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古城墻、云溪橋、古街區……漫步于河南??h古城,處處能看到濃縮了數千年厚重歷史文化的人文精華,每走一步都是在與活著的歷史對話。
近年來,??h古城通過讓歷史建筑復活,留住記憶、留住鄉愁,以保護成果惠及百姓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大力改造提升歷史街區,打造旅游亮點,讓??h這座千年古城煥發出全新的生命力。
依托資源打造亮點
近年來,??h緊抓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機遇,積極整合古城、古運河、古糧倉等文化旅游資源,打造了一批具有浚縣標識的文化產品。
衛河??h段在隋唐時期是大運河永濟渠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衛河仍保留著蜿蜒曲折的河道形態和歷史風貌,成為我國古代運河的典型代表。近年來,浚縣實施衛河??h段遺產保護工程,以打造運河文化帶亮點為目標,相繼謀劃實施了大運河浚縣段生態治理、黎陽倉遺址公園、大運河(永濟渠)研究中心、大運河文化主題公園等65個項目,斷流多年的衛河舊河道重新通流,衛河??h城區段生態環境質量大幅提升。
不僅如此,浚縣還圍繞再現明清古城風貌和活化文化遺存,突出“山、水、城”三位一體,啟動了總投資50億元的浚縣古城保護建設工程。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摒棄了大拆大建,采用城市修補與合理更新改造相結合的模式,對東南西北4條主街、南山街歷史文化街區臨街立面和具備條件的內部空間進行更新提升。截至目前,4個城門廣場、縣衙、文廟、翰林府、兵役局等48個項目修復成景。2021年5月,“大運河民俗文化古城——浚縣”入選了《中國大運河藍皮書》典型案例。
秉承保護原則
守護歷史文脈
浚縣古城始終堅持“雙修”原則,將建設重點放在對文化內涵的挖掘與對歷史文脈的守護上,利用縣域文化遺產,打造出一座山水旅游名城。
??h聘請專業團隊對古城做出了總體保護和利用規劃、街區園區設計以及寺廟民居設計,從古城格局到遺址遺跡,從建筑風貌到街巷古宅,最大程度挖掘文化底蘊和歷史積淀。重點突出古運河、浮丘山、大伾山與古城的空間聯系性,保護古城原本風貌和內部的空間骨架。堅持古樹不挪、古建筑不拆、古牌坊不搬,保護好歷史文化,尊重歷史時代性,保持古城原有建筑風格。
活化文旅業態
讓古城“潮”起來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h古城充分挖掘地方特色文化,推動浚縣本地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不斷活化文旅業態,打造了全新的時尚古城。
浚縣擁有眾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如被列入國家級非遺名錄的正月古廟會、民間社火、泥咕咕、大平調等。
??h特色商業街區挖掘本地特色美食、非遺民俗、老字號手作工坊等傳統業態,吸引了“泥猴張”泥塑體驗館、運良石雕展示館、西路大平調、??h子饃八大碗等新舊品牌。在??h古城,游客不僅可以游覽特色商鋪、品嘗特色美食,還能入住特色民宿,體驗古風文創集市、精品社火巡游等古城夜游項目,集文化旅游、民俗體驗、休閑度假于一體的浚縣古城商業集群已具雛形。
浚縣對年輕人也逐漸形成影響力。首屆全國大學生鄉村振興創意大賽上,圍繞“保護傳承、整治修復”理念,來自各個高校的參賽者為浚縣古城改造提升提供新思路,進一步活化浚縣非遺資源。皮影文化體驗館、馬家院民宿、泥咕咕文化體驗空間設計項目、“天下大命”糧倉歷史主題展等一批游覽空間的入駐,不僅為游客營造了舒適的游覽環境,豐富了游客的游覽體驗,還讓傳統文化、非遺在傳承中煥發出新活力,讓這座古城煥發青春。(本報駐河南記者 張瑩瑩)
大運河、古城墻、云溪橋、古街區……漫步于河南??h古城,處處能看到濃縮了數千年厚重歷史文化的人文精華,每走一步都是在與活著的歷史對話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其中提到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
到2024年,力爭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超過8000萬,旅游總收入突破7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5%,文化和旅游產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
大運河、古城墻、云溪橋、古街區……漫步于河南??h古城,處處能看到濃縮了數千年厚重歷史文化的人文精華,每走一步都是在與活著的歷史對話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其中提到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在幫扶文化和旅游企業紓困解難、支持企業創新發展方面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創新舉措。抓企業服務
虎年春節、元宵節期間,安徽抓住這一傳統民族節慶契機,啟動文化進萬家——視頻直播家鄉年活動,組織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非遺展示展演
到2024年,力爭全市旅游接待人次超過8000萬,旅游總收入突破700億元,文化產業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達到5%,文化和旅游產業成為全市經濟發展
2月26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初評結果揭曉。根據投票結果,四川稻城皮洛遺址、山西夏縣師村遺址、甘肅張家川圪垯川遺址、河南南陽
2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副部長、國家文物局局長李群到中國華僑歷史博物館(簡稱僑博)調研,參觀博物館基本陳列、華僑華人與冬奧主題展。李群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發出通知,決定開展2022年文化和旅游信息化發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為文化和旅游領域科技成果轉化提供參考啟示。征集內容
文化志愿者活躍城鄉,公共書房開在老百姓家門口,智慧社區助力破解基層綜治難題……近年來,山東省淄博市通過打造城市書房+新型公共閱讀空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