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研究人員第一次使用液晶制造了一個平面魔法窗,這種透明裝置在光線照射時會產生隱藏的圖像。在最新一期《光學》期刊上,研究人員描述了這種可產生任何所需圖像的液晶魔窗的創建過程。該過程還可用于創建基于反射而不是透射光的“魔鏡”。
幾千年前,中國工匠就曾制作出一種青銅鏡,在觀察自己的影像時看起來像普通的平面鏡,但在陽光直射時會形成另一個圖像。直到20世紀初,科學家才明白這些設備的工作原理是因為投射到鏡子背面的圖像會產生微小的表面變化,從而導致圖像形成。
渥太華大學研究小組負責人菲利克斯·胡福奈吉爾說:“我們創建的魔窗在肉眼看來是完全平坦的,但實際上有輕微的變化,會根據光線產生圖像。通過將窗設計得相對平滑,可在離窗很遠的距離范圍內看到所創建的圖像。”
研究人員表示,使用液晶制造魔窗或魔鏡,有朝一日可用于制作動態藝術魔窗或電影。也可讓這種方法適用于3D顯示,這樣從不同距離觀看也能產生穩定的3D圖像。
液晶是可像傳統液體一樣流動但具有固態晶體一樣定向的分子的材料。研究人員此次對一種眾所周知的制造工藝進行了改進,該工藝產生一種特定的液晶圖案,可在照射時產生所需的圖像。
他們使用了潘查拉特奈姆—貝瑞(PB)光學器件,這是一種液晶器件,在PB相的原理下工作。通過改變該設備中液晶分子的方向,研究人員可改變光在逐個像素穿過設備時的特性。
在制作了魔鏡和魔窗后,研究人員使用相機測量了兩種設備產生的光強度模式。當用激光束照射時,鏡子和窗戶都會產生可見的圖像,即使相機與鏡子或窗戶之間的距離發生變化,該圖像也能保持穩定。研究還表明,這些設備在用LED光源照明時也會產生圖像,這在現實生活中使用起來會更實用。
研究人員目前正在利用該方法制造量子魔板,例如其中兩個板可創建糾纏圖像,用以研究量子成像協議。他們還在探索使用液晶以外的方法制造魔窗的可能性,例如使用介電超表面制造魔窗設備可減少其占用空間,同時增加帶寬。
【總編輯圈點】
古人所使用的青銅鏡,當陽光直射鏡面時,鏡面反射在墻上或者地上的光斑能顯出其背面的繁復圖案。直到幾千年后,科研人員才用現代科技解釋了這一點——透光現象由鏡面曲率對光的反射程度不同造成。以此為靈感,此次,加拿大研究人員制造了所謂的“平面魔窗”和“魔鏡”,當光線照射這種液晶器件時,能夠根據需要產生不同的圖像。聽起來這是個非常適合文娛產業的設施,但研究人員有更大的野心。他們想制造量子魔板,創建糾纏圖像,研究量子成像,對基礎研究也能有所助力。祝他們成功。(記者張夢然)
5月9日,記者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工程學院饒義劍教授團隊,通過反復研究發現了尾孢菌素對太湖藍藻生長的抑制作用,這將為太湖藍藻治理
5月9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關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顯示,2021年全年,全國可再
加拿大研究人員第一次使用液晶制造了一個平面魔法窗,這種透明裝置在光線照射時會產生隱藏的圖像。在最新一期《光學》期刊上,研究人員描述
5月9日,記者從江南大學獲悉,該校生物工程學院饒義劍教授團隊,通過反復研究發現了尾孢菌素對太湖藍藻生長的抑制作用,這將為太湖藍藻治理
5月9日,國家能源局公布《關于2021年可再生能源電力消納責任權重完成情況的通報》(以下簡稱《通報》)。《通報》顯示,2021年全年,全國可再
多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在嘗試為微型機器人系統設計微小的人造纖毛,以期該系統可執行復雜運動,包括彎曲、扭曲和反轉。美國哈佛大學研究人員
在南極洲冰層以下的沉積物中,科學家首次發現了一個巨大的地下水系統。根據日前發表在《科學》雜志上的新研究,這一地下水系統可能與濕海綿
國際學術期刊《焦耳》的一篇最新論文引發學界廣泛關注。研究團隊在詳細分析嫦娥五號取回的月壤(以下簡稱嫦娥五號月壤)的元素和礦物結構后,
氣候變暖是影響水稻生產最嚴重的非生物脅迫因素之一,為此,在稻屬野生種資源中發掘水稻生殖發育時期耐高溫基因資源對培育水稻耐熱品種具有
經典新星是發生在白矮星表面的熱核反應現象, 對星系化學演化起著重要的作用。記者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了解到,該臺研究人員在經典新星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