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化呈現出特有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與網絡文化密切相關,加上當代大學生具備網絡化的學習習慣和學習需求,網絡文化已逐步深入大學生內心,并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觀念。然而,大學生正處于人生的拔節孕穗期,尚未形成成熟的思想觀念。網絡文化具有虛擬性、即時性、多樣性及開放性等特征,既可以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樣的教育資源、廣闊的教育場域和豐富的教育形式,其中的異質非主流價值觀也會沖擊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可見,網絡文化的快速傳播及轉化對高校及其教育者提出了新要求。
網絡文化環境下高校思政教育迎來的機遇
互聯網視角下,文化信息的傳播更具碎片化、可視化及微觀化等特征,以此為主要媒介的網絡文化逐步形成。在此背景下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便可從中選擇與思想政治教育相關的教育資源進行轉化,以多樣化的媒介形式進行教育內容的網絡化表達,吸引當代大學生的關注,提升教育實效。具體來說,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來的發展機遇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教育資源更為多樣。網絡文化中不乏積極向上、符合核心價值觀要求的內容,教育者對其加以適當轉化和調整,即可用于教育環節,為大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學內容。二是教育方式更加豐富。網絡文化環境下,各種網絡平臺都可被用于教育過程,微博、微信與各類短視頻平臺可發揮網絡文化育人作用。教育者在此背景下可推進網絡文化育人與線下教育的充分融合,創新教育方式,扎實推進網絡文化育人。三是教育空間得到拓展。網絡文化的傳播有其特定的模式和場域,將多樣化的網絡文化資源和網絡平臺等融入思想政治教育,便可將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網絡空間,突破線下教育的時空限制,實現更高水平的發展。四是教育更具親和力和針對性。當代大學生成長于互聯網信息技術快速發展的時代,早已習慣了使用網絡獲取信息、學習知識,也形成了個性化學習的特征。網絡文化環境下,教育者可以從學生主體入手設計教育模式,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基礎上推進教育工作,吸引學生主體對教育的關注,體現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發揮網絡文化對高校思政教育積極影響的路徑
鑒于網絡文化的特殊性及育人價值,發揮其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積極作用,在其影響下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進一步提升教育實效,高校及教育者應充分研究網絡文化環境下教育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緊抓發展機遇、積極應對挑戰,在緊密協作中推動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首先,要加強主流價值觀對網絡文化的引導,創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多元化是網絡文化的重要特征,為有效應對網絡文化中異質非主流價值觀的沖擊,高效發揮網絡文化的育人作用,高校及教育者應堅定立場,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加強主流價值觀的引導,通過創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的方式奠定育人基礎。一方面,高校應堅持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確方向,加強對網絡文化的價值觀引領。在具體教育教學工作中,高校應提高站位,通過多樣化的形式培育并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調動全校師生制作及傳播優秀網絡文化作品的積極性,在有效互動中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為此,高校應立足本校學情實際,積極策劃優秀網絡文化作品評選體系,通過適當的方式提高全校師生參加網絡文化作品創作及傳播的興趣,并認真把控創作方向,引導創作內容與形式,提升優秀網絡文化內容的占比,傳播主流價值觀。另一方面,高校應注重對大學生主體的引導,通過培育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幫助其應對網絡文化的沖擊,帶動學生積極參加優秀網絡文化內容創作與傳播,在全校范圍內營造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氛圍。為此,高校應加強對學生的價值觀引導,通過創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等途徑,促進教育入腦入心,以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等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強化大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認同。高校還應借助必要的學情調研方式,明確學生主體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習慣,以此為依據調整教育模式,強化思想政治教育實效,真正實現對大學生正確價值觀引導的教育目標。
其次,完善優秀網絡文化傳播,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展現育人價值。在創造優秀網絡文化的基礎上發揮網絡文化育人作用,高校還需關注優秀網絡文化的高效傳播。只有優秀網絡文化有機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并發揮其創新教育內容、豐富教育形式、拓展教育場域等積極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在網絡文化環境中實現高水平發展。一方面,高校應更新教育者的文化傳播理論,引領教育者重視網絡在文化信息傳播中的重要作用。高校應為教育者提供文化傳播理論的系統化培訓,幫助教育者接受最新的理論知識,并將此類理論運用于日常教育教學中,以推動教育創新。另一方面,高校應通過培訓、交流學習及實踐鍛煉等形式幫助教育者掌握新型傳播手段。為實現優秀網絡文化的高效傳播,真正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深入影響學生主體,高校應培養教育者的文化信息傳播技能,幫助教育者在掌握傳播理論知識的同時鍛煉傳播技能,為教育者提供引導優秀網絡文化融入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實踐鍛煉機會,助力教育者在具體教育教學活動中展現優秀網絡文化的育人價值。此外,高校還應加強信息化平臺建設,支撐優秀網絡文化的高效傳播,也為其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發揮育人作用提供便利。高校應以融合理念實現多種媒介、平臺的跨界發展,以融媒體的發展模式發揮信息化平臺在網絡文化傳播及教育創新中的作用,讓優秀網絡文化助力育人目標的實現。
最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網絡話語權,在網絡文化環境中強化話語認同。網絡文化環境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權發生了新的轉變。要持續發揮網絡文化對教育的積極影響、展現網絡文化的育人價值,高校應積極構建網絡話語權,強化大學生話語認同,在堅守網絡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基礎上優化整合話語資源,不斷展現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自信。一方面,高校及教育者應重新審視網絡文化環境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主體與客體,以新型話語理念開展網絡話語權的重構。網絡文化環境中,傳統思想政治教育者承擔話語主體的地位發生了改變,受網絡文化傳播的特性及當代大學生的學情實際影響,大學生逐步成為教育的話語主體。高校及教育者應重視大學生的話語主體地位,尊重學生話語表達需求,以平等的觀念引導大學生參與網絡話語權構建。另一方面,高校應培育教育者話語表達質量,發揮教育者教育話語導向的重要作用,在把握網絡話語正確方向的同時,強化大學生的話語認同。為此,高校可通過培訓的形式提升教育者的網絡綜合素養,助力教育者形成網絡文化傳播理念,同時學會使用網絡技術開展教育活動、與學生即時溝通,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網絡空間的高效傳播。當然,在網絡文化環境中構建話語權,高校及教育者應避免落入教育話語娛樂化、過度碎片化的困境,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遵循適度原則,加大網絡輿情監管力度,通過構筑網絡安全防線,為思想政治教育話語在網絡文化環境中的傳播營造良好的氛圍,為強化網絡話語權提供可靠保障。
(作者張穎春系三江學院法商學院講師,本文系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思政專項“高校思政課對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20SJB0205)
2015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標志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網絡文化呈現出特有的發展趨勢。作為一種新型文化形態,網絡文化已成為人們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當代大
2015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印發〈高等職業院校內部質量保證體系診斷與改進指導方案(試行)〉啟動相關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標志
5月20日晚,2022陜西省群眾文化節啟動暨唱響東方紅 放歌新時代陜北民歌展演在西安新城劇場舉行。陜西省副省長方光華出席并宣布活動啟動。2
1942年5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經過整理,講話全文刊發于1943年10月19日的《解放日報》,這就是馬克思主義文藝
海南省海口市美蘭區活躍著這么一個群體:他們以復旦大學海南校友讀書會(簡稱校友讀書會)為平臺,自2016年4月以來,每個月最后一個周末舉行
不久前,一出名為《物歸原主》的小戲入選國家藝術基金小型劇目和作品創作資助項目,這是安徽省淮南市文藝作品首次獲得國家藝術基金資助。這
隨著《唐宮夜宴》《只此青綠》等的出圈,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把目光轉向了中國傳統文化,無論是胖胖靈動的唐俑舞者還是高貴典雅的青綠畫卷,都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