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上下“一盤棋”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美麗勞動花香飄滿津門

2022-05-24 11:00:37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周末的傍晚,天津市河東區鳳凰小學三年級學生賈鈞哲正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勞動作業——包餃子。他以菠菜汁和紫甘藍汁與面粉和成面團,剁、搟、捻、捏一套動作行云流水,一只只紫綠相間的漂亮餃子便在案板上排排鋪開。

而在中德應用技術大學勞動教育示范田里,學生親手種植的菠菜也成熟了。為了表達對駐守校園教師的感激,學生們采下鮮嫩的菠菜,在食堂廚師幫助下,將一道菠菜炒雞蛋端上了當晚值班教師的餐桌,給教師帶來了一個美味的驚喜。

這樣的勞動場景,如今在天津并不鮮見。不久前,教育部對32個省級地區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推進情況進行了一次調研。調研結果顯示,天津推進大中小學勞動教育各項指標落實率為100%。49項指標中,天津超過80%的指標高于全國均水,部分指標遠高于全國均水。亮眼的數據背后,是天津自上而下對勞動教育的細致規劃,是天津各級各類學校對勞動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創新發展。

強化頂層設計,“一盤棋”推進勞動教育

你能在5分鐘內包幾個書皮?你能在3分鐘內把一摞衣服疊得整齊又美觀嗎?10分鐘內擦玻璃,你能否擦得干凈?這些聽起來十分“接地氣”的家務勞動,成為天津市首屆中小學勞動技能大賽上的比賽項目。

2021年春季,這場別開生面的勞動技能大賽在天津鳴鑼開賽。從校賽到區賽再到市賽,兩個月的時間里大賽逐級比拼,天津市120萬名中小學生全員參與。學生在緊張有趣的比拼中增強了勞動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將“勞動最光榮”的理念深植心中。

為什么孩子們在比賽中如此踴躍?這源于時的日積月累。2020年10月,天津市委、市政府印發《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若干措施》文件,讓學校勞動教育有了“章法”。“每所中小學校至少建設1間勞動實踐教室”“每所職業院校和普通高等學校至少建設1個校內勞動教育工坊”“學生參加家務勞動和掌握生活技能情況要按年度記入學生綜合素質檔案”……這些操作強的舉措,讓“熱愛勞動”不再是一句口號。

自此,天津各級各類學校的勞動教育在以往經驗和基礎上,更加有的放矢、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除了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和選修課,各種有創意的勞動實踐也層出不窮。

天津市河東區香山道中學在校內打造“葫蘆種植園”,各班學生認領責任田學葫蘆種植技巧;武清區光明道小學將民族傳統手工藝“扎染”引入校園,學生在傳承非遺文化的過程中體會勞動之美;天津師范大學成立玩教具制作工坊、傳統服飾技藝勞動工坊等4個校內勞動教育工坊,讓學生參與生產勞動和服務型勞動;天津職業大學與南開區養老中心等30家單位共建校外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大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鍛煉專業技能……

“通過在校內開設勞動教育課程、開展各類勞動實踐活動、舉辦勞動技能大賽,天津教育系統從上到下都形成了高度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學生們不論在課內還是課外都能體會到勞動帶來的快樂與滿足,在潛移默化中將勞動變成了自己的‘肌肉記憶’。”天津市教委體美勞教育處處長張健青說。

家校攜手,凝聚勞動教育強大合力

腌制雞丁的同時切蔬菜丁,炸花生米后下鍋煸炒,一盤宮保雞丁就出鍋了。在一個周末的晚上,天津市寶坻區第一中學高一學生張涵正在參加學校開展的“為家人做一道菜”活動。“在做飯中我體會到了父母的辛苦,以后一定會盡力分擔家務勞動。”張涵說。

2021年底,天津的學生家長們收到了市教委發布的兩份關于中小學生家庭勞動的“清單”。第一份是“正面清單”,對每個年齡層次學生在家中應掌握的勞動能力提出了建議。更耐人尋味的是第二份“負面清單”,其中列出了諸多家庭中不能做的事,例如“家長給孩子穿衣服、洗漱”“家長幫孩子整理文具與書包”“家長幫忙包書皮”等。清單由各學校推送給家長,讓家長及時了解并配合改進。

家長林女士一直將讀小學的兒子照顧得無微不至,早上幫忙穿衣,晚上幫忙整理書包。“看到這份‘負面清單’后,我忽然意識到自己做錯了。我立即為孩子制定了家庭勞動方案,讓他從自己的事做起,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林女士告訴記者,今年春節期間孩子還參與了家中的掃房工作,收獲滿滿。

天津市教育部門深刻意識到,只有形成家校合力,勞動教育才能貫徹始終。除了發布“清單”,天津市教委還督促各學校建立了家長委員會,通過家長會、家訪、家長開放日、家長接待日等各種家校溝通渠道,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勞動教育理念。

而以寧河區為試點的勞動教育教材工作也開展順利。今年1月,寧河區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資源《勞動實踐》,讓勞動教育課程有了“專用教材”。作為全市首套成體系、完整的勞動教育課程資源,這套共19冊的教材全部圍繞日常生活勞動、服務勞動和生產勞動設計內容。其中的通用內容不僅引領學生掌握基本的勞動知識和技能,更讓學生領悟“技進乎道”的勞動文化,形成勤儉、奮斗、創新、奉獻的勞動精神。而區域本土內容則來源于寧河區內的非遺項目,如剪紙、泥塑、木版年畫等。

“我們從書中感受到了勞動教育傳遞出來的以勞潤德、以勞啟智、以勞健體、以勞育美、以勞創新的理念。”學生家長王女士告訴記者,這套《勞動實踐》教材讓她懂得了勞動綜合育人的意義,也啟發她在家庭中用勞動培養孩子。

目前,根據區域特色設計勞動教材的工作正在全市各區深入推進。從清單到教材,家校共育讓孩子們從課上到課下都有了勞動環境,走出了“在學校做勞動小能手,回到家當甩手掌柜”的困境。

大中小學一體化,推動勞動教育可持續發展

春日午后,天津科技大學“花彩工坊”勞動基地實驗室里,化工與材料學院學生劉文知正在忙碌著。他一邊將配制好的玫瑰精油加入皂基,一邊放入恒溫水浴鍋中加熱,經過打皂、入模、脫模等工序后就可以完工了。“選取手工皂最優配方的過程,讓我懂得了很多第一課堂以外的知識。能有這樣的機會參加與專業相關的實驗勞動,讓我對自己的專業更加熱愛了。”劉文知說。

在天津,勞動教育不僅是中小學的事,同樣也是大學的事。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天津市教委統籌規劃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推動不同學段勞動教育相互銜接,并鼓勵高校多渠道服務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開展。

作為天津唯一的農業高校,天津農學院在薊州區建立了天津市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基地,2021年共完成17所中小學4600余名學生的勞動周教育活動,并承辦了天津市首屆中小學勞動技能大賽涉農項目比賽。學校還主動與中小學合作研發學農勞動教育課程,目前已經開發出五大類40余門課程,如蔬菜栽培、植物標本制作等。這些課程讓學生擁有了沉浸式勞動體驗,從小感受“真勞動”。

天津職業大學作為一所職業院校,成功入選天津市中小學生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學校開發了各級各類適合中小學勞動教育實踐的主題課程104門,組織上海道小學、匯德學校等5所中小學49個班次的學生,共計1890人次來校參加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在深入調研、了解中小學勞動教育師資需求的基礎上,設置了勞動教育新專業,培養適應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需要的“一專多能”應用型人才。

2021年12月,天津市勞動教育師資培養培訓中心、天津市勞動教育教學研究中心、天津市大中小學勞動教育聯盟在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揭牌成立。“‘兩中心一聯盟’以多方協同、各層貫穿、一體化開展、統籌推進,形成全國領先、特色鮮明的天津市勞動教育發展新格局。”張健青介紹。

勞動教育的舞臺為何能在天津不斷拓寬和延伸?在天津市教委副主任郝奎剛看來,這是因為從天津市委、市政府到每一所學校都對此高度重視,將勞動教育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各方形成合力,一起推動各項舉措落地;教育部門對工作機制、課程體系、實踐場所、家校共育、師資培養等環節進行了細致的規劃與布置,探索構建獨具特色的校園、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勞動教育體系;兩年,天津在大中小一體化格局下整體推進勞動教育,收到了良好效果。

“今年,我們將繼續加強勞動教育分類指導工作,在小學、中學、大學各教育階段建立起‘遞進式’勞動教育課程體系,打造一批社會實踐基地,評選出一批示范學校、精品課程、優秀教師和勞動小能手,提升勞動教育的針對和實效。”郝奎剛說。

標簽: 天津市上下一盤棋 深入推進 勞動教育 勞動花香飄滿津門

相關閱讀

天津市上下“一盤棋”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美

教育

周末的傍晚,天津市河東區鳳凰小學三年級學生賈鈞哲正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勞動作業——包餃子。他以菠菜汁和紫甘藍汁與面粉和成面團,剁、搟、

2022-05-24

北京教育系統機關41名聯絡員駐守高校疫情防

教育

5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學房山閻村校區疫情發生當天,北京市教委民辦教育處薛聞喆第一時間奔赴校園,立即投入到學校突發疫情防控處置工作中。

2022-05-24

數字化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 提高基礎

教育

編者按: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其中提到,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

2022-05-24

鄉村教師應做好德育教材的鄉土“活化” 培

教育

扶貧先扶志。鄉村教育扶起鄉村之志,鄉村德育扶正鄉村之志。鄉村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重大任務,有義務、有責任做好鄉村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塑

2022-05-24

超半數畢業生參加過“云招聘”“云面試”

教育

當求職遇上疫情,畢業生們該如何應對?由于疫情反復,今年很多線下招聘會按下了暫停鍵,改為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安徽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

2022-05-24

天津市上下“一盤棋”深入推進勞動教育 美麗勞動花香飄滿津門

教育

周末的傍晚,天津市河東區鳳凰小學三年級學生賈鈞哲正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勞動作業——包餃子。他以菠菜汁和紫甘藍汁與面粉和成面團,剁、搟、

2022-05-24

北京教育系統機關41名聯絡員駐守高校疫情防控第一線 堅決捍衛校園一方凈土

教育

5月18日,北京理工大學房山閻村校區疫情發生當天,北京市教委民辦教育處薛聞喆第一時間奔赴校園,立即投入到學校突發疫情防控處置工作中。

2022-05-24

數字化為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賦能 提高基礎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水平

教育

編者按: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提出,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其中提到,強化需求牽引,深化融合、創新賦能、應用驅動,積極發展互聯網+教

2022-05-24

鄉村教師應做好德育教材的鄉土“活化” 培養塑造鄉村學生的精神品格與鄉土情懷

教育

扶貧先扶志。鄉村教育扶起鄉村之志,鄉村德育扶正鄉村之志。鄉村教師肩負著立德樹人重大任務,有義務、有責任做好鄉村學校德育工作,培養塑

2022-05-24

超半數畢業生參加過“云招聘”“云面試” “云求職”如何更加精準有效

教育

當求職遇上疫情,畢業生們該如何應對?由于疫情反復,今年很多線下招聘會按下了暫停鍵,改為通過線上平臺進行。安徽師范大學招生就業處副處

2022-05-24

扎實推動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 構筑高校哲學社會科學人才隊伍高地

教育

4月25日,到中國人民大學考察調研并發表重要講話, 對廣大教師和青年學生的親切關懷和殷切希望。河北教育系統堅決把貫徹落實重要講話精神

2022-05-24

面對靈活就業職業院校需要做什么 推進靈活就業型人才培養

教育

靈活就業是國家優先就業導向的政策體現,是群眾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目前,我國靈活就業人員已達兩億多人,他們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服務業

2022-05-24

山西省教育廳全力推動幫扶縣教育發展 教育幫扶賦能鄉村振興

教育

鄉村振興,教育先行。2021年6月,山西省教育廳印發《關于鞏固拓展教育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實施意見》,不斷強化責任、政策、

2022-05-24

濰坊職業學院強化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 讓學生實習有計劃有保障有質量

教育

學生實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培育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的重要手段,更是職業教育類型特色的重要體現。

2022-05-24

一體化實習提升“3+3”學生就業競爭力 系統構建“五主體四循環”

教育

為更好對接地區企業轉型升級需求,從2017年起,無錫職業技術學院與無錫機電高等職業技術學校共同實施3+3中職與高職分段培養項目。該項目中

2022-05-24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