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專場、新春戲曲晚會、蒲劇經典劇目展播……自2020年5月以來,山西省運城市蒲劇團推出的《空中蒲苑》網絡戲曲直播得到越來越多網友的關注。
在直播評論區,網友的云點贊、云喝彩一波接著一波。網友“條山雅士”留言:“蒲州梆,蒲鄉情,別具一格傳鄉音;在外累,在外忙,鄉音難改迷蒲腔。”網友紛紛夸贊演員的精彩演繹。
“以前是送戲下鄉,現在是送戲到‘手掌心’,可以用更豐富的形式和內容去全方位展示蒲劇藝術。”運城市蒲劇團團長賈菊蘭表示,線上直播和在劇場內演出并無太大區別,但線上觀看量卻是劇場內觀眾數量的幾十倍甚至百倍。直播時高清多機位、多角度的導播切換,對演員的表演有了更加嚴苛的要求,這給青年演員的演出帶來一定壓力,但也是經驗的積累。
“新老觀眾對云展播這種演出形式都非常歡迎,只是在期待的演出內容方面有所差別,如老戲迷希望看到更加傳統、熟悉的老戲骨,新觀眾則希望看到劇團新近創作的唱段和劇目,對青年演員也更加熟悉。”賈菊蘭說。
她表示,直播較傳統的線下演出要更為自由、便捷,但目前戲曲的觀眾群體仍以中老年人為主。云展播需要通過二維碼、鏈接或者App才能進入觀看,對手機操作有一定的要求,這就將一部分年紀較大、不能熟練操作智能手機的老年觀眾拒之門外。此外,《空中蒲苑》目前雖然受到很多觀眾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社會效益,但仍無法找到盈利模式,節目的制作成本過高,劇團本身承擔能力有限。
《空中蒲苑》自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在網絡開辦以來,為傳播戲曲文化、弘揚蒲劇藝術提供了更為廣闊的平臺和更加多元的觀眾群體。同時,《空中蒲苑》也在客觀上促使劇團必須傳承經典、改革創新、打造精品、以戲帶功、培養新人。此外,節目還要符合觀眾的時代審美,以吸引更多的年輕觀眾,這些都使得《空中蒲苑》成為社會效益和藝術價值并存雙高的精品。
談及《空中蒲苑》有待提升的地方,賈菊蘭認為,目前節目形式還有些單一,表演舞臺空間稍顯拘束,舞美方面的硬件還達不到理想狀態。今后,《空中蒲苑》會進一步挖掘、整理、編排更多的蒲劇傳統劇目,創新表演形式,增加如行當反串、戲曲小品、相聲,邀請兄弟院團的名家參與進來,提高《空中蒲苑》的娛樂性和藝術性。
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專場、新春戲曲晚會、蒲劇經典劇目展播……自2020年5月以來,山西省運城市蒲劇團推出的《空中蒲苑》網絡戲曲直播得到越
今年的春節檔,我院《龍鳳呈祥》線上演播項目累計售票71085張,收入1122757元,比去年春節檔的首次演播翻了近4倍,取得了開年演出、演播的
過去的一年,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網絡文學界形成高度共識,精品化、主流化和國際化成為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追求。盡管由IP改編的影視、游戲、
優秀青年演員折子戲專場、新春戲曲晚會、蒲劇經典劇目展播……自2020年5月以來,山西省運城市蒲劇團推出的《空中蒲苑》網絡戲曲直播得到越
今年的春節檔,我院《龍鳳呈祥》線上演播項目累計售票71085張,收入1122757元,比去年春節檔的首次演播翻了近4倍,取得了開年演出、演播的
過去的一年,走高質量發展之路在網絡文學界形成高度共識,精品化、主流化和國際化成為新的發展理念和目標追求。盡管由IP改編的影視、游戲、
近半個世紀以前,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與日本文化學者池田大作的對話中曾預言,21世紀將是中國人的世紀,中華文明將引領世界。新中國成立以來
她是中國芭蕾舞壇起飛的第一只白天鵝奧杰塔,也曾在芭蕾舞劇《紅色娘子軍》中首演吳瓊花。她是中國芭蕾藝術開拓、奠基、鋪路的一代,將自己
伴隨著各行各業重回正軌,2021年末在西安突然暴發的疫情已經遠離人們的生活。然而,硝煙過后,那一個多月間,眾多最美逆行者的身影依然印刻
初春時節,山東省濟南市商河縣大大小小的廣場上,來跳鼓子秧歌的民眾絡繹不絕。當地人李榮花告訴記者,以前老百姓是哪里有空地就聚在哪里跳
大運河、古城墻、云溪橋、古街區……漫步于河南浚縣古城,處處能看到濃縮了數千年厚重歷史文化的人文精華,每走一步都是在與活著的歷史對話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對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提出明確要求,其中提到挖掘鄉村多元價值,重點發展農產品加工、鄉村休閑旅游、農村電商等三大鄉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