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蘭芳是世界人民熟知的文化使者,是中國20世紀杰出的京劇表演藝術家。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梅蘭芳紀念館、江蘇省泰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梅瀾芳華——梅蘭芳藝術人生展”自1月20日起開始向公眾展出。該展覽由梅蘭芳紀念館歷時一年多的精心籌劃準備,幾易其稿完成了近7萬字的展綱,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泰州市人民政府的通力合作下,最終得以在中國國家博物館成功舉辦。
“梅瀾芳華”展覽以展現梅蘭芳藝術人生的相關珍貴文物文獻為基礎,用全景式鏡像充分展示梅蘭芳身處不同歷史時期的藝術創造,讓廣大觀眾近距離感受一代藝術大師的人格魅力、道德風范,細細品味蘊含在梅派京劇藝術作品中的生命情懷和精神力量。展覽共展出實物近400件(套)、圖片近600張,展覽面積近1600平方米,展覽規模之大、規格之高,展品數量之豐富,展出文物文獻品級之珍稀,均為歷年來有關梅蘭芳的展覽之最。整個展覽共8個單元。
“群英譜京韻”單元主要呈現京劇的形成時期,可視為整個展覽的序篇,以核心展品《同光十三絕》體現梅蘭芳祖父梅巧玲所處時代的戲曲發展生態,既是對京劇歷史的追溯,也是對梅蘭芳家世介紹的鋪墊。“梅秀出世家”單元主要表現梅蘭芳的家世生平,由“梅門4代”“藝承明師”“鶴鳴初聲”“滬上成名”4個部分組成,呈現了梅蘭芳的梨園家世、師承及從藝初期的藝術表現,“梅占百花魁”單元主要體現梅蘭芳的藝術成長,由“篤學精進”“守正開新”“藝領群芳”3個部分組成,主要呈現的是梅蘭芳對傳統的繼承,同時編演時裝新戲和古裝新戲及其對京劇表演、舞臺、服飾、容妝、伴奏等方面進行改革和創新的內容。“梅馨綴玉軒”單元以梅蘭芳居所“綴玉軒”為主題,“綴玉軒”是梅蘭芳早年居所的雅稱,它是一個物質空間,也是一個文化空間,吸引各方英才,切磋琢磨,品藝論道,承載著梅蘭芳的意趣,培塑著梅蘭芳的精神,成為梅蘭芳的文化符號。
梅蘭芳是中國戲曲海外傳播的先行者,自1919年首次邁出國門,他先后訪日、訪美、訪蘇演出,不為稻粱計,而以弘揚文化為重任,彰顯出其高度的文化自覺,“梅香傳萬里”單元由“文化使者”“兩渡東瀛”“訪美之旅”“訪蘇游歐”4個部分組成,集中展現了梅蘭芳在國內外對中國戲曲及傳統文化的傳播與交流。
“梅骨傲風雪”單元由“演劇醒世”“蓄須明志”“丹青不渝”“藝德留芳”4部分組成。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梅蘭芳從北平移居上海,他陸續排演了一批抗敵救亡、抵御外侮的戲,喚起民眾強烈的愛國熱情。1938年梅蘭芳避居香港,日本占領香港后,梅蘭芳蓄須明志,堅決不登臺演出,而繪畫成了他那個時期藝術情志的主要寄托,該單元重點呈現了梅蘭芳在抗戰時期的家國情懷。“梅報萬物春”單元濃墨重彩地描繪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梅蘭芳全心全意投入到新中國社會主義文化工作中的事跡,以及黨和政府賦予梅蘭芳的榮譽,由“新的使命”“踏歌而行”“和平外交”“泰州尋根”“宣誓入黨”“再攀高峰”6部分組成。在該單元中,我們可以看到梅蘭芳如何以新文藝工作者、人民藝術家的身份,接受黨的教育,不斷改造自己,文藝觀、世界觀發生重要變化,政治覺悟不斷提升,最終成為一名共產黨員的生動過程,充分展現了梅蘭芳在新中國、在黨的領導和教育下,文化自覺、文化自信的思想轉變。“梅韻展新聲”單元由“梅藝傳承”“梅學構建”“梅韻新奏”3部分組成。作為一代戲曲大師,梅蘭芳在藝術傳承與經驗總結上傾注了大量心血,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梅蘭芳將挖掘和培養戲曲人才、傳承梅派藝術視為一項重要工作,為戲曲教育的發展做出了杰出貢獻。
展覽的結尾處展出了兩枚紀念章勛章,一枚是1917年梅蘭芳獲得“劇界大王”稱號的紀念章,一枚是2019年梅蘭芳獲得“最美奮斗者”的獎章,可謂是整個展覽的點睛之處。從“劇界大王”到“人民藝術家”,再到“最美奮斗者”,既是人民觀眾、黨和國家對梅蘭芳在各個時期的評價和認可,也是對梅蘭芳為藝術、為人民、為國家奮斗一生的高度濃縮。整個展覽生動直觀地詮釋了梅蘭芳如何創造藝術經典、勇攀藝術高峰,以及在其中所體現出的德藝雙馨,最終成為公認的一代藝術大師的歷史過程和經驗,對當下文藝界在藝術創作上的高原高峰探索、樹立風清氣正的文娛環境都有示范性的啟示意義。
首先,良好的家世家風傳承,對于梅蘭芳的藝術成長與品德修養有著重要影響,可以說梅蘭芳的德藝雙馨根源于此。梅蘭芳曾自述:“我的祖父梅巧玲是滿清同治、光緒年間的名演員……我祖父一生為人有行俠仗義的作風,他對同業和朋友們的幫忙,常常是犧牲本身的利益去替別人解決困難,這類事情很為人們所稱道。我的父母去世很早,我祖母和姑母把我祖父的為人行事講給我聽,我受到感動,立志要學我祖父和一切好人的樣子,要長進向上,不敢胡來。”梅蘭芳出身于梨園世家,祖父梅巧玲是清同光時期的著名旦角藝人,為“同光十三絕”之一,同時他還善書法,八分隸書尤為獨到,此次展覽中就有展出梅巧玲一副隸書對聯,同時他善待同業,廣泛交往文人雅士,被譽為“義伶”。而梅蘭芳在成名之后,成為“四大名旦”之首,在復雜的社會環境中,他始終能保持潔身自好、虛懷若谷,對京劇同業同樣照顧有加,同時與當時眾多的文化精英交往,在他們的全力支持與幫助下,習昆曲、繪畫以提高自身文化藝術修養,上述種種均能找到梅蘭芳受祖輩遺風影響的痕跡。
其次,對國家、民族乃至民族文化的熱愛,是梅蘭芳藝術人生的基調,這也是他之所以廣受人民觀眾長期愛戴、永久銘記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們的國歌,自然有在全世界奏演,使全世界人民肅立致敬的那一天……我們這次出去,也正是替國家努力的一個機會,就大而言之,好好演戲,使他們認識我們中國文化的久遠,藝術的偉大……愛國要切實去做,做一步是一步,這才是正理,我與大家共勉之。”這是1930年,梅蘭芳在赴美演出的游輪上,向同行的伙伴們說的一段話,當時的梅蘭芳雖然為訪美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但面對訪美演出個人能否獲取成功,他與同行的伙伴心中都沒有底,但從這段話中,我們依然能體味到梅蘭芳對熱愛國家的一種堅定,對向世界傳播中國文化和藝術的一種自信。
再次,此次展覽加重了對新中國成立以后的梅蘭芳相關事跡的展覽展示,從中我們可以看到一位努力踐行“藝術為人民服務”的梅蘭芳,一位“人民藝術家”的梅蘭芳。新中國成立后,梅蘭芳切身地感受到人民當家做主,舊社會戲曲藝人的社會地位得到了極大地提高,面對新的社會氣象,他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下基層、赴前線,深入內地為工農兵人民群眾服務演出,梅蘭芳帶領劇團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展覽中展出了大量梅蘭芳到人民群眾中進行演出的照片,這些畫面中所有人臉上都洋溢著笑容,既生動展現了梅蘭芳深入人民群眾的喜悅,也直觀展現了人民群眾對“人民藝術家”梅蘭芳的愛戴。
總之,此次展覽通過對梅蘭芳藝術人生的全方位展現展示,不僅能讓我們看到梅蘭芳的藝術造詣,看到人們熟知的“蓄須明志”的梅蘭芳,還能夠看到一位名副其實的“人民藝術家”的梅蘭芳,作為共產黨員的梅蘭芳。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透過梅蘭芳的藝術人生,我們能夠看到并體味到中國藝術工作者應該如何踐行“文藝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則是此次展覽的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毛 忠)
2月12日,北京冬奧會交響組曲《冰雪相約》在順義大劇院上演。隨著第一聲美妙樂音的奏響,大屏幕上第一片雪花開始飄落,音樂意鏡與奧運精神
2月11日,河南省文物局長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2021年, 致信祝賀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河南全省文物系統認真貫
持續兩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仍不肯匿跡,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或許會在很長的一個時期內與其并行,放眼整個世界,后疫情時代的社會生態、經濟生態、
2月12日,北京冬奧會交響組曲《冰雪相約》在順義大劇院上演。隨著第一聲美妙樂音的奏響,大屏幕上第一片雪花開始飄落,音樂意鏡與奧運精神
大年初一,一場虎虎生福民族藝術展演拉開了廣西民族博物館里過大年的序幕。擺滿紅燈籠、紅色春聯、紅色禮盒的舞臺上,非遺傳承人唱著壯鄉的
2月11日,河南省文物局長會議在鄭州召開。會議指出,2021年, 致信祝賀仰韶文化發現和中國現代考古學誕生100周年,河南全省文物系統認真貫
為認真貫徹落實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關于推動公共文化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文化和旅游部《十四五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
燈樹千光照,明月逐人來。又到一年元宵時,賞春花、趕燈會、猜燈謎、看焰火、戲冰雪、追冰墩墩……全國各地文化和旅游系統在嚴格落實新冠肺
千年火山島,風景美如畫。廣西北海潿洲島,位于北緯21°的國際濱海黃金旅游帶上,是中國最大最年輕的火山海島。潿洲島獨特的地貌景觀和
2月8日正月初八,景德鎮古窯民俗博覽區舉行明代葫蘆窯點火儀式,景德鎮古窯文化研究院院長周榮林,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燒窯
2月10日,記者從北京市東城區政府新聞辦獲悉,東城區新春伊始推出戲劇之城會館有戲文藝工作者之家以及文化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導則等最新政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