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mRNA疫苗模塊化生產系統“BioNTainer”成為了第六屆歐盟-非盟峰會的焦點之一。歐盟希望通過在非洲建立本地生產設施,減輕其拒絕放棄疫苗專利帶來的輿論壓力。但各界對此反應不一。預計要到2023年才能正式投產的“BioNTainer”顯然“遠水難解近渴”,其能否幫助非盟實現60%的新冠疫苗在非洲生產還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高度集成和模塊化的疫苗工廠
上周,這個被命名為“BioNTainer”(生物集裝箱)的mRNA 疫苗工廠首次在德國馬爾堡進行了展示。總部位于美因茨的BioNTech公司宣稱,將通過這個可移動的模塊化疫苗工廠,以交鑰匙工程的方式,推進欠發達地區mRNA疫苗的本地化生產。BioNTech的技術總監波廷表示,“原則上,這種移動生產裝置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安裝。”
據BioNTech公司介紹,“BioNTainer”主要由十二個標準集裝箱組裝成的兩個建筑模塊構成。第一個模塊包含活性成分的生產、mRNA以及藥物的制備和濃縮。第二個模塊則進行疫苗的制備,將mRNA與脂質納米顆粒混合形成疫苗成品。后續的裝瓶和包裝則由當地合作伙伴進行。整個疫苗工廠完全集成在大約800平方米的模塊內,包括生物反應器、潔凈室、測試儀器、通風系統等疫苗生產所需的一切。所有必要流程都在被特殊冷卻和有空調的容器中完成。
BioNTech公司表示,一套“BioNTainer”的造價將低于建造同等規模的新工廠所需的1.5億歐元,預計每年可生產4000萬至6000萬劑mRNA疫苗。該模塊化生產系統將在馬爾堡制造,然后通過輪船、卡車甚至飛機運到需要的地方。鑒于非洲的新冠疫苗供應遠低于其他地方,BioNTech將以非洲國家作為首選對象,預計今年下半年可以將第一套生產設備交付非洲。其后可能需要大約12個月的時間來準備材料,安裝,調試和培訓員工,之后才能投入正式生產。
疫苗分配不均倒逼本地生產
BioNTech公司稱,通過與各自國家和非洲聯盟密切協調,首批生產設施將交付給塞內加爾、盧旺達或者南非,而加納和南非的合作伙伴可以通過灌裝和包裝能力來支持生產。BioNTech希望初期由自己配備人員來運營這一模塊化疫苗生產設施,以“安全、快速”地“嚴格遵守”指導方針進行疫苗生產。BioNTech公司的CEO沙欣博士表示,未來希望通過培訓當地專家,以便將長期生產移交給非洲合作伙伴。
目前非洲使用的疫苗中只有百分之一是在非洲生產的。這既不公平也不可持續。但可移動的疫苗工廠未來能夠建造多少、以及在哪里建造,仍將取決于融資情況,以及歐盟、德國和非洲國家之間的協議。BioNTech愿意承擔移動工廠本身的費用,非洲國家則需要提供人員、土地、基礎設施和疫苗灌裝廠。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盟-非洲聯盟峰會上,歐盟和德國政府已經和有意愿的非洲國家協商融資事宜,使它們愿意提供必要的基礎設施。
對于BioNTech公司的創意,德國總統施泰因邁爾予以了贊譽,強調本地生產是“使非洲更加獨立于供應國的正確方式”。他同時批評了歐洲和非洲之間新冠疫苗分配不均的事實,強調對于非洲國家這么多人仍未接種疫苗的問題,歐洲人不應無動于衷。截至目前,非洲只有11%的人口完全接種了新冠疫苗。而德媒報道稱,至2022年2月底,歐盟各成員國將銷毀總共 5500萬劑的新冠疫苗,比贈予非洲國家的3000萬劑多出2500萬劑。
全球疫苗短缺問題仍未解決
推出“BioNTainer”或許是在非洲國家生產mRNA疫苗積極的一步,但它并不是“授之以漁”的壯舉,也沒有減輕德國和歐盟拒絕放棄疫苗專利帶來的輿論壓力。BioNTech公司從新冠疫苗中獲取了高額的利潤,其銷售額從2020年的近10億歐元躍升至2021年的170億歐元以上。但其仍然不愿意放棄專利,以促進全球生產并幫助解決疫苗分配不平等問題。NGO組織“無國界醫生”的疫苗專家勞拉·多維法特批評稱,BioNTech公司的計劃耗時太長。如果BioNTech等企業同意技術轉讓,僅南半球就有約120家制藥公司能夠在幾個月內開始生產mRNA疫苗。
類似批評的聲音也來自國際發展和救援組織樂施會。其衛生政策專家安娜·馬利歐特表示,“BioNTainer”不能解決全球疫苗短缺問題。BioNTech和其他公司無視世衛組織在非洲的mRNA技術轉移中心是不可接受的。該中心現在已經確定了埃及和肯尼亞等六國為第一批受援國,正準備生產本土研制的mRNA疫苗。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說,沒有其他事件像新冠大流行那樣表明,依靠少數公司來供應全球公共產品是有局限性的,而且是危險的。
此外,BioNTech研發“BioNTainer”還有一個目標,即開拓未來的mRNA疫苗市場。原先需要數萬個步驟的mRNA疫苗生產現在被集成到了12個集裝箱中,所有“BioNTainer”相關的專利及工藝流程和技術知識都掌握在BioNTech公司手中,離開它的支持,例如加工好的前期產品等,模塊化的疫苗工廠很難正常運轉。BioNTech的目光更加長遠,它雖然不打算從向非洲推出的“BioNTainer”項目中獲利,但已經在研究該生產設施“不同的用途”,例如抗瘧疾或結核病的mRNA疫苗。(科技日報駐德國記者 李山)
近日,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mRNA疫苗模塊化生產系統BioNTainer成為了第六屆歐盟-非盟峰會的焦點之一。歐盟希望通過在非洲建立本地生產設
據CNET報道,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分享的首批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圖像是由來自18個不同鏡片的18個版本的同一顆星組成的。周五,
一段時間以來,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這種抗菌材料提取出來可用于醫療植入物、醫院建筑物表面和傷口敷料等應用場景。現在,科學家
一次發射要將22顆大小、規格不一的衛星安全順利地送達預定軌道,這一歷史紀錄究竟是如何實現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
近日,德國BioNTech公司研發的mRNA疫苗模塊化生產系統BioNTainer成為了第六屆歐盟-非盟峰會的焦點之一。歐盟希望通過在非洲建立本地生產設
據CNET報道,本月早些時候美國宇航局(NASA)分享的首批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圖像是由來自18個不同鏡片的18個版本的同一顆星組成的。周五,
一段時間以來,生物活性玻璃(bioactive glass)這種抗菌材料提取出來可用于醫療植入物、醫院建筑物表面和傷口敷料等應用場景。現在,科學家
一位最近出院的心臟病患者正在使用智能手表來幫助監測他的心電圖信號。這款智能手表看起來非常安全,但處理該健康信息的神經網絡使用的是私
一次發射要將22顆大小、規格不一的衛星安全順利地送達預定軌道,這一歷史紀錄究竟是如何實現的?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征八號運載火箭副
記者從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獲悉:當前,我國秋糧收購平穩有序,收購進度快于上年,市場運行總體平穩。截至2月20日,主產區各類糧食企業累
美國西北大學和郎澤科技公司研究人員在最新一期《自然·生物技術》發表論文稱,他們在一項新的試點研究中,將一種梭菌進行遺傳工程改造,用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志網站日前報道,一家美國小公司研制出了一種富含藍莓等超級食品中有益成分的轉基因紫色番茄,該公司目前已經向美國農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生物技術研究所玉米功能基因組創新團隊和華南農業大學合作,研究發現類綠色革命基因ZmSPL12通過調控D1基因轉錄增強玉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