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發文:TaCol-B5的發現提高谷物產量 小麥產量提高

2022-04-11 10:32:31   來源:科技日報

小麥是全球分布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超過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提高小麥產量,事關全球糧食安全。

4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學獲悉,該校農學院應用植物基因組團隊賈海燕教授與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等機構合作,發現并克隆了一個提高小麥籽粒產量的關鍵基因TaCol-B5,他們同時揭示了該基因產生的蛋白與磷酸化激酶的相互作用,為蛋白質磷酸化可能參與小麥穗形成和籽粒產量提供了示范。該成果日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其配發的評論文章認為,“TaCol-B5的發現是提高谷物產量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提高了我們對控制株型和產量的分子機制的理解”,“該論文對TaCol-B5的鑒定為挖掘小麥產量潛力提供了一條新途徑”。

據介紹,普通小麥的籽粒產量受三個主要因素影響:單位面積的穗數、每穗粒數和粒重。穗數可以通過促進分蘗而增加,每穗粒數分為小穗數和每小穗粒數兩個亞組分,增加小穗數是提高粒數但不降低粒重的有效途徑。

“上世紀60年代,以降低農作物株高、半矮化育種為特征的第一次‘綠色革命’,使得全世界水稻和小麥產量翻了一番,解決了溫飽問題。年來,雖然小麥新品種迭出,籽粒產量不斷提高,但增速相對緩慢。”論文共同第一作者賈海燕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如何找到基因提高小麥產量,激發著學者們的研究興趣。“最初,我們發現小麥‘CItr17600’的粒數較多,就想把控制這一表型的基因克隆出來,但這需要先‘鎖定’對應的基因組區域,然后再驗證候選基因是否決定了它的高產。”2018年賈海燕在美國俄克拉荷馬州立大學做訪問學者時,便與研究者們去田間調查小麥小穗節數和穗粒數,然后再回實驗室做分析。

研究人員先利用CItr17600和揚麥18的F2:3家系,將一個控制每穗小穗節數的主效數量狀基因定位在7B染色體上,接著通過重組體表型和基因型分析和雙親序列比對,確定TaCol-B5為候選基因。

隨后,他們從CItr17600中克隆了TaCol-B5的cDNA,將其轉化到揚麥18中,表型分析發現在轉基因的不同后代都顯著提高了穗數、每穗小穗節數及其粒數,從而證實TaCol-B5為提高產量的關鍵基因。

TaCol-B5基因為何能提高籽粒產量?“我們在對比單倍型基因產物序列時發現,高產TaCol-B5與低產TaCol-B5蛋白之間有3個氨基酸存在差異,于是設想這三個不同的氨基酸,是否影響與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繼而影響了籽粒產量。”賈海燕介紹。

經實驗,研究者發現高產單倍型TaCol-B5的第269位的絲氨酸被甘氨酸取代后,影響了該蛋白與磷酸化激酶TaK4的互作。

“研究表明,該氨基酸的替換影響了TaK4對TaCol-B5/TaCol-B5的磷酸化,而在以往的研究中還沒有發現蛋白磷酸化與作物籽粒產量的關系。”論文的共同第一作者、中國農科院作物所李甜副研究員說。

值得關注的是,研究人員發現克隆的高產小麥等位基因TaCol-B5存在古老的四倍體的二粒小麥中,但在全球現代小麥品種中極為罕見。來自全球各地的1657份小麥種質,僅有33份小麥種質攜帶這一優良基因,在檢測的346中國小麥品種中,只有四個品種擁有這一高產基因。

“這可能與小麥矮化育種有關,因為現代的理想株型普遍較矮,TaCol-B5在選擇育種過程中丟失了。利用這一基因雖然增加了株高,但可以實現產量的突破。”賈海燕分析。(科技日報記者 金鳳)

標簽: 利用基因 小麥產量 產量提高 提高谷物產量

相關閱讀

《科學》發文:TaCol-B5的發現提高谷物產量

科技

小麥是全球分布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超過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提高小麥產量,事關全球糧食安全。4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

2022-04-11

中美學者克隆出提高籽粒產量關鍵基因 成果

科技

小麥是全球分布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超過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提高小麥產量,事關糧食安全。4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

2022-04-11

“重編程”讓皮膚細胞“返老還童”30歲 可

科技

英國巴布拉漢研究所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電子生活》(eLife)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名為成熟期瞬時重編程的新方法,可在不喪失人類皮

2022-04-11

專家:如何延長帕金森藥物治療“蜜月期”

科技

4月11日是第26個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是一種運動障礙疾病,現有研究認為,帕金森是由于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減少引起的疾病。因為多巴胺神經

2022-04-11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冷卻工作繼續進

科技

中紅外儀器(MIRI)和其他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儀器在過去三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在通過向黑暗的太空輻射其熱能來冷卻。近紅外儀器將在大約34至

2022-04-11

《科學》發文:TaCol-B5的發現提高谷物產量 小麥產量提高

科技

小麥是全球分布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超過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提高小麥產量,事關全球糧食安全。4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

2022-04-11

中美學者克隆出提高籽粒產量關鍵基因 成果發表于國際學術期刊《科學》

科技

小麥是全球分布最為廣泛的糧食作物,世界上有超過40%的人口以小麥為主食。提高小麥產量,事關糧食安全。4月10日,科技日報記者從南京農業大

2022-04-11

“重編程”讓皮膚細胞“返老還童”30歲 可能會徹底改變再生醫學領域

科技

英國巴布拉漢研究所科學家在近日出版的《電子生活》(eLife)雜志上撰文稱,他們開發出一種名為成熟期瞬時重編程的新方法,可在不喪失人類皮

2022-04-11

專家:如何延長帕金森藥物治療“蜜月期”

科技

4月11日是第26個世界帕金森日。帕金森是一種運動障礙疾病,現有研究認為,帕金森是由于大腦中多巴胺神經元減少引起的疾病。因為多巴胺神經

2022-04-11

韋伯太空望遠鏡的中紅外儀器冷卻工作繼續進行 以便能夠探測更長波長的光子

科技

中紅外儀器(MIRI)和其他韋伯太空望遠鏡的儀器在過去三個月的大部分時間里一直在通過向黑暗的太空輻射其熱能來冷卻。近紅外儀器將在大約34至

2022-04-11

研究人員發現蜘蛛是如何利用夜視和人工智能結網的秘密

科技

蜘蛛可以說是一種非常耐人尋味的生物。無論讓你會做噩夢的巨型蜘蛛還是以編排好的群體方式捕食的蜘蛛,這些微小的生物可以非常壯觀。現在,

2022-04-11

釋光測年技術揭開遠古良渚遺址奧秘 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第四紀地質年代學》上

科技

4月10日,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由該校科技考古實驗室與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合作,對北村遺址中的陶器、紅燒土和碳化植物遺存開展

2022-04-11

研究首次揭示脂肪酸氧化增強是百歲老人最為顯著的代謝特征

科技

人口老齡化是我國及全球許多國家面臨的日益緊迫的問題。記者7日從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獲悉,該所研究人員利用新型代謝網絡分析方法,

2022-04-08

向大自然要蛋白 科技創新讓“植物”變成“肉”

科技

切好的香腸色澤誘人、烤好的肉脯香味四溢、3D打印的糕點形態各異……這可不是哪家的廚房,而是位于南京農業大學的國家食用菌產業技術體系加

2022-04-08

42個阿爾茲海默病相關新基因揭示 研究表明患者大腦的退化可能與小膠質細胞有關

科技

在迄今為止最大的阿爾茨海默病遺傳風險研究中,科學家發現了42個新的與該疾病發展相關的基因。研究結果表明,阿爾茨海默病患者大腦的退化可

2022-04-08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

工銀瑞信累計創造投資回報4707億元 夯實投研能力建設

公募基金行業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首要社會責任就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