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神經元可以與捕蠅草的生物細胞成功連通,還能讓捕蠅草關閉葉子。研究結果或對將來腦機接口和軟體機器人的開發具有重要意義。
神經形態的仿生電子裝置,被認為能模仿人腦的運作方式。腦機接口、假肢、智能軟體機器人的未來開發,都需要實現人工神經裝置與生物系統的有機結合。然而,當前的人工裝置生物相容性差,能源效率低,環路較為復雜。
此次,瑞典林雪平大學科學家西蒙尼·法比奧諾及其同事開發了一種人工神經突觸系統,探索它是否能與某個生物系統相連。研究團隊讓打印出來的人工神經元與突觸充分模仿生物系統的信號轉導特征——生物系統會利用離子遷移介導的放電進行交流。研究人員隨后將這些人工神經元與一種捕蠅草的生物系統成功相連。他們演示了這些人工神經元在電刺激下能誘導捕蠅草關閉葉子。
法比奧諾及論文共同作者表示,他們的研究結果或能推動未來可植入裝置和腦機接口的開發,以及人工神經系統與生物實體的潛在整合。
研究團隊認為,無論腦機接口、可植入/可穿戴設備、假肢和智能軟體機器人的研究進展,都需要技術與自然之間的密切互動和整合。由于生命的基本構建元素與電子設備中使用的元素有很大不同,因此將人造設備與生物系統聯系起來的能力,對于這些領域的成功至關重要。
他們這次從生物信號系統中借用概念設計出的神經形態系統,有望彌合現實中這一能力的匱乏。盡管此前一些基于軟件的神經形態算法,已被集成到生物醫學系統中,但基于硬件的系統有能力與活組織密切交互,進行生物反饋并展現處理能力,依然是最終的目標。
總編輯圈點
人工突觸、神經電子學和神經接口,幾年前還有些科幻色彩的概念,現正在技術層面日新月異的發展著。它們與生物分子的結構親緣關系,使它們成為應用的理想選擇.從結構的角度來看,有機半導體是可加工的、生物相容的、可生物降解的、柔軟適形的;從功能角度看,它們還可以支持電子和離子信號的傳輸。以前,有機材料在模擬神經形態和人工神經方面已取得了一定成功,現在,科學家又在制造生物整合人工神經元方面展開了亮眼的嘗試,對于實現信息編碼來說,這恰恰至關重要。(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神經元可以與捕蠅草的生物細胞成功連通,還能讓捕蠅草關閉葉子。研究結果或對將來
消殺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太子城站運動員服務中心配置的煮咖啡機器人,以及八達嶺長城站安裝的VR展示系統……北京冬奧會已于2月20日圓滿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的肖正國教授研究組,通過刮涂過飽和的鈣鈦礦溶液來調控成核生長過
根據英國《自然·通訊》雜志23日發表的一篇論文,一種人工神經元可以與捕蠅草的生物細胞成功連通,還能讓捕蠅草關閉葉子。研究結果或對將來
消殺機器人、清潔機器人、太子城站運動員服務中心配置的煮咖啡機器人,以及八達嶺長城站安裝的VR展示系統……北京冬奧會已于2月20日圓滿閉
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了解到,該校中科院強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點實驗室的肖正國教授研究組,通過刮涂過飽和的鈣鈦礦溶液來調控成核生長過
作為研制過程中的里程碑節點,磁強計伸桿展開試驗的成功,不僅表明磁強計分系統與載荷艙集成后的功能、性能滿足任務要求,更標志著中歐聯合
一臺小小的黑盒子就能解決企業在使用工業互聯網中遇到的網絡安全問題。這個由重慶郵電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以下簡稱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基于
據發表在《化學科學》雜志上的研究,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完成一項重大科學挑戰:他們發明了一種渦旋射流裝置(VFD),利用這種清潔化學的方
德國開姆尼茨工業大學及中國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科學家在《先進能源材料》雜志上撰文稱,他們研制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小的電池,可為一粒灰塵大
據美國《趣味科學》雜志網站近日報道,荷蘭萊頓天文臺科學家報告了迄今觀測到的最大星系,其離地球30億光年遠,自身橫跨1630萬光年的距離。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