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天價片酬”可謂近年來娛樂圈“久攻不下”的難題,也一直引發社會各界的普遍不滿,認為這嚴重背離“按勞分配”原則的財富取得方式,對青少年人生觀的養成、對社會價值衡量標準等都會產生負面影響。因此,嚴厲管控失控的片酬,也成為公眾的強烈愿望。
近日,《“十四五”中國電視劇發展規劃》印發,“十四五”時期將規范包括演員片酬在內的收入分配秩序,推廣使用標準化、制度化、制式統一的片酬等勞務合同。其中提出,堅決反對“天價片酬”,嚴格執行每部電視劇全部演員總片酬不得超過制作總成本40%,主要演員片酬不得超過演員總片酬70%的制作成本配置比例規定,加強片酬合同備案與核查。
“明星片酬確實該管管了。”“規范很棒,要真正落實,加快推進。”消息發出后,引發眾多網友熱議,足見人們對于那些只有流量、沒有演技,也沒有藝德的“高貴”明星的深惡痛絕。不光是普通觀眾不滿意,眾多演藝界人士也對這些依靠流量、粉絲拿高額片酬的“資本寵兒”深惡痛絕。比如,去年9月,陳道明在一次文藝座談會上曾這樣抨擊所謂的流量明星:“我從來不認為這些演員是我們隊伍中的人,他們不是文藝界的,他們是流量界的。他們是被包裝炒作出來的‘塑料演員’……他們影響了我們很多優秀創作者的名譽、聲譽。”
此次規范再度釋放出鮮明信號:絕不允許天價片酬對影視行業的損害,絕不放任資本涌入影視行業只為逐利,把那些“不背臺詞,拍戲全是念1234567,靠后期配音的;不鉆研演技、只為自己扮相靚麗的;演戲沒有情感投入,完全靠催淚棒擠眼淚的;甚至全程不出現在片場,全部靠替身的流量明星捧上天,變成“吃著飯砸著鍋”的行業碩鼠。
需要明確的是,營造天朗氣清的文娛風尚,需要不斷加強政府監管,而不能僅僅依賴市場的自發調節,迷信市場的“自凈能力”。
事實上,遏制明星的“天價片酬”并不是第一次。2020年4月,中國電視劇制作產業協會發布倡議書。其中規定,一部電視劇、網絡劇的編劇、導演和男、女一號主演的酬金,各自最高不得超過制作成本的10%,全體演員酬金不得超過制作成本的40%。2021年9月,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文藝節目及其人員管理的通知》,要求嚴格執行演員和嘉賓片酬規定,嚴格片酬管理告知承諾制度。嚴肅懲戒片酬違規、“陰陽合同”、偷逃稅行為。
這些都在釋放出明確信號:相較于流量、資本,演技、藝德才是演員行穩致遠的法寶。老一輩的藝術家德藝雙馨的美德才是真正的評判標準,是好作品誕生的保證,是以好作品營造良好社會風氣的硬支撐。演員們想要在舞臺上保持光彩,必須堅持演技與藝德“雙修”,因為只有努力涵育藝德,努力錘煉演技,真正拿出好的作品的演員,才會被大家喜歡,演藝之路才會越走越寬。
對此,在片酬改革上,首先要嚴格執行行政規范,遵守行業自律,加強合同管理,消除陰陽合同等現象。其次要建立相對透明的演員片酬評估機制,將片酬數額與演員的地位、演技、職業道德等相掛鉤,減少取酬的隨意性,杜絕個別經紀人或經紀公司,通過炒作虛抬明星身價,誤導公共認知。最后,要建立良性的市場環境、良好的競爭機制,讓德藝雙馨成為影視行業各類獎評比賽的評判指標,讓好演員、好作品成為追逐的對象,鼓勵更多的年輕演員努力提升演技,提高素質。另外,要加大監督和宣傳力度,為公眾、為粉絲樹立起正確判斷作品及演出水準的標準。
只有給畸形上漲的個別演員的片酬套上韁繩,確保總片酬占制作總成本的比例合理,才能確保作品質量,這樣的道理其實并不復雜。事實上,也并非所有作品都是“流量明星”撐起的作品,一些如《人民的名義》的作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效應,它們為明星效應、粉絲經濟為主導的影視流量圈,樹立了不拼明星、不拼片酬,以劇本質量、精良制作和老戲骨的精彩演繹贏得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成功典范。這樣的作品更多些、更有市場,“流量明星”們也就逐漸喪失了漫天要價的籌碼。
2月15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豫見春天·惠游老家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2月16日至3月31日,河南全省226家3A級及以上景區對游客
1998年虎年除夕,中央民族樂團在指揮家陳燮陽的執棒下,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先后演奏了《春節序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中國民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大數據
2月15日,記者從河南省政府新聞辦舉行的豫見春天·惠游老家活動新聞發布會上獲悉, 2月16日至3月31日,河南全省226家3A級及以上景區對游客
1998年虎年除夕,中央民族樂團在指揮家陳燮陽的執棒下,在奧地利維也納金色大廳先后演奏了《春節序曲》《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等中國民
北部灣海天一色,桂北山區霧凇晶瑩,程陽八寨歌舞翩躚,桂東南粵韻飄香……虎年春節的南國壯鄉景美情濃、歡歌笑語,各族群眾和游客沐浴春風
文旅中國·百城百藝非遺活力展示平臺依托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自主知識產權系統中傳云,實現對1557個國家級非遺項目、3610個子項非遺傳播大數據
近日,由北京冬奧組委和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主辦的2022北京冬奧會官方項目2022奧林匹克美術大會展覽在北京開幕,展覽以冬奧之美·相約北
2月14日,由中國科協、科技部、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人民日報社、新華通訊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聯合主辦,全民科學素質綱要實施工作辦
作為世界著名古都,北京的歷史文化是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的偉大見證,其擁有3000多年建城史和860多年建都史及世界文化遺產7處、不可移動文物38
作為網絡文化領域近年來發展最為迅速的新業態之一,網絡文學的全球影響力正在與日俱增,看網文、寫網文已成為眾多年輕人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
2月13日,2022年河南省元宵節民族音樂會在河南藝術中心音樂廳精彩上演,婉轉動人的民族旋律,帶領觀眾賞月色嬋娟,觀龍舞雪燈,聽喧天鑼鼓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