表的“傳統”與盲盒象征的“時尚”結合起來,讓大家體驗到發現“文物”的驚喜感、代入感和滿足感,激活了年輕人的好奇心、求知欲和興奮點,一經推出便供不應求。
隨后,河南博物院又推出了“散落的寶物”系列文物挖掘和文物修復盲盒、“雕刻的寶物”傳拓盲盒,它們仍沿用“動態文創”的概念,沉浸感、代入感十足。
鄭州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汪振軍稱,河南博物院的系列考古盲盒通過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讓文化知識由被動灌輸轉變為主動探尋,進而實現文化傳承和消費升級。
讓更多的文物走進生活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河南博物院始終鼓勵文創產品積極“走出去”,打造“立體文創”新布局,讓歷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從一個單一的空間,向外發展形成一個開放包容、交流互動的立體新天地。
2021年7月,河南博物院首次將文創特展“搬”進購物場景,在鄭州二七萬達廣場舉辦“探見博物館之旅——河南博物院“失傳的寶物”考古盲盒互動展”。2021年11月,河南博物院將復刻文物與考古盲盒搬進鄭州市井文化主題街區“鄭州1948”,打造“嗨!國寶”考古盲盒主題展館,通過考古盲盒挖掘鄭州文化的內驅力量。此外,“失傳的寶物”系列考古盲盒先后入駐TOPTOY亞洲潮玩集合店和加拿大大型商超,在大洋彼岸也擁有了一批“忠實粉絲”。
看到考古盲盒的破圈效應,很多品牌希望與河南博物院達成聯名合作。截至目前,豫博文創依托考古盲盒系列產品,先后與騰訊視頻、百度百科、萬達、支付寶、鴻星爾克、凱迪拉克、聯想等品牌達成合作。
“其實從‘活’起來到‘潮’起來的不單單是文物和傳統文化,更是我們心中的歷史自信和文化自信。”馬蕭林介紹,河南正借文旅融合的東風,用活用好豐厚的文物資源,傾力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讓更多沉睡千年的歷史圖景生動再現。(本報駐河南記者 張瑩瑩)
失傳的寶物系列是河南博物院2020年底打造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該產品一推出就受到國內外市場的熱捧。它是河南博物院首次采用動態文創理
失傳的寶物系列是河南博物院2020年底打造推出的考古盲盒文創產品,該產品一推出就受到國內外市場的熱捧。它是河南博物院首次采用動態文創理
近年來,伴著山水相融的自然優勢和豐厚的人文歷史資源,山西省高平市以山水為底色、以生態為特色、以文化為靈魂、以康養為載體、以旅游為紐
古老的戲曲藝術是根植于中國人血脈的一種文化傳統,如何讓這種文化傳統更持久、更良性、更能與時俱進地影響國民素質、提升文化修為、滋潤子
文化,是推動共同富裕的基礎力量,也是關鍵變量。為了讓偏遠山區的孩子能夠讀到更多的好書、改善欠發達地區農村小學的閱讀現狀,浙江省溫州
實現文化和旅游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基石與內驅是文旅隊伍。八閩大地上,活躍著一批忠于職守、開拓進取、勇于創新的福建文旅人,他們日夜辛勤耕
近日,山東省發展改革委等部門聯合印發《山東省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實施方案》的通知。本報特摘編適用于文化和旅游業的政策,
4月29日,湖南省非遺工坊、非遺村鎮、非遺街區省級示范點建設推進會在湖南懷化召開。會議安排部署了湖南省級非遺示范點建設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直以來,特殊群體尤其是殘障群體的文化權益保護都是城鄉公共文化服務的重點和難點。旺盛而多元的文化需求與相對單一的文化產品形成鮮明對
2020年9月,浙江省委書記袁家軍在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實施15周年座談會上明確提出宋韻文化;2021年8月,浙江省委文化工作會議強調,讓千年宋韻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