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載蝶變 再塑繁華——千年運河書寫時代新篇

2024-06-22 11:06:12   來源:新華社

諄諄囑托寓意深遠。

  南起浙江,北抵北京,大運河流經8省(市),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中國大運河獲準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申遺成功十年間,沿岸各地堅持保護、傳承和發展的宗旨,造就生機勃勃的景觀河、生態河、人文河,讓古老的大運河真正成為“人民的運河”。

  生態巨變:水質變清風景如畫

  仲夏時節,碧波蕩漾,楊柳拂岸,位于京杭運河畔的杭州橋西歷史文化街區里,游客如織。

  2024年6月12日,游客在浙江省杭州市小河直街歷史文化街區的一座石拱橋上游覽。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在大運河沿線,曾幾何時,污水無序排放,河段遭受嚴重污染,受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有些河段幾度干涸斷流。

  “我小時候,家家戶戶都是喝清澈的運河水,三四十年前,工廠廢水、生活污水直排運河,搞得河水發黑發臭。”在橋西生活了70多年的老居民柴選法回憶起那時情景,常常感到心痛。

  這些年來,隨著國家有關部門和運河沿線省市持續加大生態保護力度,干涸的河段重新過水,黑臭的河水逐漸變清。如今,每天都能在家門口看到運河風景,老柴說:“現在的運河越來越美了!”

  在杭州市拱墅區,多年來開展的截污、清淤、雨污分離等系列工程,大大減少了運河的污染源。區城管局河道保護管理中心副主任范能說,全區對老式樓房實施雨污分離,中心還開展生物治水實驗,用河蚌吸附水中富余有機質,“治水真是下了‘繡花功夫’”。

  運河沿線的多座城市經過連續多年的綜合整治與保護開發,岸綠、水美、人和、業興的運河生態重現。2022年4月,在水利部和京津冀魯4省市聯合協調下,京杭大運河實現百年來首次全線水流貫通。

  2024年4月24日,游客在浙江省紹興市安昌古鎮游玩。新華社記者 翁忻旸 攝

  這些年,年過花甲的杭州民俗畫家吳理人走遍了運河沿線,筆下的民俗畫里既有他對昔日運河的回憶,又有今日運河的新貌。“北京通州、天津楊柳青、山東微山湖、江蘇揚州邵伯古鎮、浙江紹興安昌古鎮……從北到南,我都畫過,現在的運河水更清、岸更綠,越來越美,我一畫就收不住筆。”吳理人說。

  文脈傳承:繼往開來傳古今

  穿越2500多年歷史,蜿蜒近3200公里,大運河承載著厚重的文化底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古為今用,深入挖掘以大運河為核心的歷史文化資源。

  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和古運河相映成趣(2023年6月14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季春鵬 攝

  在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運載千秋——新時代大運河重要考古成果展”正在展出沿線8省(市)的240余件(套)文物,絕大部分為首次展出。據不完全統計,2012年以來,大運河沿線8省(市)共開展超過200項運河考古工作,60余項考古工作取得重要成果,其中7處入選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中國考古學會大運河考古和保護專業委員會主任委員林留根說,申遺成功后,運河考古工作持續推進,不斷為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提供實證。

  2024年4月23日,游客在江蘇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參觀游覽。新華社記者 徐嘉懿 攝

  近年來,北京持續加強對大運河北京段的文化遺產保護,實施了220多項文物保護工程,一處處運河遺址得到了保護和展示,使古老運河更富魅力。

  北京通惠河上的永通橋已有近600年的歷史。2021年起,北京市朝陽區啟動了對永通橋的修繕工程,剔除了橋面上的瀝青,對石橋進行了整修。今年端午假期前,經過整體修繕的永通橋正式對公眾開放,其歷史風貌得到恢復,煥發出新的時代活力。

  遺產保護措施不斷細化,“百工”傳道后繼有人。

  游船在滄州市區境內的京杭大運河上行駛(2024年5月16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牟宇 攝

  在河北滄州,吳橋雜技大世界、東光鐵佛寺等景區設立非遺專區,開展國家級非遺代表人的傳承評估,建設了吳橋雜技學校等非遺培育基地。在京杭運河邊的杭州工藝美術博物館,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帶徒學藝項目”已持續開展了12年,成功培養出3名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14名杭州市工藝美術大師和一大批中高級工藝美術師,薪火相傳,一大批非遺項目得到傳承發展。

  悠悠大運河,南來北往客,無數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在運河兩岸生根開花。“大運河是一條流動的遺產之河、文化之河。”大運河保護與申遺工作專家組成員、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員張書恒說,“對大運河的保護、守望和傳承,就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守護和弘揚。”

  業態煥新:經世濟民通天下

  流淌了千年的運河,如今依舊在為兩岸人民造福。

  作為活態線性文化遺產,從古代漕運到今天的沿線文旅產業帶,大運河沿線城市聚焦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正在運河的保護和利用之間取得新的平衡。

  在杭州市臨平區東湖村,“新運河”與“老運河”在此交匯,一艘艘貨船正轉入“新運河”——這便是去年7月開通的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據杭州市交通運輸局統計,近一年來有2.6萬多艘次船舶通過運河二通道,其中重載船舶貨運量達到1700萬噸,既緩解了大運河杭州市區河段的交通壓力,也有利于保護杭州市區河段的諸多遺產點。

  水運是大運河的基礎功能。僅大運河江蘇段的年貨運量就超過5億噸,相當于8條京滬高速公路的年貨運量,水運運能大、占地少、能耗低、污染輕的特點在運河上更為凸顯。記者在運河沿線看到,不少港口為停泊的貨船增設了供電設施,許多貨船在駕駛艙頂上安裝了光伏電池板,船家的生活用電不再依靠船上的柴油機發電,減少了燃油消耗和污染排放。

  2023年7月18日,首批通航貨船進入京杭運河杭州段二通道駛往錢塘江(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昱 攝

  科技賦能為運河航運帶來新活力。在大運河蘇北段兩岸,每隔2到3公里就有一根裝有多套傳感設備的“白桿桿”。運用智慧監測系統和智能調度系統,蘇北運河各處船閘的平均利用率從70%提高到80%以上。

  因河而生,因河而興。美好生態帶來產業結構升級優化,一條條生態景觀帶、文旅資源帶在運河沿線不斷集聚。

  今年2月,北京(通州)大運河文化旅游景區通過5A級景區驗收。它以運河為軸串聯起多個景點,面積是頤和園的2倍多。在相鄰的運河商務區,約2.3萬家企業注冊入駐,初步形成現代金融服務產業鏈和總部經濟發展態勢。

  2024年6月10日,市民在北京城市副中心京杭大運河岸邊觀看賽龍舟。新華社記者 鞠煥宗 攝

  浙東運河一路向東到寧波,奔流入東海。河海聯運,寧波作為對外開放的重要樞紐,港通天下、物暢其流,更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

  在杭州運河廣場,印刻著十個大字“人民的運河 游客的運河”。杭州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副總規劃師華芳說,作為活態的文化遺產,運河始終在造福兩岸人民,值得一代代人全力守望呵護。

標簽:

相關閱讀

十載蝶變 再塑繁華——千年運河書寫時代新

文化

諄諄囑托寓意深遠。  南起浙江,北抵北京,大運河流經8省(市),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

2024-06-22

文化中國行|重慶山城巷:漫游空中街市,體

文化

  6月12日拍攝的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式現場。  當晚,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湖北襄陽開幕。&em

2024-06-13

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

文化

  6月12日拍攝的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式現場。  當晚,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湖北襄陽開幕。&em

2024-06-13

千城百縣看中國|福建建陽:建盞,被宋徽宗

文化

建盞,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杰出代表。在中國茶文化中,建盞是為茶而生的器具,被視為茶之圣器,因產自福建建陽,故稱為建

2024-06-13

文化中國行|千年淮安 青春登場

文化

 淮安,望運河帆影、枕淮河濤聲,素有運河之都淮上江南的美譽。  城以文興,以文興城,這座流淌千年的文化古城,正煥發生生

2024-06-13

十載蝶變 再塑繁華——千年運河書寫時代新篇

文化

諄諄囑托寓意深遠。  南起浙江,北抵北京,大運河流經8省(市),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里程最長的人工河。2014年6月22日

2024-06-22

文化中國行|重慶山城巷:漫游空中街市,體味巴渝魅力

文化

  6月12日拍攝的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式現場。  當晚,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湖北襄陽開幕。&em

2024-06-13

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

文化

  6月12日拍攝的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開幕式現場。  當晚,全國第七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在湖北襄陽開幕。&em

2024-06-13

千城百縣看中國|福建建陽:建盞,被宋徽宗“種草”的“斗茶神器”

文化

建盞,宋代八大名瓷之一,是中國古代黑釉瓷的杰出代表。在中國茶文化中,建盞是為茶而生的器具,被視為茶之圣器,因產自福建建陽,故稱為建

2024-06-13

文化中國行|千年淮安 青春登場

文化

 淮安,望運河帆影、枕淮河濤聲,素有運河之都淮上江南的美譽。  城以文興,以文興城,這座流淌千年的文化古城,正煥發生生

2024-06-13

“文化中國行”——浙江嘉興積極推進“三館”公共文化服務現代

文化

  6月12日,觀眾在位于嘉興市藝術文化中心的秀洲非遺館內觀看非遺民俗展示。  近年來,浙江省嘉興市秀洲區近年來積極

2024-06-13

新華全媒+|“長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交流活動在湖北舉行

文化

  6月11日,在湖北省宜昌市,美國青年在三峽集團長江珍稀魚類保育中心參觀。  6月6日至11日,長江-密西西比河中美青年

2024-06-13

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啟動

文化

新華社昆明5月28日電2024年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設主題文化活動第一站28日在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啟動。本次活動結合云南特色

2024-05-30

“中國文化環博行”活動吸引眾多博茨瓦納師生參與

文化

新華社哈博羅內5月28日電為期一周的感知中國·中國文化環博行活動日前在博茨瓦納西部的卡拉哈里沙漠小鎮杭濟落幕。此次中國文化活動豐富精

2024-05-30

北京人藝再演《天之驕子》 借曹氏父子探討人生選擇

文化

 曹操與兒子們的歷史故事,在朝天的飛馬、矗立的銅鏡前拉開序幕,又在桃花紅、李花白,誰說花開都一個顏色的詩句中落幕。北京人藝歷史

2024-05-30

遇見旗袍是于萬千人群中的驚鴻一瞥 沿途灑滿了愛的芬芳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北京市電影院有序恢復開放 周五預售部分場次已滿座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第46屆武漢渡江節因長江水位過高取消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非遺”普及受眾最看重“動手”參觀大師工作室非常享受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璧山冷酒夜市 豐富市民夜間文旅活動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

年內兩市超過500家上市公司完成回購 累計回購金額超332億元

近期A股市場持續震蕩,不少上市公司或其重要股東推出回購、增持計劃,用真金白銀力挺股價。記者根據同花順數據統計,今年以來,兩市超過500

持續發力補鏈強鏈加大研發搶占市場 渝企跑出“加速度”

玥湖路渝快電充換電站 一輛新能源汽車,離不開研發、動力、配套等多個環節。作為汽車制造重鎮,重慶在這些環節的多個板塊上,正在加速奔跑

重啟上市公司資本運作 康佳集團去年半導體業務營業收入為3.22億元

近日,康佳集團正式對外發布2021年年度業績報告。2021年,康佳集團實現全年營收491 07億元,歸屬于母公司的凈利潤為9 05億元,同比增長89 5

偉祿集團連續6年增長 去年營收同比增長37.5%

深港通標的之一的深圳企業偉祿集團近日公布2021年業績。財報數據顯示,偉祿集團全年營業收入11 95億港元,同比增長37 5%,連續6年穩步增長;

龍頭企業去年凈利倍增 整個行業營收規模有望創造歷史新高位

近日,面板龍頭TCL科技、京東方分別發布2021年度業績快報,兩家企業去年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分別增長129 3%、412 86%,實現超過百億

深圳國企全力為市民 守好“菜籃子”“米袋子”保障量足價穩

疫情防控形勢下,民生物資供應是否充足成為市民最為關注的問題之一。連日來,深農集團、深糧控股等企業,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全力為深圳市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