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新版呂劇《一號村臺》要在1月初演出,家住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的高程華趕忙讓女兒務必買3張票。幾個月前,樓下的兩位鄰居邀請高程華看戲,票錢沒讓高程華掏,后者一直念念不忘。如今,在濟南市和山東省部分城市,老朋友相約看一場演出是件時髦的事情,特別是對山東省最具代表性的地方劇種——呂劇而言,每次在省會演出,除了固定粉絲,還有一批散客去捧場。過去兩年,山東省呂劇院作為呂劇區域創作的龍頭院團,集中力量、集聚資源,努力推出一批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藝術震撼力強的力作,勇攀文藝創作生產的高峰。
山東省呂劇院黨委書記、院長孫香蘭表示,作為齊魯大地地方戲曲的典型代表,呂劇近年來發展態勢向好。這主要歸功兩個方面:一是在國家倡導下,各級黨委、政府普遍重視呂劇;二是院團從業者敢于自我革新,聚焦新時代觀眾的需求,創新性開展工作。
以精品回應社會關切
魯西南地處黃河下游,沿黃灘區歷史上飽受洪澇之苦。山東省2017年8月起全面實施黃河灘區遷建工程,到2021年5月,工程建設任務按計劃完成,超60萬灘區居民的防洪安全和安居問題得到解決。新版呂劇《一號村臺》就是以此為背景。
作為山東省重點創作劇目,《一號村臺》的創作備受各界關注。前期,該劇初排版本曾立上舞臺,接受觀眾和專家檢閱。2020年以來,山東省呂劇院秉承“小切口、大時代”理念,自覺扛起省級文藝院團引領區域創作的責任,推翻舊版本,進一步聚焦灘區遷建新貌,聘請業內名家重新打造2021年版《一號村臺》。新版《一號村臺》準確把握文藝工作面臨的形勢,更加聚焦中國精神。
劇中基層黨員干部梁滿倉為完成父母遺愿,三十年如一日找尋哥哥,踏遍灘區每個角落。適逢灘區遷建規劃獲批,因為熟悉當地風土人情,梁滿倉被破格提拔為遷建負責人。此后,他發揮黨員不怕吃苦、敢于擔當的精神,克服拆遷補償、資金籌措、戶型修改等困難,幫助廣大群眾順利搬入新居。
壯舉的完成,離不開周圍人的理解與支持,更得益于各級黨委、政府的堅強領導。梁滿倉完成遷建使命的同時,漂泊在外的哥哥終回家鄉,久別重逢的發小冰釋前嫌,因灘區窮困無法在一起的年輕人也喜結連理。一個個生動感人的畫面,昭示著灘區群眾百年來的“安居夢”“致富夢”終于成真,堅定了大家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的決心。
聚焦新時代群眾觀賞需求
2021年7月下旬,齊魯大地時值酷暑。山東省呂劇院的演職人員兵分兩路去基層,兩路人馬雖路線不同、節目不同,但目標都是明確而堅定的:到基層群眾的家門口去。
山東省呂劇院演員蓋勇說:“有空調的屋里涼快,誰都知道;待在濟南有親友陪伴,誰都明白。可是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怎么辦?戲迷朋友的期待怎么辦?”對山東省呂劇院每位演職人員而言,下鄉不是苦差事,恰恰相反,這是令人興奮與激動的“美差”。
近年來,山東省呂劇院每次在惠民展演出發前就進行謀劃設計,每場演出都安排兩班人馬:一是以防萬一,確保任何條件下演出都能順利進行;二是給年輕人機會,讓更多熱愛呂劇藝術的青年文藝人才有施展的舞臺。
除了展演模式創新,山東省呂劇院還注重更新創作方法論,以守正創新的理念推出人們喜聞樂見的作品。
2021年6月底,山東省呂劇院創作排演的呂劇《我心永恒》亮相第十二屆山東文化藝術節新創作優秀劇目評比展演。該劇講述了兩代人的信仰與愛情的故事,沒有跌宕起伏的劇情,創作人員更多側重人物的內心變化,大量使用倒敘、插敘,發揮呂劇唱腔特有的抒情優勢和“煙火氣”特色,真摯細膩地展現了革命年代無數英烈背后的“小家故事”。
作品好不好看,普通觀眾最有發言權。《我心永恒》在正式首演前,特別舉辦“呂友專場”,目的是激發呂劇愛好者的熱情與積極性,推動觀眾深度參與到藝術創作鏈條中,給作品提意見,為劇目把脈定向。
與火熱的生活打成一片
幾年來,山東省呂劇院大力推動呂劇與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新媒體有機融合,以數字化技術為先導,積極推動文藝創作生產方式的變革和進步,豐富創作手段,拓展藝術空間,不斷增強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和核心競爭力。
2018年以來,山東省呂劇院狠抓精品創作,完善人才梯隊建設,創新惠民模式,均取得了明顯成效。但是,在新形勢下,特別是與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和省內外先進文藝單位相比,山東省呂劇院還有一定差距,需要提升、趕超。
基于此,2020年,山東省呂劇院與山東藝術學院開啟戰略合作。山東省文化和旅游廳一級巡視員李國琳認為,藝術是一門綜合學科,藝術專業學生需要借助實踐舞臺來磨礪成長,文藝院團也需要借助院校力量提升發展質量。山東省呂劇院與山東藝術學院的戰略合作,就是落實這一理念的生動實踐。
為破解傳統戲曲受眾減少、觀眾老齡化難題,聚焦文藝院團在新時代守正創新的使命任務,山東省呂劇院2020年起探索推出“呂友卡”。“呂友卡”本質上是一張觀演會員卡,不僅具有門票兌換功能,持卡民眾還可參加山東省呂劇院組織的呂劇公共教育活動,近距離跟呂劇名家學戲。“呂友卡”的發行一方面“拴”住了觀眾,培育了受眾群,另一方面也搭建了戲迷與呂劇名家近距離接觸的平臺,為傳統戲曲在新時代繁榮發展提供有益借鑒。
孫香蘭介紹,“呂友卡”發行后,山東省呂劇院配套組織了多場線下戲迷交流活動。對戲迷而言,可以走進排練場地,跟演員學戲,提高水平;對演員來說,排練時即面對觀眾,能有效修正演出瑕疵,提升舞臺表現質量。(本報駐山東記者 蘇 銳 文/圖)
如果說電影將人的壽命延長了3倍,那觀劇也同樣如此,舞臺是一面鏡子,當我們走進劇場時,我們看到了不同的人生、不同的自己。看戲是在看熱
同質化現象的產生不僅僅是藝術生產者的事,而是全社會的事。其產生的原因是復雜的,僅以口號式的正面提倡或簡單的反面批判是不能解決問題的
近日,受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委托,由中國動漫集團、中華中醫藥學會、騰訊視頻聯合出品的動畫片《手指的魔法》在北京首映。《手指的魔法》講述
近日,莫言與當代中國文學創新經驗研究叢書新書發布會暨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發布會由作家出版社、陜西師范大學人文社科高等研究院、國家社科
廣西壯族自治區防城港市地處祖國的西南端,沿邊沿海靠山,聚居著壯、瑤、苗、京等少數民族,還是全國唯一的京族聚居地。民族團結關系著國家
舞獅子、敲鑼鼓,舞起皖北花鼓燈,唱響淮河琴書。1月9日下午,在安徽省阜陽市阜南縣段郢鄉蒲莊村,2022安徽省鄉村村晚精彩上演。演出以歡樂
禮贊百年風華 謳歌青春中國湖南廣電慶祝建黨百年主題交響樂宣傳總結座談會近日在長沙召開。湖南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楊浩東出席會議并講話
2021年12月22日是國家大劇院建院14周年的日子。當天舉辦的建院14周年慶祝活動及隨后推出的系列演出,因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通過線上、
它以極致的身體美學給我們以藝術的享受和力量激發,并喚起我們對友誼、勇敢、使命、責任的思考。感謝西安戰士戰旗雜技團把這么精彩的節目帶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