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學科交叉到交叉學科如何進檔升級

2022-03-14 10:40:45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中國教育報

年來,我國各高校在眾多研究領域探索學科交叉,并紛紛設立交叉學科研究機構。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有185所高校完成交叉學科備案,共備案學科616個。教育部日公布的2021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顯示,新增的許多專業都具有交叉學科的特點。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點也提出,今年將在高校“試點建設一批學科交叉中心”。

高校交叉學科研究與交叉學科建設興起的背后,除了學科演進自身的原因,還有一系列國家相關政策的強力支撐。2020年12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教育部設置“交叉學科”門類,“交叉學科”成為我國第14個學科門類。2021年11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印發《交叉學科設置與管理辦法(試行)》,首次對交叉學科的內涵進行了界定,明確了交叉學科的設置條件、培養要求和調整退出機制等。

當前,在新一輪“雙一流”建設啟動的背景下,推動交叉、培育交叉的思想正貫穿高等教育的各層面。從3月開始,高教周刊開設“聚焦高校交叉學科建設”欄目,重點關注高校在交叉學科建設上的理論思考與實踐創新,為各高校搭建交流與借鑒的臺。

推進學科深度交叉融合不僅是培養符合國家經濟社會發展需求的復合型高層次人才的重要途徑,也是以學科建設推動解決國家重大發展命題的關鍵舉措。

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深入推進與配套支持政策體系的逐步構建,我國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學科建設主體對學科交叉融合和交叉學科建設進行了廣泛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理論研究成果和豐富的實踐經驗。

當前,關于如何推動學科交叉的自由生長與國家重大需求深度耦合,處理好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之間的關系,準確把握好從學科交叉到交叉學科的“進檔”,理地推動學科建設和管理體系改革,從國際到國內都沒有現成的模板可循,亟待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等學科建設主體深入研究。中國人民大學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在前期實踐經驗與優勢學科基礎上組建交叉科學研究院,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孵化建設,培養新時代人文理工交叉融合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人文理工交叉 融合的“人大模式”

2017年以來,隨著“雙一流”建設的深入推進與新工科、新醫科、新農科、新文科建設等概念的明確提出,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配套支持政策體系開始逐步構建。

作為中國高等教育創新發展與新時代人文社會科學變革的最新成果和關鍵課題,新文科建設與學科交叉融合、交叉學科建設緊密相關,相輔相成。中國人民大學在進行“十四五”規劃編制及第二輪“雙一流”建設方案論證過程中,深刻把握高等教育尤其是人文社會科學發展的時代、全局、戰略重大問題,深入總結“雙一流”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臺建設經驗,逐步探索出一條具有“人大特色”的新文科建設之路。

學科交叉融合是推進新文科建設的重要途徑,更是培養復合型高質量人才的必然選擇。而新文科建設也為學科交叉融合與交叉學科建設提供了具體命題和重要實踐機遇。

然而,不論是學科交叉融合還是新文科建設,都是復雜的系統工程,對高等教育的資源統籌、學科協調、人才培養精密都提出了更為深刻的要求。我們立足學科交叉融合與新文科建設協同創新、深度耦合的引領實驗及經驗,充分發揮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基礎優勢,統籌整合校內外優質資源,以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為牽引,在新一輪科技革命與產業變革背景下,走出一條以人文社會科學為主導的人文理工交叉融合發展之路,以期為我國學科創新發展與教育強國建設貢獻“人大智慧”。

學科交叉融合助力新文科建設

年來,中國人民大學立足“獨樹一幟”的人文社會科學學科優勢,深入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努力在新文科建設中作出示范貢獻。

一是在學校層面打造“雙一流”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臺體系。學校以“大臺、大團隊、大交叉、大協作、大項目”為建設思路,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圍繞國家安全、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區塊鏈、人工智能、應急管理、公共健康與衛生疾控、未來法治、鄉村振興、智能社會治理等關鍵領域,搭建了有層次、有梯度的“雙一流”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臺體系,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全過程、全鏈條的規范化管理體系。通過建設任務書立項審核引導臺主動謀劃,加強協同教學、協同研究、協同創新,建立并完善一對一聯絡、定期沙龍、聯合人才培養和品牌建設等新機制。新增博士招生名額對臺定點投放,探索問題導向的復合型人才培養。

二是在學科層面建設“大團隊”、開展“大交叉”、聚力“大成果”。學校的優勢學科在學科交叉領域主動引領,形成了民法典、宏觀經濟、科技金融、區塊鏈、鄉村振興等多個跨學科大型人才團隊,為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持續發揮示范帶動作用。在學校跨學科重大創新規劃臺下,設立“馬克思主義+”學科交叉臺,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其他各學科在人才培養、隊伍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產學研合作與成果轉化等方面的融合創新、協同發展,實現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與相關學科統籌發展、一體建設。通過學科交叉融合不斷深入,傳統優勢學科內生活力與整體動能進一步釋放,新的學科增長點與生長方向進一步拓展,高質量、原創成果層出不窮。

三是探索教學與科研互融互促的新型文理交叉。學校成立高瓴人工智能學院、區塊鏈研究院,探索建立新型交叉研究中心,打造“數字+社會科學”學科交叉生態體系;成立數字政府與國家治理實驗室、數字清史實驗室、數據法學實驗室、實驗經濟學與行為經濟學大數據實驗室、國際傳播大數據智能實驗室等一批新文科主題實驗室,促進技術賦能學科交叉融合;成立國家治理與輿論生態研究院,構建新時代輿論生態研究、評價與決策支持的引領臺;搭建多層次數據智能臺,促進優勢人文社會學科與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等深度融合,支撐傳統學科轉型和新文科建設。

四是構筑學科交叉政產學研共建共享新形態。創設“政府—學界—業界”深入融合的政產學研新機構、新機制。與工業和信息化部合作,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國家中小企業研究院;與國家統計局密切協作,建好“國家統計局—中國人民大學數據開發中心”;對接國家重大戰略,成立中國人民大學共同富裕研究院、雙碳研究院、國有經濟研究院;集成攻關智能化社會治理,助力北京數字經濟標桿城市建設,深度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拓展校企合作與社會服務,拓展產業合作資源,形成了政產學研優勢互補、深度融合、協同發力的良好局面。

以交叉科學研究院為核心引領學科融合發展

作為全面推進改革創新的“學科特區”和“人才培養特區”,中國人民大學交叉科學研究院旨在更加精準聚焦黨和國家現實急需、發展急需、未來急需,以國家“急難愁盼”和重大戰略問題為牽引,堅持“一定是學校層面、一定跨一級學科、一定聚焦文理交叉”的建設思路,發力學科深度交叉融合,激發學科建設內生活力與整體動能,開辟新的學科增長點與生長方向,不斷強化人文社會科學學科的“理論創新、思想引領”價值功能。未來,交叉科學研究院將努力探索一條具有人大品質、人大特色、人大使命并引領時代價值的人文社會科學發展之路,從而為促進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哲學社會科學發展,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和文化自立自新自強自覺奉獻人大力量。

打造機制創新試驗田。第一,立足客觀發展規律,探索建立有利于學科交叉融合的交叉型師資隊伍。交叉科學研究院探索實行跨學院、跨學科團隊PI負責制,推行校內首席專家雙聘制試點,并在首席專家與新引進專家學者中探索施行長聘制管理機制。第二,堅持互惠共享理念,探索建立跨學院合作成果認定與獎勵制度。交叉科學研究院實行以合作解決重大問題為重點的整體評價,按照創新、貢獻度、影響力等因素進行綜合評估,建立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容錯機制,鼓勵跨學科交叉研究大膽探索、挑戰未知。第三,把握時代發展機遇,探索形成面向未來的學術治理與評價體系。推動成立交叉學科領導委員會,探索成立校學位評定委員會交叉學科分委員會、校學術委員會交叉學部以及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管理委員會等,進一步完善符合交叉學科發展需要的學位授予機制、科研評價制度、教師評聘制度和人才培養方案,著力實現學科深度交叉與實質融合。

形成人才培養新高地。交叉科學研究院明確“家國情懷、人文素養”的培養目標,教育引導學生爭做“復興表率、強國先鋒”,把個人的學術理想同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緊緊結合在一起,深入思考如何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服務、為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服務、為改革開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全面促進新技術背景下的多學科交叉和跨學科人才培養,進一步打破學科、學制、地域壁壘,打造以數據算法、區塊鏈、人工智能為底層架構的“數字社會科學”集群,按“數字+經濟”“數字+治理”“數字+人文”三大板塊開展交叉型博士研究生培養試點工作,單獨配置博士生招生名額,組成班級集中在交叉科學研究院開展學、科研、實踐。

建設師資團隊示范區。交叉科學研究院探索設立重大議題揭榜掛帥攻關臺,以之作為高層次人才引育與創新團隊建設破題之舉。緊緊圍繞金融科技、數字經濟(區塊鏈)、國家治理、鄉村振興、中國經濟學等重點領域,遵循“問題導向、項目牽引、臺支撐、團隊協同”建設思路,面向國內外招募戰略科學家和首席專家,打造若干個研究水高、發展潛力大、戰略聚焦強的優秀跨學科團隊,為學科交叉融合與新文科建設積蓄深厚的學術團隊和研究生導師基礎。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標簽: 學科交叉 交叉學科 進檔升級 如何進檔升級

相關閱讀

從學科交叉到交叉學科如何進檔升級

教育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在眾多研究領域探索學科交叉,并紛紛設立交叉學科研究機構。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有185所高校完成交

2022-03-14

@學生及家長們 中消協揭露了這些問題!強

教育

3月9日,中消協發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報告》認為,自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根據《關于進一步減輕

2022-03-11

緩解教育焦慮需全社會協同持續努力

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教育焦慮問題,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意見建議,引發廣泛關注。教育焦慮的話題再次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過

2022-03-11

以不斷線服務保障畢業生人盡其才 提高在未

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要加強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

2022-03-11

落實“雙減”重在優化學校育人生態

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在代表通道接受記者視頻連線采訪時,被問及家長擔心雙減會影響自己孩子的中高考成績的話題,她回

2022-03-11

從學科交叉到交叉學科如何進檔升級

教育

近年來,我國各高校在眾多研究領域探索學科交叉,并紛紛設立交叉學科研究機構。據教育部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6月30日,有185所高校完成交

2022-03-14

@學生及家長們 中消協揭露了這些問題!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

教育

3月9日,中消協發布《2021年校外教育培訓領域消費者權益保護報告》。《報告》認為,自教育部、市場監管總局等有關部門根據《關于進一步減輕

2022-03-11

緩解教育焦慮需全社會協同持續努力

教育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代表委員關注到教育焦慮問題,提出了教育改革的意見建議,引發廣泛關注。教育焦慮的話題再次成為當前的熱門話題。過

2022-03-11

以不斷線服務保障畢業生人盡其才 提高在未來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

教育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指出,今年高校畢業生超過1000萬人,要加強就業創業政策支持和不斷線服務。完善靈活就業社會保障政策,開展新就業形態職業

2022-03-11

落實“雙減”重在優化學校育人生態

教育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謝家灣學校校長劉希婭在代表通道接受記者視頻連線采訪時,被問及家長擔心雙減會影響自己孩子的中高考成績的話題,她回

2022-03-11

代表委員熱議加快推進教育信息化:借力數字化推動教育蝶變

教育

隨著5G、人工智能、AI等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將全方位介入教育教學。而在疫情期間,全國范圍在線教育的大規模探索和實踐,是對我國教

2022-03-11

走向縱深 “兩會時間”刻下“雙減”印記

教育

兩會期間,雙減不僅是代表委員們建言獻策的高頻詞,也是最受百姓關注的民生話題。中國教育報刊社數據中心監測發現,雙減及其相關話題一直占

2022-03-11

大道至簡!語文課堂應刪繁就“簡”

教育

大道至簡。越是簡單的,越是有效,越是長久。小學語文課堂也應追求簡的境界。小學語文課堂的簡,就是從目標到過程,從教學手段到教學語言,

2022-03-11

海南中學:構建“多維一體”學生發展指導體系 傳遞育人中心溫度

教育

為了讓每個學生得到全面發展和個性發展的機會,海南中學以三中心七主體構建多維一體高中生發展指導體系,形成主體多元、內容多維、方式多樣

2022-03-11

角色轉變后教師當于何處發力 引導學生做好時間管理

教育

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一些新的教育觀念已經深入人心并對教師的教學行為產生影響,甚至化為教師的自覺意識和行動。其中之一便是教師在課堂上

2022-03-11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

去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恢復性增長 政策持續加碼助力中小企業平穩發展

中小企業是穩定工業經濟的重要力量,黨中央把促進中小企業發展作為長期戰略。2021年我國中小企業實現了恢復性增長,規上中小企業收入利潤同

工銀瑞信累計創造投資回報4707億元 夯實投研能力建設

公募基金行業的本質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首要社會責任就是為廣大投資者提供優質的資產管理服務。作為國內首家銀行系基金公司,工銀瑞信始

海底撈年底前關店300家 股價開始反彈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47%

海底撈在發布年底前逐步關停300家左右門店的公告后,股價奇跡般開始反彈,11月8日最高漲幅達11 4%,近兩個交易日累計上漲10 47%。半年報數

相關單位發布關于虎谷峽游客碰撞事故的聲明

關于虎谷峽游客碰撞事故的聲明2020年8月19日下午約13點30分,在我公司虎谷峽景區,部分游客乘坐下山玻璃滑道時,因突降暴雨、滑速過快,導

旋極信息實控人陳江濤被出具警示函近5.71億股被司法凍結 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不順或"難產"

上市公司旋極信息(300324,股吧)目前似乎面臨著一些尷尬的問題:實控人陳江濤被出具警示函,所持近5 71億股被司法凍結,公司重大資產重組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