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及其同事張強、姜海峰、彭承志等與上海技物所、新疆天文臺、中科院國家授時中心、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和寧波大學等單位合作,通過發展大功率低噪聲光梳、高靈敏度高精度線性采樣、高穩定高效率光傳輸等技術,首次在國際上實現百公里級的自由空間高精度時間頻率傳遞實驗,時間傳遞穩定度達到飛秒量級,頻率傳遞萬秒穩定度優于4E-19。實驗結果有效驗證了星地鏈路高精度光頻標比對的可行性,向建立廣域光頻標網絡邁出重要一步。該成果于2022年10月5日在線發表于國際著名學術期刊《自然》雜志。
近年來,基于超冷原子光晶格的光波段原子鐘(光鐘)的穩定度已進入E-19量級,將形成新一代的時間頻率標準(光頻標),結合廣域、高精度的時間頻率傳遞可以構建廣域時頻網絡,將在精密導航定位、全球授時、廣域量子通信、物理學基本原理檢驗等領域發揮重要作用。例如,當全球尺度時頻傳遞的穩定度達到E-18量級時,就可形成新一代的“秒”定義,2026年國際計量大會將討論這種“秒”的重新定義。
而高軌空間具有更低的引力場噪聲環境,光頻標和時頻傳遞的穩定度理論上能夠進入E-21量級,有望在引力波探測、暗物質搜尋等物理學基本問題的研究方面產生重大應用。然而,傳統的基于微波的衛星時頻傳遞穩定度僅有E-16量級,不能滿足高精度時頻網絡的需求。基于光頻梳和相干探測的自由空間時頻傳遞技術,穩定度可以達到E-19量級,是高精度時頻傳遞的發展趨勢,但此前國際上的相關工作信噪比低、傳輸距離近,難以滿足星地鏈路高精度時頻傳遞的需求。
基于此,研究團隊發展了全保偏光纖飛秒激光技術,實現了瓦級功率輸出的高穩定光頻梳;基于低噪聲平衡探測和集成干涉光纖光路模塊,結合高精度相位提取后處理算法,實現了納瓦量級的高靈敏度線性光學采樣探測,單次時間測量精度優于100飛秒;進一步提升了光傳輸望遠鏡的穩定性和接收效率。在上述技術突破的基礎上,研究團隊在新疆烏魯木齊成功實現了113公里自由空間時頻傳遞,時間傳遞萬秒穩定度達到飛秒量級,頻率傳遞萬秒穩定度優于4E-19,系統相對偏差為6.3E-20±3.4E-19,系統可容忍最大鏈路損耗高達89dB,遠高于中高軌星地鏈路損耗的典型預期值,充分驗證了星地鏈路高精度光頻標比對的可行性。
審稿人高度評價該工作:“該工作是星地自由空間遠距離光學時間頻率傳遞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將對暗物質探測、物理學基本常數檢驗、相對論檢驗等基礎物理學研究產生重要影響。”(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
9月29日,記者從蘭州大學了解到,蘭州大學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陳熙萌 李湛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全新結構的氧化石墨烯
9月29日,記者從蘭州大學了解到,蘭州大學稀有同位素前沿科學中心、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陳熙萌 李湛團隊開發了一種具有全新結構的氧化石墨烯
直徑小于5毫米,甚至小到微納米級的塑料,被稱為微塑料,它們可能是人類健康的隱形殺手。國際學術期刊《先進研究雜志》近日刊發的一篇論文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獲悉,借鑒貝殼、骨骼等天然生物材料具有微觀三維互穿結構的特性和優勢,該所劉增乾研究員、張哲峰研究員團隊利
美國《福布斯》雜志網站近日報道,決策智能(DI)涉及人們如何作出商業決策,它彌合了專注于分析的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之間的差距。今年5月,
荷蘭科學家首次實現了由6個硅基量子比特組成的完全可互操作的量子陣列。而且,他們借助新的芯片設計方法、自動化校準程序,以及量子比特初
據29日發表在《自然·化學生物學》雜志上的論文,美國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學家們設計了一種名為NMT5的新藥,可使新冠病毒自斷生路。新冠病
從鴨嘴獸到藍鯨,每一種現代哺乳動物都是生活在大約1 8億年前的共同祖先的后裔。人們對共同祖先知之甚少,現在,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通過計算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