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研究生朱東來正和團隊成員一起優化智能上料機器人,讓機械臂可以絲滑地抓取木板并放到傳送帶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 朱東來:這些技術是可以直接轉化成落地應用的,他們(企業)也會更加看重這種轉換能力。
朱東來參加的這個項目源于浙江一家家居制造企業提出的需求。像這樣的項目團隊已經完成了十多個。由于表現出色,團隊里不少本科生和研究生已經收到了企業拋來的橄欖枝。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學院教師 趙建勇:到了企業去之后,(學生)第一時間就能夠上手解決企業實際的問題。很多同學在還沒有畢業的時候,很多企業就已經到我們實驗室來,要求我們能夠給他們推薦更多的人才。
讓學生在校期間參與企業核心技術攻關,助力學生搶占職業發展先機,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依托15家地方研究院、324家校企聯合研發中心,已與華為、海康威視等企業合作開展“課程—實踐—就業”的貫通式培養。
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副校長 李文鈞:比方說人工智能專業,網絡空間安全專業,基于我們這樣的優勢學科和社會需求緊密結合起來,同時要把學生推到企業去實習實踐,讓我們的學生在實戰中解決問題,能夠得到這些企業的認可,能夠更促進這種高質量的高水平的就業。
聯合開辦“訂單班” 教學與崗位精準匹配
為助力學生就業,一些高校還與企業聯合開辦“訂單班”,讓學校教學與企業崗位精準匹配。不久前,從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信息工程技術專業畢業的陳永勝,就與呼和浩特市一家新能源企業順利簽訂了勞動合同。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畢業生 陳永勝:從大學二年級進入訂單班學習,學校將企業崗位知識搬進課堂,我學習了智能傳感、智慧物聯、產品檢測等相關專業實用技術,現在順利入職,工作內容與所學無縫對接,一切都十分順暢。
為幫助學生提升求職能力,適應崗位需求,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構建了“實習崗位前置、技能培訓嵌入、職業發展貫通”的全鏈條就業實習體系,并與海康威視等多個企業共建校內實習實訓基地,實施“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
內蒙古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電子與自動化系主任 劉占偉:(我們系)建設了校內實習實訓基地6個,學生在校內實訓基地就可掌握七成以上的崗位技能。近兩年來,我們與31家企業合作實施“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成立訂單班48個,定向輸送高技能人才近1500人。實現“招生即招工、畢業即上崗”。
協同育人
人才成長與企業發展同頻共振
在穩就業方面,部分高校還發揮專業特色優勢,通過啟動專項計劃等,與企業深度融合,將行業需求融入日常教學當中,校企協同育人。
在集美大學,來自船舶管理行業的企業導師張成橋正給航海學院的學生們講授船舶企業面試技巧。有著20多年與國外船東打交道的豐富經驗,張成橋的講解系統又專業。
集美大學企業導師 張成橋:我們搬進課堂的正是這些船東的用人要求和關注的重點,從而提高同學們的國際競爭力。
從2018年開始,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啟動實施“卓越工程師2.0”培養計劃,通過“自愿選擇、校企遴選、分類組班”的方式,學生們可以進入不同企業的卓越定向班。前3年,大家除了要完成校內的通識教育、專業理論課程外,每個定向班還會迎來像張成橋這樣的企業導師,他們負責理論與實踐的銜接,指導學生實操。第四年則由企業主導,安排學生上船完成1年的頂崗實習。目前已經有國內知名的25家船員管理公司、船東公司與學院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集美大學航海學院專任教師 高級船長 張鋒:我們在教學期間這三年里,就會有企業的導師跟校內的導師合作,讓學生提前了解,能夠更快地應對未來的工作。
行業需求融入教學
打造就業“快速通道”
北京金融科技學院也將行業需求融入日常教學當中,為學生打造高質量就業的“快速通道”。
2021年,北京金融科技學院推出“優才工程”,與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實踐教學課程,共同開展學科研究和產業開發,實現教育鏈與產業鏈的高效銜接。
北京金融科技學院校長 呂憲棟:根據市場需求動態調整學科、專業及課程設置。學校和企業一起制定課程,確保課程內容與行業需求緊密對接。將企業的實踐標準融入教學大綱,通過“雙導師制”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讓學生參與實戰項目,如金融產品設計、風控模型開發等。
合作企業負責人 張興旺:作為企業導師,我們給學生提供實踐指導、經驗分享和就業指導,我們能夠提前了解到有潛力和創造力的學生,為我們企業提前儲備人才提供便利條件。
學校還通過開設就業指導課程、舉辦職業規劃講座等舉措,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就業市場、明確職業目標、提升求職能力。
北京金融科技學院就業服務與校企合作中心主任 馬浩輝:學校會提前對學生的專業需求進行調研和分析,了解不同專業學生的就業意向、職業規劃以及所需技能等,形成詳細的專業需求報告。基于學生的專業需求報告,學校會對企業提供的崗位進行篩選和匹配,優先選擇與學生專業高度相關、符合學生職業規劃的崗位進行推薦。
標簽:
孩子多大可以上早教課?越早越好。走進北京市一家早教機構,工作人員熟練地介紹起來,0到3歲是寶寶大腦發育的黃金期,千萬別錯過。如今,這
據微言教育微信公眾號消息,近日,教育部統一公布了教育部以及各省(區、市)2025年的高考舉報電話,歡迎廣大考生、家長及社會各界人士及時舉
從6月1日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學前教育法》正式施行,其中提及鼓勵有條件的幼兒園開設托班,提供托育服務。目前,針對3歲以下嬰幼兒的托育
為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各地高校不斷創新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參與企業研發項目、訂單式校企合作人才培養等方式,幫助學生提前適應崗位需求,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中考牽動萬千家庭,中考體育測試也備受關注。2020年10月,《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
中國人民大學—西湖大學未來人類聯合研究院28日在北京成立,中國科學院院士、西湖大學講席教授湯超出任研究院首任院長。記者從現場獲悉,該
28日,由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主辦,北京大學佛教典籍與藝術研究中心、新疆和田地區文化研究發展中心承辦的吾華闐寶:于闐的歷史、典籍與藝術
當前高等教育最緊迫的任務,就是要打破‘學科孤島’,構建& 39;需求—培養—就業—發展& 39;四鏈融合的新型人才培養生態。上海電
記者29日獲悉,歷經四年精心培育,上海商學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學院迎來首批畢業生。上海商學院上海洛桑酒店管理學院校友會同期成立。2025屆
《新媒體傳播研究》創刊發布會28日在山西太原舉辦。該期刊是山西省高校獨立創辦的首個新聞傳播學領域學術刊物,于2025年6月起面向國內外公
我們學校的課余活動非常豐富,我印象最深刻的有一個叫手機課,顧名思義就是從無到有地教我們去做手機,很細致地觀察手機內部的結構,我覺得
如何培養企業急需的實戰型人才,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多所高校以校企協同育人模式,構建全周期就業引導體系,為學生鋪設從校園直達企
從6月25日開始,31個省份陸續進入了高考志愿填報時間,繼高考之后,考生和家長們又迎來了另一場無聲的大考。近幾年,隨著人工智能(以下簡稱
旗袍,中國和世界華人女性的傳統服裝,被譽為中國國粹和女性國服。雖然其定義和產生的時間至今還存有諸多爭議,但它仍然是中國悠久服飾文化
7月21日,北京市政府發布《北京市電影局關于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條件下有序推進電影院恢復開放的通知》,宣布全市低風險地區影院,可于7月24日
?武漢7·16渡江節組委會14日發布公告,由于長江武漢關水位超警戒水位,按照規定取消2020年第46屆武漢7·16渡江節。受近期持續強降雨影響,
過去一段時間,國家級非遺項目灰塑傳承人邵成村,多次在陳家祠等工作現場,向身邊那些帶著好奇目光的人們講解灰塑的種種技術細節:草根灰、
7月13日,位于璧山區南門唐城夜市街區的璧山冷酒夜市開街。這是璧山區打造夜間經濟消費載體、培育夜間經濟活動品牌的舉措之一。璧山市民一