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國陸續給出“碳中和”時間表的當下,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已不可或缺。
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聯合中國國家電網發布的《可再生能源智能電氣化:推動能源服務轉型》報告顯示,要想實現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幅度控制在2攝氏度以內,能源系統電氣化將是中短期內的重中之重。
全球能源使用變遷
報告顯示,在1800~2019年的全球能源使用變遷進程中,主導全球能源使用的是傳統生物質能(traditional biomass),即太陽能以化學能形式貯存在生物質中的能量形式,例如薪柴、秸稈、稻草、稻殼及其他農業生產的廢棄物和畜禽糞便等。由于這一能量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來源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因此可非常便捷地轉化為常規的固態、液態和氣態燃料。
位居其后的是更為熟知的煤炭、石油等傳統能源。相比之下,氫能、風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使用的占比并不大。不過,一個可觀的趨勢是,進入20世紀后,尤其是20世紀下半葉,在全球能源使用中,傳統生物質能的占比開始逐漸降低,從此前的100%逐步放緩至2019年不足10%。同樣,煤炭、石油的使用占比也開始降低,以風能、氫能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使用占比異軍突起。
波茨坦氣候影響研究所的研究員魯德爾(Gunnar Luderer)認為,長期以來,化石燃料價格低廉、容易獲取,成為發電的首選。然而,可再生能源發電,特別是依托太陽能的光伏發電的成本如今飛速降低,迄今為止,大多數氣候模型都低估了這種降速。這一進展可以根本性地改變能源結構。魯德爾結合全球碳價進行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到2050年,綠色電力將成為最便宜的能源形式,能夠供應四分之三的能源需求。
可再生能源發電占比需提高
根據《巴黎協定》的目標,到2050年全球化石能源消費量下降須超過75%,可再生能源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量中的比例要增長到74%。同時,世界各國也承諾“努力將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限制在工業化前平均溫度的1.5攝氏度”。
國際再生能源署認為,將全球升溫幅度限制在1.5攝氏度以內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但全球能源系統必須經歷一次巨大變革,以代替現有基于化石能源為主的系統。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各國對清潔能源的投資累計達5.9萬億美元。這筆投資的一半(3萬億美元)聚焦改善能源使用方面,而真正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資僅為1.5萬億美元。另有1.3萬億美元用于基建和電氣化改革。國際可再生能源署預測,在2021~2023年間,國際社會對于可再生能源的投資會以年均2萬億美元的速度增長。
這些新的資金投入將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使用產生何種影響?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認為,隨著可再生能源領域成為投資者的寵兒,在能源系統變革中,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將會從2015年占總能源消費中的18%,上升到2050年的三分之二。
“如今,在工業、交通或建筑供暖的能源需求中80%是通過燃燒——主要是化石燃料的燃燒——來直接滿足,只有20%依靠電力。研究表明,到2050年,這種局面將得到扭轉,易于脫碳的電力或能成為全球能源供應支柱,使得減排目標更易實現。”魯德爾說。根據國際可再生能源署的預測,要加緊落實2050年的去碳化目標,可再生能源在電力部門的使用占比就要從2015年的不足5%提升至30%以上。
可再生能源如何實現電氣化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此前發布的《2021年世界能源轉型展望報告》顯示,到2050年,電力消耗將增加一倍以上,占全球最終能源消耗的50%以上。因此,可再生能源電氣化的步伐必須進一步加快,以滿足到2050年全球清潔電力的更大需求。
前述《可再生能源智能電氣化》報告顯示,2017~2050年的能耗在智能電氣化情景下,盡管初期與“基準情景”下的能耗結果相差無幾,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即便在2030年的能耗峰值期間,“智能電氣化情景”下的能耗也依舊遠低于“基準情景”。而且,到了2050年,得益于智能電氣化,能耗基本從頂峰回落到2017年的初值。
那么,在可再生能源智能電氣化的進程中,來自高碳化石燃料的電力將繼續被太陽能、風能、氫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所產生的清潔、低碳電力所取代。
在不同的可再生能源發電種類中,相對而言波動性低和成本低的太陽能光伏(30%)和風能(24%)技術預計將占全球發電總量的大部分。而且,隨著能源終端應用從化石燃料轉變為電力,能源服務的電氣化將變得更為普遍。
上述報告認為,數字化技術對實現能源轉型至關重要,是擴大可再生能源發電和普及電氣化的關鍵環節。諸如智能數字設備、信息和通信技術(ICT)的部署,以及相關操作的實踐,旨在通過更靈活的方式滿足可再生能源的電力需求,優化電力交付和使用過程,提供更高效率的用電服務。
對于各能耗終端而言,可再生能源的智能電氣化未來還有很大的空間。以建筑部門為例,目前每年能源消耗量高達122艾焦(EJ,艾為10的18次方),約占全球終端能耗的30%。其中,一半以上的能源由天然氣、石油、煤炭或生物質能提供,電力約占住宅建筑能源消耗的24%,其中主要用于商業和公共建筑。因此,報告認為,未來通過電加熱器進行供暖以及使用電爐和電烤箱烹飪,或者使用可再生電力生產的氫氣或合成甲烷等燃料,通過天然氣管網供給家庭和商業建筑,有助于建筑行業的智能電氣化。
對于交通運輸行業也是如此。目前,包括公路、鐵路、海運和航空的全球交通運輸部門每年能源消耗量高達121艾焦,耗能僅次于建筑行業,但其中僅有約1%的能源由電力供應。因此,報告認為,在交通運輸領域急需實現能源的電氣化,比如利用可再生電力生產氫氣,為燃料電池汽車或長途運輸火車提供動力,或者在能源密集的貨運和長途運輸行業,利用可再生電力生產合成氣或氫衍生物,以取代化石燃料。
排在耗能第三的是工業部門(119艾焦),其中約28%的能源由電力供應,僅四種能源密集型工業產品,即水泥、鋼鐵、化工產品氨和乙烯,就占工業能耗的60%左右。因此,工業領域實現能耗更高電氣化也迫在眉睫。
報告強調,利用可再生能源實現智能電氣化是未來優先發展方向,但也需要應對供應短缺、負荷失調或者更靈活發電帶來的挑戰。 制圖/蔣皓明
由深圳市商務局聯合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編制的《深圳市商務發展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日前正式發布。作為謀劃推動深圳市商務高質量
可憐的雪王,自己家都被淹了,還想著幫忙。6月,蜜雪冰城憑借一首洗腦神曲你愛我,我愛你,蜜雪冰城甜蜜蜜成功出圈;7月,蜜雪冰城在自身受
在各國陸續給出“碳中和”時間表的當下,可再生能源的作用已不可或缺。近日,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聯合中國國家電網發布的《可再生能源智
本月,中國發布了新冠肺炎第九版診療方案,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上周也再次更新《美國COVID-19治療指南》。3月31日,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
3月31日,三大指數集體收跌,A股一季度收官。中郵證券魏大鵬表示,反彈空間有待社融等宏觀數據驗證;和訊信息夏立軍認為,大盤有望回到3350點
地方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大支柱,是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下稱“土地出讓收入”)。去年全年土地出讓收入約8 7萬億元,略有增長。但財政部最新
3月31日,新城控股(601155 SH)舉行線上業績發布會,董事長王曉松、總裁梁志誠、聯席總裁曲德君、高級副總裁兼財務負責人管有冬出席。針對房
“哥們也逆行一把,浦西下周見。感恩家人支持,愛你們!”3月27日晚上23點13分,王旻在自己的朋友圈發了這樣一段話,配圖是開車趕回公司。他所
3月31日,深交所上市公司第一季度季報預約披露時間出爐,中環環保拔得頭籌,將于4月2日率先披露;海信家電、海大集團、長鷹信質等4月12日披露
3月31日,北京市召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第298場新聞發布會,以下是發布會要點匯總:北京順義石門市場果品區檢出陽性環境40處順義區
3月30日晚間,千億房企中梁控股(02772 HK)披露2021年全年業績。擅長在長三角三四線城市“降維打擊”的黑馬房企中梁,大體維持住了全年的銷售
3月31日,農業相關板塊異動,農發種業、振東制藥漲停。3月30日,央行發布《關于做好2022年金融支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要求切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